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黔东古城私宅庭院里,腊梅在寒风中倔强地绽放。艺术家周吉荣先生站在斑驳的石墙前,目光穿透岁月,仿佛在凝视某种无形的存在。这位从贵州走出的丝网版画领军人物,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此刻只是一个归乡的游子,一个牵挂年迈父亲的儿子。在这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艺术家的光环褪去,露出生命最本真的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 <p class="ql-block"> 周吉荣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不断自我剥离的苦修之路。在丝网版画这个相对小众的领域里,他像一位孤独的炼金术士,将生活的粗粝与精神的纯粹熔铸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屡获殊荣,不仅因为技法上的突破,更在于他将版画从技术层面提升至哲学高度的能力。那些看似大胆的色彩碰撞背后,是艺术家对生命矛盾本质的深刻理解——正如他常说:"最丰富的色彩往往诞生于最深沉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 在当代艺术界普遍追求观念先行的潮流中,周吉荣坚守着手工的尊严。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反复修改的画作和试验失败的丝网版,每一处细微的调整都是与材料的持久对话。这种看似"笨拙"的创作方式,恰恰构成了对数字时代快餐式生产的沉默抵抗。当大多数艺术家忙于在各种开幕式上亮相时,周吉荣选择退回到创作的本源——那是一个人与物质直接交锋的空间,是思想通过手的劳作逐渐显形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艺术史学者常常惊叹于周吉荣作品中那种独特的"在地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作为从贵州走出的艺术家,他从未切断与故土的精神脐带。那些在酒桌上与老友谈笑风生的夜晚,那些对家乡风物的深情回望,都转化为作品中难以言喻的质地。然而,他同时又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将个人记忆升华为对人类普遍处境的思考。这种双重性使他的作品既扎根于中国土壤,又能与世界对话。</p><p class="ql-block"> 周吉荣先生的教学理念同样体现了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在中央美院的课堂上,他常常告诫学生:"技术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他反对风格上的简单模仿,鼓励每个年轻人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种"接生术"——帮助年轻艺术家发现自己已然存在但尚未意识到的可能性。许多学生回忆道,吉荣先生的批评往往一针见血,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罕见的真诚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在艺术市场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吉荣先生对成功的定义显得尤为珍贵。他不参加那些以社交为目的的艺术派对,拒绝为迎合市场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这种"不合作"姿态并非刻意为之的反叛,而是源于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认知。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创作必须保持与世俗成功的距离,因为"美从来不是多数人的共识,而是少数人的坚持"。</p><p class="ql-block"> 周吉荣先生近年返乡次数的增多,暗示着艺术家生命阶段的微妙转变。面对年迈的父亲,那个在画布上挥洒自如的艺术家变回了手足无措的儿子。这种角色的转换,恰如他的艺术所探索的主题——在现代性的洪流中,人如何保持与根源的联系。古城私宅里的聚会因此具有了超越日常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老友的重逢,更是一个艺术家与过去自我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当暮色降临古城,吉荣先生常常独自站在庭院里凝视对面月色浸透的东山茂林和远方。那些未完成的画作在工作室里等待,就像生命中尚未解答的问题。这位丝网版画家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但他依然在探索新的可能性。或许,这正是真正艺术家的共同特质——永远处于出发的状态,永远对未知保持敬畏与好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站在吉荣先生三楼私宅平台,可远眺东山日暮月辉、听三江渔歌潮汐、观白鹭群舞浅飞……!</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崇尚速成与表象的时代,周吉荣的艺术人生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存在范式:缓慢、专注、不妥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这种生活态度的见证,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装饰,而是一种生存的勇气,一种对生命复杂性的诚实面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部分重要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作品收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国际艺苑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美国亚太美术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学院、西班牙Concha Marquez基金会、悉尼大学美术馆等机构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与吉荣先生老宅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元月召耳召于专署路老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