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山

兰·文青

<p class="ql-block">每周一山</p><p class="ql-block">人间太热闹,山林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汉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南侧,紧邻南郑城区,是米仓山在汉中境内的主峰。汉山最早的名讳是“旱山”,后来随着 “沔水”改称“汉水”,“旱山”也就理所当然地改称“汉山”。</p> <p class="ql-block">这周末天气预报涚有雨,几个群都没有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5.8.9日早上7 :15分手机响了,是群友@晓玥打来的,问我去不去“汉山”,由于昨晚上下雨后半夜睡的很踏实,迷迷糊糊没有犹豫就说:去,10点钟在汉山广场集合。</p> <p class="ql-block">9:23分骑电单车🛵到了公交🚌站,只差一步没有坐上103路直达汉山广场,只能等下一班。</p> <p class="ql-block">等了10分钟公交🚌来了</p> <p class="ql-block">9:53分到了南郑县城,现在是南郑区。</p><p class="ql-block">南郑区,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p><p class="ql-block">南郑之名始于春秋,因郑人南奔而得名。其地在夏、商时代属梁州,为褒国所有;西周合并于雍州,为周代古邑,是汉水上游地区重镇。</p> <p class="ql-block">10:05分到了103路公交🚌终点站:没山广场。</p> <p class="ql-block">‌汉王雕塑‌:高达数米的汉高祖刘邦雕像,基座浮雕描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呼应了《大风歌》中“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迈气概。‌‌</p> <p class="ql-block">雕像设计细节考究,披风长度达24米,象征两汉24位皇帝,底座浮雕刻画了刘邦建立汉朝的关键场景。‌‌</p> <p class="ql-block">南郑县以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最为明显,也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大区,境内的景点有世界级天坑群、南湖、红寺湖、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汉山广场等。</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没来汉山了,之前都是冬天看雪景来,大道走走土路走走,今天还是第一次夏天来,沿着大道走。</p> <p class="ql-block">10:52分这个岔路口,左边是往好汉石、山顶方向,汽车🚙上山就是这个方向。</p><p class="ql-block">右边是往团山方向</p> <p class="ql-block">大汉山农家乐广告墙</p> <p class="ql-block">枣</p> <p class="ql-block">板栗~第一次看到汉山路边有板栗树🌲一直以为只有大山深处有板栗,还是这么高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田间的水稻已经抽穗,标志着作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p> <p class="ql-block">这棵板栗🌰树好大</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个多小时了,找个荫凉处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静雅山庄门前的无花果树🌲</p> <p class="ql-block">黑龙泉休闲山庄门前的排排站拔萝卜😊</p> <p class="ql-block">泉水溪流下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野刺梨,小时候爬山经常摘着吃,它富含维生素C。在贵州旅游景区有卖的,比这个大,现在有野刺梨酒。</p> <p class="ql-block">12:08分金石谷到了</p> <p class="ql-block">俯瞰山脚下的南郑全景</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3个人</p><p class="ql-bloc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晓玥@牧歌两位都是户外达人,去过爬过的山走过的路线都记得,我是路痴😀</p> <p class="ql-block">12:23分到了金石谷这个地方,有休息的地方、卫生间。走到这里可以选择下山,也可以继续往山顶去。由于天热上来的人很少,我想既然来了离山顶也不远了,跟她俩商量一下,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徒步爬山的一定是选择走山间小路。</p><p class="ql-block">汉山(又称‌大汉山‌)地处汉中盆地南缘,南郑城区南侧,为汉中亘古不变的地理坐标。其名源于西周时期《诗经·大雅·旱麓》记载的“旱山”,后随汉水更名演变为“汉山”。汉中市名即取自“汉水之阳,南面汉山”之意。‌‌</p> <p class="ql-block">从金石谷沿山间小路徒步上山,一路上绿树成荫,即使盛夏走在山里体感也是凉爽舒服的。