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海上钻井平台 (4)

老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莫泽元</p> <p class="ql-block"> 海上采油平台</p> <p class="ql-block"><b> (接上篇)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引 导 语</b></p><p class="ql-block"><b> 夏夜,一则央视一台新闻让我怦然心动,目不转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西部公司近日在南海惠州 涠2-3海域勘探发现大型高产油气田,原油单井单日产量可达xx x吨”。我为之振奋,心潮难平,思绪不由自主地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那一场中国南海石油大勘探的流金岁月中!</b></p><p class="ql-block"><b> 作为当时中国南海石油勘探的参与者,我1984年至1988年先后在美国赛德柯海上钻井公司600、602、708号海上钻井平台和日本“白龙5号”海上钻井平台工作过近4年。</b></p><p class="ql-block"><b> “殷殷赤子心,满满石油情”。从那时候起,我对海上石油勘探有着不解之缘,亦一直对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的勘探和开发充满了期待和关注!</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 高福利的高风险行业 </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海洋石油勘探是高福利、 高投入、高收益、高回报和高风险的行业。</b></p><p class="ql-block"><b> 海洋石油勘探的钻井平台人员身临大洋深处,工作时间冗长,面临许多的风险和危机(坠机、沉船、台风、井喷、毒瓦斯、其他有毒气体、易燃爆炸、工伤和其他不可预见的事故),但是他们有可能创造的经济收益最高(勘探发现大型油气田)。</b></p><p class="ql-block"><b> 我们赛德柯708号钻井平台新西兰籍的医生麦克说:世界上公认的最危险的工种人员有5种;井下采矿工人、海上钻井平台人员、化学和细菌实验中心研究人员、冰原探险研究人员和消防救援人员。</b></p><p class="ql-block"><b> 我至今仍对对钻井平台的高福利及薪酬十分自豪,对钻井平台的餐饮美食垂涎三尺和对钻井平台的各种风险心有余悸!</b></p> <p class="ql-block">  笔者1987年夏天在日本“白龙5号”</p><p class="ql-block">海上钻井平台(南海珠江口盆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钻井平台24小时不停勘探作业,白班夜班各12小时,不管雇员是当值白班或是值夜班,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吃六餐,即24小时之内,每逢6:00 和12:00吃正餐,每逢3:00 和9:00吃茶餐,每天供应八餐(每三小时一餐),每人每天20美金伙食标准(1985年美金兑换人民币:1美金: 8.6元人民币)。</b></p><p class="ql-block"><b> 中午12点正餐时间,美国赛德科钻井公司600号海上钻井平台西餐厅,我被告知: 雇员可自由选择生活区内不同舱层的的西餐厅或者中餐厅用餐(中国雇员大多数喜爱中餐厅)。我长期以来一直偏爱西餐,所以走向了西餐厅。</b></p><p class="ql-block"><b> 西餐厅的餐饮美食供应堪比四星级酒店自助餐 - 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小牛扒、巴西的猪扒、加利福尼亚州的鸡扒、日本北海道的牛颈肉、牛骨汤、菲律宾的鸡蛋、西兰花菜、各式新鲜蔬菜,饮料、各类水果和冷盘也琳琅满目 -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亚洲各国知名的品牌饮料、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果冻,更有高级冰淇淋自助机。</b></p><p class="ql-block"><b> 每次去西餐厅,我都点我最喜爱的煎牛扒。一块牛扒有巴掌大手背厚,香港大厨用的配料十分考究,很会掌握火候,每块牛扒都又嫩又香,食后嘴留余香。相熟之后,香港大厨告诉我说:这种牛排购自香港,每块68港币,你这一餐光两块牛扒就吃掉了136元港币。</b></p> <p class="ql-block">  笔者与印度籍仪器仪表工程师杜拉斯</p> <p class="ql-block"><b>  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在中餐厅用完中午餐后,我对大厨说:你们中餐厅做的猪皮又软又嫩,做法奇特,我吃的相当满意!来自南联食品服务公司的大厨用广东话对我说:“傻小子,你吃的哪是什么猪皮,这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上好的海参呢!”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确孤陋寡闻,笑话层出。</b></p><p class="ql-block"><b> 四个煎鸡蛋、一大盘鸡肉丁玉米粒鸡蛋炒饭、一大碗鸡肉稀饭、两片烤面包和一大碗果冻冷盘,外加两个加利福尼亚州产的新奇士橙子或者红苹果,这是我奢侈的早餐,也唯有在钻井平台上才能享用!