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奔赴彩云之南(二)

明月行摄记

美篇号:17739638<br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人像摄影:明<br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出镜、后期、文编:月儿 <b>D6~D7自驾路径:丘北→普者黑→碧色寨→蒙自→建水古城</b> <b>D6(2.5):丘北→普者黑→碧色寨→蒙自</b> 在云南文山州丘北县的普者黑,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将这里绘就成一幅美丽画卷。驾车沿着观光车道前行,澄澈的湖水如同一面面明镜,将岸边葱茏的草木与远处的峰丛完美倒映其中。湖泊星罗棋布,点缀在大地上,而那形态各异的孤峰,更是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或许是因为春节刚过,景区格外宁静。蒲草塘码头,观光车与游船整齐排列,仿佛在静候着游客的到来。我踱上船头,让身影与山水叠在一起。湖风带着清冽的凉意拂过,此刻的喀斯特山水褪去了喧嚣,只剩空灵与悠远。 于水边平台,或坐赏悠悠湖水,或立观叠翠山峦。没有熙攘游人,唯有自然的静谧与温柔。 据说夏日的普者黑,是被荷花浸润的世界。那柳叶舟划开碧波,水中荷影摇曳,清风裹挟着荷香拂面而来的盛景,想来定是另一番诗情画意。 虽未赶上夏日荷塘,但在湖畔的质朴木马上坐下时,童心忽然雀跃起来。原来不必等满塘荷开,这山水本就带着治愈的魔力。抛却未逢盛时的遗憾,此刻的悠然与欢乐,便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 驱车沿普者黑观光道一圈,景区冷清。普者黑村、仙人洞村略显脏乱,三生三世拍摄地入口竟然是单车道土路,仅几株假桃树点缀其间,顿觉索然。时节不对失了景致,蒲草塘码头打卡后,果断离此奔赴碧色寨。 我们没有乘坐往返6公里的小火车,而是直奔<b>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b>。 碧色寨的名字因电影《芳华》的热映而广为人知,那片黄墙红瓦的法式建筑群在镜头里定格成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但当镜头移开,这座滇南小镇的故事,远比银幕光影更悠长厚重 —— 它的年轮里,镌刻着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铁路传奇,也藏着半部近代云南对外通商史。 <p class="ql-block"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多数游客都会聚集在碧色寨最经典的火车站前。站台门前,法文刻下的北回归线标记静静伫立,诉说着过往;站前,巴黎制造的三面钟默默运转,见证着时光。</p> 早在《芳华》剧组踏足之前,碧色寨已在时光里静静矗立了一个多世纪。1909 年滇越铁路通车时,这里迅速跃升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国际码头”。锡矿从个旧的坑道爬出,经此踏上马赛港的甲板;巴黎香水顺着铁轨漫过南溪河峡谷,在供销社的玻璃柜里与普洱茶相遇。巴黎工匠锻造的齿轮咬合着巴黎、河内与昆明三个时区的光阴,曾在这枚钟面上同时流转。 在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员工食堂旧址前,一抹明亮的黄色墙面与翠绿的百叶窗相映成趣。阳光洒落,我身着鲜艳红衣、头戴红帽,宛如灵动的色彩点缀其间。周围繁花簇拥,绿植繁茂,旧址在这盎然生机中,更显古朴与韵味。 在滇越铁路碧色寨段的轨道上,一辆复古蒸汽火车静静展示着往昔的荣耀。车头锈迹斑驳,岁月的痕迹如诗般镌刻其上,编号 “21” 在阳光下仍清晰可见,仿佛诉说着曾经的风驰电掣。 墙面绘有 “碧色寨 百年影絮” 字样及滇越铁路相关老照片,旁边还有于坚的文字:“滇越铁路天然与别的铁路不同,它有一种超凡气质;别的铁路你永远都是乘客,但滇越铁路却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位诗人。” <p class="ql-block"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1921 年,个碧石铁路延伸至碧色寨,这座本就因滇越铁路而兴盛的小镇,迎来了更为蓬勃的繁华。这座由云南人自主修建的车站,巧妙融合了多元建筑风格,尽显独特魅力。我静坐在门前的长椅上,阳光漫过肩头,恍惚间化作一位在时光里守候的旅人。</p> 2017 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率领团队匠心独运,以钢轨、齿轮等为素材,精心组合成滇越米轨和个碧石寸轨铁路的标志性雕塑。雕塑宛如一部凝固的史书,清晰展现着两条铁路沿线站点及所在区域海拔、通车时间等信息。 大通公司的红砖仓库还立在原地,1912 年它刚建成时,滇南 70% 的进出口货物都在此中转。抗战时,它又肩负起特殊使命,存放美国援华物资以及飞虎队物资。 <p class="ql-block"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底蕴深厚,到处都弥漫着文艺气息。独特的滇越风情使其成为摄影师与画家钟爱的取景胜地,每一处景致皆能定格美好、入画成诗。</p> <p class="ql-block"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畅游碧色寨,古老民居、法式建筑、铁路遗存与商贸遗迹尽收眼底。聆听滇越铁路背后的故事,从修建背景到红色基因,从重大历史事件到文化名人,往昔画面如在眼前。站在斑驳的车厢上,望着那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深刻感悟百年沧桑与时代巨变。</p> <b>D7(2.6):蒙自环湖游→建水古城</b> 蒙自红翔大酒店的红米线豪华套餐超棒!早餐一碗色泽诱人的红米线,搭配丰富的配菜,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初抵蒙自,心之所向便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这座小城的景致恰如散落湖畔的珍珠,紧凑而璀璨。早餐后乘出租车至南湖,沿着湖畔悠然漫步,一路景致尽收眼底。