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台之痛丨王志远报告文学《洪殇一一“75.8”特大洪水50周年祭》节选之四

梦远

<p class="ql-block"><b>王志远丨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正月初四,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新蔡,回到我魂牵梦绕的班台,因为撰写《洪殇》,班台是一个绕不过的坎,班台之于河南、之于安徽、之于新蔡,不仅是一个地标,更是一个人文符号和伤感之地。</p> <p class="ql-block">班台因洪河汝河在此交汇,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和航运、水利作用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相传班台春秋时叫土丘台,唐朝时在台上建有鲁班庙,又称为班丘台,后逐渐演化为班台。因洪汝河在此交叉汇集成“y”形,民间还一直称班台为三岔口。民国以前,由于三岔口上承洪汝,下通江淮,是新蔡境内的重要码头,市面非常繁荣。后来,同盟会会员、新蔡进步人士阎子固率领淮上军起义,三岔口码头被清军毁于战火,其地位逐渐被下游的顿岗码头替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未,为解决班台以上洪汝河下泄速度,消除河道肠埂阻,新成立的淮河水利委员会在三岔口左岸又开挖出一条由北折向东南的分洪道,流径新蔡、安徽临泉和阜南,全长73公里,这无形中加大了下游安徽阜南蒙洼滞洪区的防汛压力。为此,安徽和河南两省把官司打到中央,闹的两省都不愉快,民间积怨更深,一到汛期,两省群众拿锹弄棒互相对峙,甚至不惜大动干戈,发生多起因水而生械斗事件。安徽省为了阻止汛期大洪河上游来水,曾出动万余人在大洪河新蔡练村以下的安徽河南交界黑龙潭段筑起几十米高土坝,阻止上游洪水下泄。为了调停两省水患纠纷,五十年代末,国家水利部及淮河水利委员会投巨资在班台分洪道入河口计划建了一个长约150米,宽约二十米的、9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的大闸。但由于受大跃进“以蓄为主”的思想影响,水文数据被人为减小,只建造了7孔,1959年水闸建成后,在1961年又人为堵闭2孔。班台洪水节制闸俗称班台大闸,由淮委派驻专人值守。</p> <p class="ql-block">2000年重建后的班台大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75.8"洪水前几天,在生产队当会计的父亲和生产队队长用架子车拉着我去新蔡县城给生产队买化肥。那是我第一次进城,不仅看到县城有四层高的高楼(汽车站对面服务楼)和电影院,还吃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至今令人回味的肉丝面,甭提多高兴了。去时走涧头赵塘至县城的中间路,回来时走我们俗称的南路,也就是南关人民医院经班台大闸到顿岗那条路,虽说这两条那时都是土路,但北路较于南路虽然近点,但南路由于是沙土路段且是一路下坡,父亲和队长两人拉一架子化肥要轻快不少。路过班台大闸,看到大闸两端高耸的观测塔、雄伟壮观的桥身、几尺厚的钢铁闸门,我仿佛置身于课本上刚刚学到的南京长江大桥,高兴地跑前跑后,扒着桥栏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久久不愿离去。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班台大闸,谁也不曾想到,仅仅过去十多天,这个铁桶般的大闸竟会在我眼皮底下以悲壮的形式香消玉殒,飞灰烟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12日,距离洪水发生第四天,驻马店灾区迎来了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为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农林部部长沙风及解放军总后勤部、水利电力部,国家计委、民政部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团长的13人中央慰问团。</p> <p class="ql-block">慰问团一到驻马店灾区,就派军用直升机把失去电话联系的遂平、西平、新蔡三县县委书记接到驻马店地委招待所和其它六县一镇负责人一起向中央慰问团汇报各县受灾情况。从上游遂平、西平、上蔡、平舆等上游几个县的汇报情况来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原来想象的要重,好在天气转睛、水库见底,上游洪水总体处于缓慢滞涨中,只有下游新蔡县洪水还在不断持续上涨,全县二十三个公社有二十二个被洪水围困,围困群众达五十多万人,占全县七十三万人的80%多,被困群众有的集中到高岗上、河堤上,有的骑在树杈上,趴在坟头上。