</b></p><p class="ql-block"><b> 很快到了上午9点喝上午茶的时间,其实我没有一点饥饿感,上了海上钻井平台后就从来没有过。在一种“不吃白不吃”的狭隘意念驱使下,我还是走下了西餐厅喝茶。茶餐时间为20分钟,茶餐供应有茶点心、西式茶面包、斯里兰卡红茶、英国红茶、绿茶和黑茶,还有自动雪糕机上的三种外国雪糕。西餐厅的墙壁四周的壁柜内放满了世界各国的五花八门的品牌饼干盒和小点心盒,我从来就没碰过,因为好吃的点心实在太多了!</b></p><p class="ql-block"><b> 甲板部的工头大卫·科波菲尔端着一杯茶从我面前走过,杯中的茶色有点不同,我便问道: 这是什么?这小伙子头也不转的回了一句“ Ice tea. Tea with ice.(冰茶)”。中国人喝惯了热茶,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在茶里放冰块的。大卫·科波菲尔28岁,中等个子,长着一对好看的碧绿眼睛,笑眯眯时左脸颊上还有一个浅浅的小酒窝,是个帅小伙子。他说他来自英国爱丁堡,离英国北海油田不是很远。</b></p> <p class="ql-block">  英国BUE(海底潜水器)公司标识</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夏天,笔者在日本“白龙5号”钻井平台控制室工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说到中国雇员在海上钻井平台的工资待遇,这的确是令人追求和荣耀的,对谁都有诱惑力,当然也包括我!</b></p><p class="ql-block"><b> 同岗位的新加坡无线电报务员日薪为200美金,我作为二等无线电报务员(通信类助理工程师)日薪为130美金,28天(4个星期)为一工作周期。陆地休假的28天待遇不变。我28天的雇佣待遇为3,640美金(约等于人民币31,304元 1984年12月美金兑人民币汇率为1美金: 8.6元人民币)。在1984年至1988年期间,这笔月薪可是一笔令人垂涎欲滴的巨款。</b></p><p class="ql-block"><b> 如果这一笔月薪31,304元能收入囊中,那我可富得飞上了天,可偏不是。由于国家外汇管控和当时的劳务管理规定,国家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西部石油公司、南海石油服务总公司广州基地公司、我的所属单位交通部广州海运局、直属工作单位 - 海运局通信站各要抽取5%的管理费,最后我仅可领取其中的700元人民币。</b></p><p class="ql-block"><b> 尽管个人所得占比仅为区区的700元,但外加钻井平台港币补贴和我原单位的每月基本工资(干部22级 每月基本工资67元)每月月薪可达900元人民币,不管怎样,这可是我原单位 - 广州海岸电台同事的一年的工资收入,内地一个普通企业人员两年的收入(1984~1988年)。</b></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中的钻井平台</p> <p class="ql-block"> 德国专业潜水公司标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如果说海上钻井平台雇员的餐饮美食和工资待遇令人羡慕,还不如说其休假待遇更有吸引力。</b></p><p class="ql-block"><b> 中美双方在劳务合同中约定: 中国雇员与美国雇员一样,在海上工作28天后,可享有陆地28天的带薪休假。这对于以前一年仅可以休息7天的探亲假,尤其是来自乡下的中方雇员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就是说一年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是带薪在家休假。</b></p><p class="ql-block"><b> 我不知道远洋船员长期在海上漂泊是怎么样的困苦感觉,但海上钻井平台雇员的四周28天的日子并不那么容易度过 - 第1周有新鲜感、第2周还算平稳度过、第3周有人已有一些焦虑、第4周大部分人已经开始掰指头数着还有几天可下去回家度假。</b></p><p class="ql-block"><b> 有一次用晚餐时,我看见西餐厅的角落里有一群约20多人的巴基斯坦工人在相拥而泣,十分悲伤的样子!一打听原来是这一批从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上钻井平台做甲板工的巴基斯坦人,其中一部分人半年合同期满了,明天回国。我不知道他们是喜极而泣,还是为失去了工作而哭,更不知道这半年180天的海上生活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b></p><p class="ql-block"><b> 一位巴基斯坦甲板工头曾经跟我说过: 他们十分羡慕中国雇员的带薪休假待遇,真是小国与大国之间的人员待遇不可类比!</b></p> <p class="ql-block">  海上钻井平台与供应船</p> <p class="ql-block"> 英国水下焊接公司标识</p> <p class="ql-block"><b>  前面说过,海洋石油勘探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和高回报的行业。如果你要问有没有颗粒无收的石油公司?亦或有没有发现油气田的大赢家?还真有!</b></p><p class="ql-block"><b> 英国BP石油公司( British Petroleum 即英国国家石油公司)1983年到1988年在南海指定勘探海域一口气打了11口井(1300米至3500米深不等)未见一滴油、一升气,经济损失达7.3亿英镑。石油勘探行业内的外国人讥笑说:“ Blind cat. Crazy cat(盲目的钻井)”。海洋石油勘探实际上也是一场大赌博!