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清晨六点半,我散步的脚步已抵达民寨路的东端尽头。晨曦微露,空气带着清冽,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但这一片紧邻着“台北城”小区的《微笑超市》地界,已是另一番光景了。</b></p><p class="ql-block"><b> 附近一个规模不大却很方便的菜市场,正随着“台北城”及附近的居民们一同醒来。它紧邻着微笑超市,在民寨路一侧的人行道上“安家落户”,两者对比鲜明又奇妙地共存着:一边是灯火通明、商品码放整齐的现代超市,一边是鲜活喧闹、充满地气儿的市井摊位。笔者看到一个穿着睡衣的居民揉着惺忪睡眼,从超市购物后提着塑料袋出来,转身又扎进这菜市场的喧嚷里;拎着布袋的大婶刚从早市挑拣完新鲜水灵的蔬果,却又走进超市去补充点油盐酱醋——生活的便利或购物的互补,就在这方寸之地交织。</b></p> <p class="ql-block"><b> 菜市场不大,随着街道的人行道鳞次栉比地排开了摊位。地上免不了湿漉漉一片,那是各色蔬菜瓜果刚刚被水灵灵唤醒的证据,也洇湿了我沾着晨露的鞋底。空气里混杂着泥土的微腥、黄瓜的清爽、时令蔬菜的青涩,还有一丝淡淡的豆腐香气。</b></p><p class="ql-block"><b> 生意已经开张了。案板上,菜蔬水灵:沾着泥土的红萝卜躺在菜农的挑担里,青翠的油菜叶尖挂着露珠,西红柿的红分外诱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用布满皱纹的手仔细地扒去一捆青菜的黄叶,动作轻缓,仿佛在梳理她的珍宝。旁边的摊位上,鲜嫩的香菇码放在藤条筐里,顶盖乌黑油亮;再过去一点,是带着毛刺的嫩黄瓜、饱满得快要胀裂的青豆粒。</b></p><p class="ql-block"><b> 秤杆与电子秤前少不了主妇的身影。一位大姐正挑拣着土豆,精明的目光和灵活的双手配合协调,并低声向摊主询价、还价;旁边的老伯爽快些,要了一斤刚剥好的雪白豆芽,拎着的塑料袋里似乎还装着一小包刚包好的馄饨皮。豆腐摊前围了人,摊主手脚麻利,雪白的豆腐块在他刀下顺从地分开,湿润如玉脂,让人看着便觉清爽。“来块豆腐!”声音刚落,带着水汽的豆腐就已经被装进递过来的塑料袋里了。</b></p> <p class="ql-block"><b> 超市门口与早市的人流进出都很频繁,靠菜场这边,一个鸡蛋摊前摆着大小不等的几筐鲜蛋,摊主正小心翼翼将鸡蛋从竹筐里取出,递给顾客。鱼摊位上,鱼贩熟练地刮着鱼鳞,破开,切成块,等候着下一个顾客,偶尔几声顾客的招呼、摊主的应答、塑料袋的窸窣、扫码付款以及用现金支付货款的景象,在清晨的空气里交织成一种生动的市井节奏。</b></p><p class="ql-block"><b> 我在菜市场旁,在频繁流动的人中缓缓穿行,像一个沉浸剧场的旁观者。六点半的晨光正努力穿透云层,将柔和的光线涂在微笑超市的玻璃幕墙上、也洒在菜市场熙攘的人群身上。“台北城”像一块磁铁,让“缴笑超市”在这里扎根,还吸引着来超市的顾客,也滋养了这个蓬勃接地气的小菜场。两处光源在晨光中交映——超市与菜市场的温热景象,正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我在超市进出的人流、菜市场里的喧闹,市井生机的景象中,继续沿路前行。鞋子上沾着市场的湿泥,心中却漾着民寨路一个由超市和菜市场共同织就的活力起点,显得格外生动。无论城市框架如何变迁,生活的底色,终归是在这热气腾腾的、飘散着泥土香与烟火气的日常里,生生不息。</b></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