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精神食粮的仓库

未暾山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369503</p><p class="ql-block">昵称:未暾山</p> <p class="ql-block">(本人荣获总分第一名,"书香典藏奖"榜首的殊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01书柜的变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别说商场没有书柜,就连家俱市场,也鲜有书柜之说。我是在零乱不堪的木材市场,一根根木条,一块块木板,拼凑起来,请木匠师傅做的。简单的木质架子,颜色略显暗淡。</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书柜里,只有几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旧书,封面有些泛黄,纸页也略显卷曲。但正是这些文字的魅力,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p><p class="ql-block"> 随着阅读的深入,书柜也逐渐丰富起来。</p><p class="ql-block"> "不吃不喝也要买书!"这是家人的"赠语"。每当我买回一本新书时。书柜也不再只是几本旧书的栖息地,而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福祉越来越有档次,搬家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书柜遭受的浩劫却步步惊心。</p><p class="ql-block"> 平房和一楼之间还好说,二楼以上,尤其是五六楼步梯的各个拐弯处,跌跌撞撞,书柜可就惨喽!缺胳膊少腿是常事。</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 请的搬运工是个膀大腰圆的大汉。</p><p class="ql-block"> 我说:"至少要俩人哈?我付二份工钱,要绝对保证万无一失!"他瞅了我书柜一眼,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小菜,我自己独吞了!"</p><p class="ql-block"> 我…话没说完,他就擅自动起手来:"别婆婆妈妈的,坏了我赔!"说着便一麻袋一麻袋地,"嚇噜嚇噜"地扛着书下楼上车,又上楼…</p><p class="ql-block"> 搬上六楼后,书柜还是难逃一劫,而且是重创,两扇玻璃被撞破,书柜一条腿脚粉碎性骨折。我痛心不已,大声斥骂起来!"我可怜的书柜啊…"我守住残疾的书柜欲哭无泪。</p><p class="ql-block"> 大汉嘟嘟囔囔:"我…我…没钱赔你,工…钱,免…了!"边说边贼似的逃之夭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九年前,搬五楼,我发誓再不搬家,请装修师将书柜嵌在墙上。</p><p class="ql-block"> 可是,时移世易,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染了"新冠",上楼梯如爬一次峨眉山金顶。</p><p class="ql-block"> "该住电梯公寓啦!您又不是住不起?"</p><p class="ql-block"> 一语点醒梦中人,又向电梯公寓搬运书籍。根据亲戚家人朋友建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许多信息和经典书籍,都可在网上阅读。买个雅致书架,将"心肝宝贝"装下即可,并不由分说将其他书籍杂志统通"处理"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搬一次家都会损失一部分,或借或拿或丢失,如此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02书柜存放的是精神食粮,要谨防文化蛀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柜是一段段时光的见证者,它从不言语,却默默记录着我与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书柜的每一层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装满了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书籍。有时,我会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只为找到一本合心意的书;有时,我也会在深夜里翻阅一本旧书,仿佛与过去的自己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柜里最珍贵的二本书,是我在八十年代初期,在一次偶然的旧书店淘书时发现的:《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两本泛黄的诗词集,封面已经有些破损,但翻开内页,字迹依旧清晰,仿佛时间对它格外宽容。</p><p class="ql-block"> 那天的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窗洒在书页上,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这本书成了我书柜中的“宝藏”,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诗歌的美,也让我明白,有些书的缘分,是需要等待与发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柜的上层,有一本橙色封面的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那是我最常翻阅的一本,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深夜。</p><p class="ql-block"> “不读史不足以明智。”此言可追溯至中国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其相关论述,并融合了孔子、培根等中外哲人对读史价值的经典阐释。</p><p class="ql-block"> 《论语》中孔子有言:如“不知史,绝其智;不读史,无以言。”强调历史对认知与表达的基础性作用。‌‌‌‌</p><p class="ql-block"> 历史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帮助个体“假人之长,补己之短”,避免重蹈覆辙(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p><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国史课等现代教育实践延续这一传统,通过陈寅恪、吴晗等学者的研究,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应对当下的方法论。‌‌</p><p class="ql-block"> 西学泛滥,始于1919年,从胡适到刘瑜,至今未止,数典忘祖,国人之悲。虚无历史事实,诋毁英雄人物,从源头上否定中国文化,歪曲我们的文化归属和文化尊严,其后果必然会造成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以及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p><p class="ql-block">有血性的中国知识分子无不痛心疾首,大声疾呼:痛定思痛,书柜要兼收并蓄,但也要及时清除文化蛀虫,让我们的书柜始终保持健康清新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03书柜是一个杂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家穷,别说买书,连借书都很艰难。几乎见书就读,爱不释手,书就读得很杂。</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有了一个认知:史为重,然后才是文学、哲学及其他。</p><p class="ql-block"> "四大名著"自是必读之书。‌</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呈现多元融合的特点,既包含宗教修行与人性探索的哲学内涵,又隐含对明代社会的深刻批判‌。</p><p class="ql-block">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忠义,宏扬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的斗智斗勇,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学派",把《红楼梦》吹捧为文学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标杆。似乎全世界只有《红楼梦》才是真正的文学。</p><p class="ql-block"> 可是,别说外国人认可的不多,就连国人也有大不以为然者。</p><p class="ql-block"> 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残雪认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已随时代变迁而减弱,对人性描写浮浅,未能展现内心矛盾的复杂性,认为现代文学应突破传统文化对"儿童阶段"的依赖,追求更具反思性与宗教情怀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她的观点正确与否,至今未有多少拥趸者和反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后来得出一个结论:读书也是要动脑的,既不盲从也不轻言否定。</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在写作中遇到困惑,都会翻开莫言的,路遥的,贾平凹的,陈忠实的,王小波的,或者其他名家的书,仿佛它能给我答案。</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会在书柜旁坐上一整晚,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书中的人物同悲同喜。那一刻,我仿佛不再是现实中的自己,而是成为了书中的一部分,与故事一同起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04书柜的简洁与丰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柜的变化,也让我对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初,我总是贪多,喜欢把每一本书都塞进书柜里,仿佛书籍的数量就代表了知识的丰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学会了精选与取舍。书柜的空间有限,而我的阅读兴趣却在不断变化。于是,我开始学会整理,把那些已经读完、不再需要的书剔除出去。</p><p class="ql-block"> 互联网的存在,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作品也是我书柜的精神补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的书柜已经不再只是存放书籍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陪伴我成长的朋友。它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从迷茫到坚定的每一个阶段。每当我站在书柜前,看着那些熟悉的书籍,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它们仿佛在告诉我: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书籍始终是我最忠实的伙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柜的变化,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却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真正地去读一本书。而我的书柜,始终提醒着我:阅读是一种沉淀,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也让我在文字中找到了生活的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的书柜还会继续变迁,也许它会变得更加简洁,也许它会变得更加丰富。但无论它如何变化,它始终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与书籍之间最深的羁绊,是我精神食粮的仓库。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它能继续陪伴我走过更多的阅读旅程,见证我更多的成长与蜕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创首发,抄袭必究</p><p class="ql-block">图片大多数自拍,封面和最后选自网络,音乐选自网络</p>

书柜

书籍

阅读

仿佛

文化

一本

精神食粮

读史

旧书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