中央首长问: “水到新蔡为啥下不去?”县委书记路芳回答:"关健有两个堵点,一个是班台大闸,一个是豫皖交界安徽省阜南境内蒙洼滞洪区的王家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解决这两个堵水点,仍泡在57亿立方米洪水中的驻马店,正常排水至少要一个月。8月13日21时,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含着泪,让河南省水利专家陈惺随中央慰问团的沙风回北京汇报,说:“你去,代表我,代表河南,只有一个请求,炸开阻水工程,解救人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14日零时,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召集中央各部委和军委负责人开会,沙风汇报了中央慰问团和河南省委关于加快排水的意见。大水已经5天,白天烈日,晚上寒流,吃的全靠飞机。每天都有灾民因体力不支死亡。说者泣不成声,听者泪流满面。李先念说:“为了救人,你们说炸开哪里,我们就同意炸开哪里。”中央慰问团提出:“要尽快疏导洪水,必须炸开班台闸,开启蒙洼滞洪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先念征求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的意见后,经中央军委同意,下令武汉军区和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紧急出动,在中央慰问团的指挥下分别执行班台大闸和蒙洼滞洪区的爆破任务。</p> <p class="ql-block">班台闸因在河南境内,爆破没有阻力,相对于王家坝,因在安徽境内爆破泄洪遇到的阻力要大的多。据时任新蔡县委书记路芳回忆,炸班台闸前夜,他和农林部长沙风、总参后勤部李政委、水电部女副司长盖国英、驻马店地委书记苏华从班台乘船沿大洪河前往安徽王家坝查看水情并督促安徽方面炸坝泄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洪河下游黑龙潭,安徽在豫皖交界处筑起的几十米高的土坝,在汹猛的洪水冲击下,己荡然无存。但由于安徽段大洪河河床稍高,河南境内一片汪洋大海,而安徽境内河流尚不平槽,流速平缓,蒙洼滞洪区庄稼茂盛,一片绿意盎然。在滞洪区河口,为了阻止有人炸坝,船上布置了一个连的兵力,戒备森严,船头上架着两挺机关枪,一副鱼死网破,誓于蒙洼共存亡的架式。中央首长看到后很不高兴,问他们: 你们这是干啥哩! 安徽省主要领导一看首长生气了,敢紧让人把家伙收起来,并对中央首长特别是新蔡县委书记路芳说,只要不炸坝,我们可以每年给新蔡转移支付一些粮食和其它物资作为回报。路书记斩丁截铁的说,我不要粮食和物资,我只要新蔡七十三万群众。对方一看路书记态度坚决,只好作罢,不得不执行中Y炸坝泄洪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时任新蔡县委书记路芳</p> <p class="ql-block">花开两朵,再看班台。 8月14日下午四点,在班台河提上跑水反的我和其他灾民及南班台、东班台、西班台共计五千多名群众陆续接到通知,前后左右后撤一公里,部队要炸班台大闸泄洪了。六点整,由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督阵,武汉军区工程兵部组织实施的班台大闸爆破拉开帷幕。这次爆破分三次进行,总装七十吨炸药。六点二十八分,随着红黄蓝三颗信号弹的升空,一声惊天地、动鬼神的大爆炸在班台上空响起,距离班台闸足有3里地的我脚下一阵,随即天空中飞起大大小小像各种飞鸟一样的石块,伴着腾空而起的蘑茹云和冲天水柱,慢慢飘落、慢慢飘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爆炸巨大的冲击波把附近河堤上的树枝摧断,树叶脱光,民房震倒、震烈数十间,砸坏房顶无数,社员杨树田家没来得及转移的猪被拦腰炸成两段,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土腥味,久久不能散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瞬间,曾经辉煌而壮美的班台大闸在我眼前消失了,洪水打着漩涡,憋足了劲地往前冲,水面上漂浮着猪牛等家禽以及麦秸垛、门板、还有肿胀的看不清是人还是其它动物的尸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台闸和蒙洼蓄洪区的相继爆破,班台以上水位迅速止涨回落,至当夜9点,水位即降落半尺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壮哉,班台! 痛哉,班台!</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在素有“千里淮河第一坝”的洪河入淮口一一安徽阜南王家坝采访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