寻味瑞安东山水产城

清晰视界

腊月里的温州,年味在街巷间悄悄酝酿。阳光斜照屋檐,酱油肉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而厨房里腊味与鳗鱼鲞的香气交织,仿佛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温州人记忆深处的味觉宝盒。那些被海风浸润的滋味、熏鸡的烟熏醇厚、鸭舌的弹牙韧性、墨鱼干的纤维质感,连同呛梭子蟹的咸鲜刺激,共同构成了年夜饭桌上最动人的风景。 <p class="ql-block">  乘坐轻轨S1转S2,我来到瑞安东山海鲜城。跨入市场的瞬间,红底黑字的春联与志愿者笔尖的墨香扑面而来,与咸鲜的海腥味奇妙交融。这座依海而建的市场里,商铺悬挂的鳗鱼鲞泛着琥珀色的油光,熏鸡包装上的老字号商标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真空包装的呛蟹整齐码放在冷柜里。一位老者正用手轻抚鳗鱼表皮,他念叨着“七成干的鳗鱼鲞刚刚好”,这朴素的选货标准里,藏着代代相传的智慧。</p> 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购物袋碰撞的声响与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穿羽绒服的大姐捏起虾干对着光细看,穿夹克的年轻人正用手机拍摄墨鱼干的纹理。有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试吃虾米时眯起了眼:“少了鳗鱼鲞,年夜饭就不叫年夜饭了。”他眼角的笑纹里,分明写着对传统的虔诚。 最动人的还是市场入口处写春联位置,志愿者蘸墨时悬腕的姿势,与隔壁水产店老板称重的手势出奇地和谐。写好的春联在风中轻颤,墨迹未干的“福”字映着来往人群的笑脸,构成传统与现代的奇妙对话。提着年货的市民们脸上都带着相似的期待,仿佛手中沉甸甸的袋子,装着整个家庭的幸福密码。 回程的轻轨车厢里,塑料袋渗出鳗鱼鲞的香味,熏鸡散发淡淡香气。车窗外的城市沐浴在冬日暖阳中,而手中这份带着海盐味道的年货,突然有了穿越时空的魔力——它让高楼大厦里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春节最本真的温度。 这或许就是温州人独特的年味哲学:当鳗鱼鲞的鲜香在舌尖绽放,当年夜饭桌上响起此起彼伏的碰杯声,那些关于团圆、关于传承的记忆,便随着海味的咸香,在时光长河中永远鲜活。 <div><br></div>摄影/编辑: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