</p> <p class="ql-block">台阶上看到一支螃蟹🦀应该是潮湿它才会出现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牧歌让我看路边上的果子,说是茶🍵果,拍下来,这会儿用形色查了一下,果然是茶树结的果,第一次看到茶树结的果子😀不知道这个茶树与茶园里的有什么区别?</p> <p class="ql-block">夏天山里面虽然不如春天绚烂到处盛开各种花朵,各种树木披上最浓密的绿装,给人以生机。</p> <p class="ql-block">汉山海拔虽不足1500米(1480米),却是一座了不起的神山。早在公元前7—8世纪西周王朝统治时期,汉山作为西周王室的祭祀场(称之为神山),有诗经《大雅·旱麓》为证,名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出此篇。</p> <p class="ql-block">15:03分到了山顶,一下子炽热的太阳当空照。还说今天有雨😃</p> <p class="ql-block">电视转播台门口停了好几辆车,他们在这里拉开天幕帐篷乘凉。</p> <p class="ql-block">汉中电视转播塔位于汉山山顶,是汉中广播电视转播台的重要设施。该转播台成立于1970年,主要负责转播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及汉中电视台的电视节目,覆盖全市各县区。</p> <p class="ql-block">冬天来这里平台上都是雪,可以打雪仗,自驾车就不容易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冬天这里也是我们避风休息的地方,这会儿休闲纳凉、打牌、喝茶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台,可俯瞰南郑城区、南湖及周边区域,如大河坎、龙岗大桥等。 ‌‌</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我们上来耗时4个多小时,下山至少要3个小时,还要坐公交🚌</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野花</p><p class="ql-block">败酱的花语是坚守约定,如此美好的花语和它的名字一比,可谓是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腺萼落新妇</p><p class="ql-block">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p><p class="ql-block">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p><p class="ql-block"> —李白《清平调》</p> <p class="ql-block">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我们就回到了金石谷这个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汉山玻璃漂流,不知道是哪一年什么人投资的,周六也没有人,估计这个投资算是失败了😀</p> <p class="ql-block">往下走就只有走机耕路,暴晒在太阳下。</p> <p class="ql-block">汉中植物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景区环线,地处汉山北麓,2017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园区占地面积620亩,整体采用'一轴(景观轴)一带(文化体验带)一环(亲子游乐环线)'的规划布局,划分12个综合园区与42个植物专类园,涵盖93科207属468种植物,包含银杏、桂花、茶花等珍稀品种。作为秦巴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基地,该园承担珍稀植物保育与域外植物引种驯化任务,同时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祈福文化等汉文化元素,设有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植物温室馆等设施,兼具科研科普与观光游憩功能。</p> <p class="ql-block">18:06分俯瞰南郑区</p> <p class="ql-block">18:23分走到了汉山广场</p> <p class="ql-block">2025汉中熊猫音乐嗨唱季,音乐🎶响起。</p> <p class="ql-block">‌汉山之门与汉刘邦雕像遥遥相望</p><p class="ql-block">汉山之门‌:象征汉山文化的入口标志。</p><p class="ql-block">汉王台与刘邦雕塑‌:纪念刘邦曾在此祭山的历史,雕塑巍然耸立,成为广场地标。‌‌</p> <p class="ql-block">从汉山之门往前走到公交🚌车站有一段距离,刚好看到有车就加快脚步跑了起来,师傅说要到站台上才可以上车,等到我和@牧歌还没跑到,眼看着车开走了,只有@晓玥早我俩一步先上车,我们只差一步,只能等下一班。</p> <p class="ql-block">19:10分坐上103路返程汉中</p> <p class="ql-block">19:50分到了汉中桥北广场,@牧歌骑电动车🛵把我带上,谢谢🌹</p> <p class="ql-block">感谢@晓玥@牧歌🌹🌹🌹一路相伴。</p><p class="ql-block">今天走了37750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爬山</p><p class="ql-block">每一段爬升都不是征服,而是理解——理解自然,也理解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