</b></p><p class="ql-block"><b> 1988年春季的一天,美国阿科石油公司的一批地质专家、勘测专家、爆控工程师、化学工程师和消防工程师来到了我们赛德柯708号钻井平台。阿科石油公司的新加坡籍首席地质师卢天德先生兴高采烈地跟我说: 明天就正式点火试井,这勘探的第一口井一定会见油见气,而且是一口高产油气井。我不解地问到: 何以见得?为何如此肯定?卢先生自信地答道: “你们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战”,美国阿科石油公司对这片海域地质情况足足研究了8年 - 卫星探测数据分析、地质资料分析、地质地层地态分析和化学综合分析,研究8年后我们才决定勘探选址。我们后发制人,我们具有后发优势!”第2天的试产测量实践证明,他说的完全是对的!</b></p><p class="ql-block"><b> 37年以后的今天,我知悉: 当年美国阿科公司勘探和开采的海底原油(海南岛西南部海域),现在正通过输油管道和海上运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海南岛儋州市洋浦石化总厂。黑色的金子- 原油不但被提炼出汽油、柴油、化纤产品、化工产品、化肥和许多生活用品,而且还解决了当地1.3万人的就业问题,海洋石油精炼项目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重点大项目,亦是当地的纳税大项目。</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海勘探的钻井平台</p> <p class="ql-block">  美国三角洲石油钻井特种工具公司</p><p class="ql-block">东南亚分公司标识</p> <p class="ql-block"><b>  综上所述,你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令人羡慕的一方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正所谓有阳必有阴、有正必有负的一样!</b></p><p class="ql-block"><b> 1984年秋天一个上午,一架小型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准备飞往广西北海小机场,机上载有15名法国地质专家、采油工程师及法国石油公司的多名高管,他们将从北海小机场再转乘直升飞机飞往北部湾的采油平台。小飞机刚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不到一分钟,便一头栽到三元里的一片白菜地里,法国人员无一生还,这是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境内最严重的飞行事故。</b></p><p class="ql-block"><b> 安全作业是海上钻井平台的最重要的和最严谨的工作。尽管天天讲月月抓,总有人疏忽和冒险。 </b></p><p class="ql-block"><b> 198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赛德柯602号钻井平台正在勘探钻井至2850米,一名正在钻井高台上作业的菲律宾钻井工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未系安全带),被管口前夹设备碰了一下,人一下子从16米的高台掉下到钻井平台甲板上当场殁命,平台甲板上满是鲜血和脑浆,惨不忍睹!</b></p> <p class="ql-block"> 海上采油作业平台</p> <p class="ql-block"><b>  世界上最严重的海洋石油勘探泄漏大事故当数英国BP石油公司在南美洲墨西哥湾的原油井喷泄漏事故。</b></p> <p class="ql-block"><b>  这不但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故,而且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史上最大的原油泄露事故。对美国而言,它的危害仅次于"911"事件。</b></p><p class="ql-block"><b>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上的英国国家石油公司(BP公司)租用的钻井平台发生剧烈爆炸,价值3.5亿美元的平台在大火中倒塌,11人葬身火海,17人受伤,而这仅是事故的冰山一角。</b></p><p class="ql-block"><b> 在后续的三个月中,海底油井喷出了400万桶原油,它们给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了灭顶之灾,而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b></p><p class="ql-block"><b> 墨西哥湾是全球著名的海洋油气聚集区,它也是美国三大油气产区之一。2008年英国BP石油公司租赁了这片区域进行石油 勘探和开采,经过探测发现在海底5500m以下有着1.1亿桶的油气储量,但是钻井越深,海底的压力就越大,为了防止井喷事故,他们在井口设置了一座防喷器,原油通过钻井和防喷器到达钻井平台,整个过程任何地方被点燃后果将是毁灭性,因此油气 勘探和开采是全世界公认最危险的职业之一。</b></p><p class="ql-block"><b> 2010年4月20日晚上8点正常工作的钻井平台上油气突然从井口喷出,虽然工人们积极采取井控措施,但在一个多小时后油气还是被点燃,而爆炸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随后工作人员开始撤离,平台在大火中弯曲坍塌,事故造成11名钻井技术人员死亡,17人受伤。