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惠州强仔摄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29622</p><p class="ql-block">摄影作者:惠州强仔摄影</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华为Pura 70 Ultra手机</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8.12</p><p class="ql-block">文案根据现场展板资料整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2日上午在惠州市博物馆参观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现将现场拍摄的照片分“莫高精神”“惊世发现与空前浩劫”“敦煌壁画艺术”三个部分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早期洞窟壁画】</b></p> <p class="ql-block"> 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时代。是敦煌早期石窟艺术。无论石窟建筑形制、彩塑艺术或壁画艺术的思想内容和形式风格,都明显地受到西域佛教艺术的深刻影响。但在中原文化扎根很深的敦煌,这种西域佛教艺术,自开始就具有浓厚的本土魏晋艺术的特点。至北朝后期随着中原艺术影响的西来,出现了中国式的佛教艺术。</p><p class="ql-block"> 前期壁画以土红为底色,人物造型健壮,比例适度,穿西域式衣冠服饰,面部与肢体晕染采用西域表现明暗的凹凸法,以表现人面部和肢体的立体感,此时色彩质朴厚重,线描细劲有力,这是中原传统艺术和西域艺术的结合。后期壁画为两种风格,一种风格大体继承前期特征,传自西域的晕染法又有新的发展;另一种风格的壁画,以白色为底色,人物身材修长,相貌清瘦,眉目疏朗,神情潇洒,风骨飘逸,穿汉式方领深衣大袍,面部以民族传统晕染法在面颊涂红色,此时色彩清新明快,线条秀劲洒脱,运笔疾速,富于韵律感。这种风格是传自于中原的新风。</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中期洞窟壁画】</b></p> <p class="ql-block"> 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在其漫长、曲折的传播进程中,经过与中国汉晋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融合,至隋唐时期佛教和佛教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宗派、佛教思想、佛教信仰、佛教艺术。隋唐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到了最辉煌的巅峰。石窟建筑、彩塑、壁画所表现的世俗化、大众化、多样化、都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壁画艺术经过隋代的探索,唐代臻于娴熟精湛。唐前期人物丰浓,肌胜于骨,色彩富丽,线描采用自由豪放的兰叶描,给画呈现一派雄浑健康,生机勃勃的气派。吐蕃占领时期,色彩明快清雅,线描精细柔丽,人物性格刻画细腻,构图严密紧凑,形成精致淡雅的风格。至晚唐出现公式化的趋向,开始缺少意境和情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晚期洞窟壁画】</b></p> <p class="ql-block"> 晚唐武宗、后周世宗两次灭佛使佛教遭到沉重打击;佛教各宗派已日趋衰落;唐中叶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陆上丝绸之路趋渐衰弱,上述诸多因素影响下,敦煌石窟佛教艺术也呈衰退趋势。但五代、宋时期统治瓜(今安西县),沙(今敦煌市)的曹氏归义军政权经济、政治、外交、举措得当,宗奉佛教,设置画院与伎术院,形成了院派特色,石窟佛教艺术仍显繁荣景象。西夏、元时期受到中原绘画艺术与藏传密教艺术的影响,也不乏精品佳作。</p> <p class="ql-block"><b>【敦煌壁画中的乐器】</b></p> <p class="ql-block"><b>【敦煌壁画中的十二生肖】</b></p> <p class="ql-block"><b>【敦煌壁画中的民俗科技】</b></p> <p class="ql-block"><b>【敦煌壁画中的十二星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