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自由行第六天。选择一个古村落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国家级</p><p class="ql-block">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曼弄枫九寨</p><p class="ql-block">曼贺纳</p><p class="ql-block">Man He Na village </p><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纳卡傣族文化园)</p><p class="ql-block">Man He Na Village Guna Ka Dai Culture Park</p> <p class="ql-block">曼:寨子;贺:上面或上头;纳:田,曼贺纳即稻田头上的寨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在原始森林覆盖起来的村寨,一对跟随勐泐王族后裔的老挝,相约到此建立了村寨。随着时事发展,旧寨址容纳不下了,经过村民们的商议,决定把寨子迁移到田坝上面的山脚下平坝处,因为寨子的地址在田坝的上面,故而得名叫做“曼贺纳”。</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曼贺纳,开启了美丽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傣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傣家古寨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傣族干栏式木质傣楼依旧,吸引着许许多多中外游客,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傣族的傣医具有丰富的民间传承。宣传栏上详细介绍了傣医知识</p> <p class="ql-block">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院学院傣医药文化传承中心</p><p class="ql-block">傣族传统医药学基础理论</p><p class="ql-block">傣族传统医药学起源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傣族贝页文化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傣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和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了大量治病的经验和方药,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解药理论”“风病论”及“三盘理论”为核心,以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为特色的一门医学。凭借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早在1983年5月,国家就把傣医药列为“藏、蒙、维、傣”重点发展的民族医药之一。</p> <p class="ql-block">雅解(解药)理论</p><p class="ql-block">其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和“雅解”方药的应用,它在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未病先解</p><p class="ql-block">“未病先解”是指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采取“雅解”(解药)的预防治疗措施,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解除人体的各种素,以保持体内四塔、五蕴功能的平衡和协调,以防止疾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2、先解后治</p><p class="ql-block">先解后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体发病后先服用“雅解(解药)”以解除导致人体发病的各种因素;二是患病日久或久治不愈者,应先服用“雅解”(解药)以解除失治、误治或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毒副作用,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p class="ql-block">3、解药</p><p class="ql-block">“雅解”(解药)系指凡能解除体内毒素,调平四塔功能的傣药均属于解药的范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盘理论</p><p class="ql-block">“三盘学说”认为人体分上盘、中盘、下盘,其各有其特定的部位:</p><p class="ql-block">上盘,是指头面部至胸部区域,主要包括肝、胆、脾、胃、胰腺和部分胸腔。</p><p class="ql-block">下盘,是指脐部至下肢区域,主要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子宫、下腔等。</p><p class="ql-block">“三盘学说”是傣医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其所属内脏、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确定病位、诊断疾病,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用药的理论。</p><p class="ql-block">“三盘学说”充实和丰富了傣医学基础理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塔、五蕴”理论</p><p class="ql-block">塔都当细——四塔,是构成世界万物和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元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风、水、火、土四种基本物质之间运动变化生成的。</p><p class="ql-block">努塔档哈——五蕴,具体指鲁巴夯塔(色蕴)、维雅纳夯塔(识蕴)、维雅纳夯塔(受蕴)、先雅纳夯塔(想蕴)、山哈纳夯塔(行蕴)。这些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p><p class="ql-block">“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学的核心理论,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辨病用药,立法组方。</p><p class="ql-block">“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傣医学对人体和自然界一切事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使用以解释和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辨病,立法选方用药的学说。.</p><p class="ql-block">风病论</p><p class="ql-block">“风”傣语称为“拢”,相当于中医“正气”的范畴。</p><p class="ql-block">人体内具有“动”性特征的物质,均归属于“风”所主。风性尚动,易流动游走,无处不到,可以带来,也可以带走。从广义上讲只要指生命活动在外的表现;狭义上讲,则主要指机体内起着疏导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它包括了人体内脏六腑各组织官营养的各种精微物质,以及五脏六腑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傣医把人体内具有“动”性特征的物质,均归属于“风”所主,认为“风”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元素之一。正常情况下风(气)一般主食物的受纳,水谷的笑话吸收,代谢产物的排泄、生长、发育、传导与反射等等,具有支持、资助的作用。如果机体内的风(气)动态平衡失调,风与其他塔都(水、火、土)的共栖平衡关系出现紊乱,该上行的风不上行,该下行的风不下行,该动的风不动,那么在临床上就可以出现一系列与风有关的症候群。 </p> <p class="ql-block">上面中间少年,是年少的傣王</p> <p class="ql-block">导游向游客介绍用树叶书写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游峉介绍贝叶经制作:学习用铁笔在贝多罗树叶上刻写经文,感受傣族“刻在叶子上的史书”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傣族文字。</p><p class="ql-block">据说,能够掌握傣族文字,在少数民族中间交流就畅通无阻了。</p> <p class="ql-block">在现场操作织布机手工织布。</p> <p class="ql-block">党建赋能产业兴</p><p class="ql-block">乡村和美共富路</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居民小组隶属于景洪市人民政府曼弄枫街道办事处,是景洪最古老的傣族村寨之一,完整地保留了傣族村寨古村落原貌,保存着较为完好的傣族干栏式建筑和文化习俗。</p> <p class="ql-block">早在傣历142年(公元780年),曼贺纳就立村建寨,当时寨名为曼撒阁。傣历185年(公元823年),村寨迁移到现在的田地上的山脚平坝处(曼即村寨,贺即上,纳即田地,傣语意为“田地上的村寨”)</p> <p class="ql-block">小组常住人口110户460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贝叶经传承人1名、民间手工艺人5名,慢轮制陶手工艺人3名、傣锦手工艺人4名、傣族手工造纸艺人4名。全村现有45家民宿酒店,1200余间客房,特色美食餐厅8家。全村(新村、老寨)全年旅居人员约8万人次。 </p> <p class="ql-block">走进曼贺纳寨子,青翠的树林、秀美的家园、古老的傣族干栏式木质傣楼与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热带风情画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周总理在西双版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周恩来: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敬礼,来迎接人民的总理。四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捧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从此以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难忘的泼水节》里这段描写了欢乐的场景,那像清激的湖水静的环境,那欢乐的场面群众身穿节日盛装,手拿泼水用具,从四面八方涌出十步水花和象片骤面。五十三年前的今天,即1961年4月14日,州委负责同志陪同周恩来身着民族服饰的人群当中。“周总理来了!”“周总理和我们一起欢度泼水节喽!”欢呼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当当”的象脚鼓声一阵紧一阵,人们纷纷蘸起了欢快的银湖水,泼呀洒呀。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水挥舞,挨个人地轻轻泼洒,一边泼洒一边祝福。“还有再建座波冰,祝各位健康长寿……</span></p> <p class="ql-block">步入村寨,掩映在椰子林、芒果林和香蕉林中的一幢幢古老的傣族干栏式傣楼,生机依然,清新秀美。傣家人悠闲的生活,古朴、实在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在这古老的村寨中,我们可以深入到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到百姓的家庭中进行家访。他们的房屋结构一般的都是吊角楼式的结构,一楼存放物品工具,二楼生活起居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楼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家美丽的民居,家门前养一只美丽的 孔雀。</p> <p class="ql-block">最后请欣赏几张版纳街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 感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2025/8/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