</b></p> <p class="ql-block"><b>  而这只是灾难的开始,事故发生36小时后,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沉入海里,由于担心漏油的危险,BP公司立即派出两台水下机器人尝试关闭控制泄漏的阀门,但是由于阀门被卡,计划已失败告终,4天后原油还是发生了泄漏,并且每天的漏油量超过1000桶,而BP公司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漏油事故,他们只出动了船只清理海面浮油,然而到了4月28号漏油扩大到每天5000桶,漏油面积长160公里,宽72公里。而且已经波及到了海岸线,沿岸的生态环境危在旦夕。</b></p><p class="ql-block"><b> 这个时候形势已经超出控制,尽管BP公司想尽一切办法封堵,在尝试了各种办法之后依然没能解决。这个时候已经又过去了一个月,漏油事件进一步升级,直到2010年7月10日BP公司卸除了失效的控油装置,换上了新的控油罩,5天后BP公司宣布新的供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而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时间,而事故的影响已经扩散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海底油井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喷出了400万桶石油,而收回的只有81万桶,其他的原油则漂浮在墨西哥湾上,它让1500 公里海滩受到污染,2500公里的海水被石油覆盖,多种海洋生物因此灭绝,受影响的鸟类达到100万只,并且沿岸45%的居民受到了原油泄漏的伤害,而依靠海洋捕猎的渔民更是受到致命打击,一时间墨西哥湾沿岸各国街头充斥着抗议的人群,人们的生活笼罩在阴霾当中。</b></p><p class="ql-block"><b> 事故发生后,经过事故调查组的分析发现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是人为造成。首先是工程比计划晚了43天,造成的损失高达4300万美元,为了追赶工期,他们忽视安全问题,选择了工期短和省钱的长串套管,在固定完整性的测试中负压数据异常,而工作人员却错误地认为试压成功,并且安装在井口的防喷器是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在事故发生后却未能正常发挥作用,除此之外,每个月要求做的安全检查实际执行率只有41~75%,而这些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可以通过安全规范和监管避免的。</b></p> <p class="ql-block"><b>  更讽刺的是,事发当天美国政府向BP 石油公司颁发安全奖,因为他们已经连续7年保持安全作业,BP的7名高级管理员就在现场庆祝,以至于未能第一时间参与救援。</b></p><p class="ql-block"><b> 虽然灾难已经发生,救援也正常进行,但是BP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封堵,这是导致事态升级的又一项失误,而BP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10年9月BP为了应对泄漏事故花费80亿美元,并向沿岸国家的政府分期赔偿187亿美元,以弥补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海洋环境污染扣款。并且还向美国支付45亿美元,以换取美国取消对他们的刑事指控。</b></p><p class="ql-block"><b> 除此之外,2015年美国政府就已泄漏事故向BP罚款20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金额最高的环境污染罚单。</b></p><p class="ql-block"><b> 原油泄漏的巨额损失,加上国际原油市场油价大跌,原本风光无限的石油巨头 - 英国国家石油公司从此一步步走向了黯淡和衰落。</b></p> <p class="ql-block"><b>  这些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和严防事故必须慎之又慎,它不仅关联到人身安全,而且关联到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空间、自然环境。</b></p><p class="ql-block"><b> 一味追求市场价值和经济收益,有时反而让自己陷入灭顶之灾。</b></p><p class="ql-block"><b> 你一定也是这么认为的,对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广州 南沙</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部分文字源自河海钻士之“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部分钻井平台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一、飞往海上钻井平台</p><p class="ql-block">二、高价值的“海上巨无霸”</p><p class="ql-block">三、苦撑是生存之道 苦学是立身之本</p><p class="ql-block">四、高福利的高风险行业</p><p class="ql-block">五、台风前的撤离</p><p class="ql-block">六 机会总在寻找和接纳那些未雨绸缪者</p><p class="ql-block">七、后记</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