先入<b>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b>,在那些泛黄的史料与旧物间,触摸那段烽火中的求学岁月;接着来到魁星阁,看飞檐翘角在阳光下勾勒出古朴的轮廓;转身步入<b>西南联大蒙自先锋书店</b>,在书香与历史的交融中稍作停留;随后,<b>蒙自海关旧址</b>历史陈列馆里的老物件,静静诉说着昔日的商贸往事;不远处的<b>法国花园</b>,带着几分异域风情;最后,信步走到玉皇阁,在红墙黛瓦间打卡留念,为这趟充实的环湖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名校南迁昆明合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因校舍紧张,文法学院迁至蒙自,以蒙自海关税务司署等地空房为校舍,成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学术巨匠。文学院由冯友兰执任院长,中国文学系以朱自清为首,闻一多、罗常培等皆在其列;历史社会系集结了陈寅恪、钱穆等学界翘楚;哲学心理教育学系囊括汤用彤、冯友兰等大师。法商学院由陈序经任院长,经济系有陈岱孙等学者。 西南联大因大师云集、学术自由以及三校的良好声誉,吸引众多高水准学子。在其近九年办学时间里,8000 多名学生中人才辈出:有周培源等 7 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郭永怀等 8 位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获得者;黄昆等 4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2 位两院院士。西南联大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蒙自分校虽仅存续了一百八十天,却给原本宁静的蒙自古城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蒙自的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开化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 步出纪念馆,魁星阁便映入眼帘。此阁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明清时期文庙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檐翘角,古韵悠悠。 南湖之畔,西南联大蒙自先锋书店依托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设,钟楼的尖顶刺破晴空。推门便是墨香与历史的交织 —— 墙面上的老照片里,闻一多在蒙自街头演讲的身影依旧挺拔,书架上的《联大校史》旁,竟摆着复刻的当年学生用的蓝布书包。 沿湖继续前行,蒙自海关旧址的中式拱门撞入眼帘。陈列馆内,锈迹斑斑的海关印章、泛黄的通商档案,将 1889 年开关后的繁华娓娓道来。 不远处的法国花园是滇越铁路修建时期,专为法国官员与商贾打造的休憩之地。法式拱窗映着喷泉的碎光,修剪整齐的绿篱间,游人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静坐在法国花园围栏前,微风轻拂面庞,携来草木的芬芳。抬眼望去,对岸的西南联大蒙自先锋书店,在蓝天白云与葱郁绿树的映衬下,竟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画 —— 这边是百年前的异域风情,那边是烽火中的文脉延续。 返程回酒店途中,邂逅玉皇阁,红墙黛瓦间,红绸祈福带在风中轻舞。 环湖一程,从联大的弦歌到海关的商音,从法式的浪漫到中式的古朴,蒙自的故事在脚步间铺展,每一步都踩着时光的回响。 中午回到酒店,竟然还有免费午餐等着我们。 午后从蒙自出发到建水,入住建水供销旅社古城小火车店。这里充满供销记忆,仿佛穿越回过去,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年代氛围。 稍事休整,我们踏着夕阳步行前往<b>建水古城</b>。这座沉淀了千年光阴的城池,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 806-820 年),最早为南诏土城,明洪武时扩为砖城。这里文化昌盛,明清时书院众多,获 “文献名邦”“滇南邹鲁” 称誉。古城内保存有文庙、朝阳楼等 50 多座特色古建筑,被赞为 “古建筑博物馆” 和 “民居博物馆” 。<br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br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从临安站,穿过镌刻着岁月痕迹的牌楼,便来到巍峨壮观的建水古城东门 —— 朝阳楼。古朴韵味扑面而来,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文灵秀之气在此交融。 走进古城,首先来到 “建筑艺术瑰宝” 朱家花园。此时天色已晚,来不及入内参观,仅在古朴大气的门口驻足打卡,便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繁华与庄重。 从朱家花园返回“济世安民”牌坊,沿着临安路悠然西行,沿途可见古朴庄重的天君庙、庄重肃穆的学政考棚、扇形排列的十二眼井。一路皆是古韵,处处皆有故事。 沿街而行,烤豆腐摊一个接一个。游客们围聚在旁大快朵颐。我被这热闹氛围勾起好奇,忍不住买了一份尝尝。可惜,味道远不及长沙臭豆腐那般美妙。 “两迤编鎸” 牌坊继续西行,临安府署的飞檐正掠过云影,文庙的柏香漫过泮池,百福堂的茶器在灯下泛着釉光。沿着斑驳的石板路,不自觉地前行,蓦然间,便来到西门挹爽楼。楼阁巍峨,飞檐翘角,在暮色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古城的厚重。 当夜幕缓缓降临,朦胧的灯光为建水古城披上一层梦幻的薄纱。我们依然在这古韵悠然的城中闲逛。南门观光楼在灯光映照下,巍峨壮观,飞檐翘角间尽显古朴之美。北门环翠楼亦被璀璨灯火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庄重典雅。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沉醉于这千年古城的夜色风华。 夜色渐浓,华灯璀璨,我们循着古城的光影,重返东门。站在东门下,看朝阳楼的灯光漫过城墙,这座被时光雕琢的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貌和迷人的夜色,让人流连忘返。 未完待续…… 感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