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金源故地 领略铜铸史诗

三五非遗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div><br>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坐落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由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br>馆内设有四大特色展厅:金源文化展厅呈现女真、满族历史脉络及“传世老汤”等文化符号;非遗文化展厅涵盖生肖艺术、龙江非遗及“人寿年丰”等传统主题,还设有非遗传习所供体验;民俗文化展厅通过“记住乡愁”“哈尔滨百年华章”等板块唤起时代记忆;三五百遗荟则汇聚11类传统美术与技艺作品。<br> 三五百遗荟堪称核心亮点,5350件展品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380位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05位(含4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传承人131位。木版年画、唐卡、景泰蓝等作品,尽显工匠智慧与文化底蕴。<br> 博览馆以“让非遗走进生活、走进家庭”为愿景,诚邀四方来客共赏非遗魅力,见证文化传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赞三五非遗馆金源文化铜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九琼雕次第排,金源史脉此中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骨起兵惊朔漠,兀术挥戈震宋淮。</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射柳拜天存古俗,迁都市井见贤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馆匠心凝岁月,女真精魄逐潮来。</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粒粒香金都五帝园<br><br>粒粒香金都五帝园以多元艺术追溯金源文化,展现金朝五位阿城帝王风华。园内 5.5 米高、5500斤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铜塑威严矗立;刘精松上将题写的 “大金第一都” 龙湖太湖石苍劲有力;5.5 米高、重3500斤的女真之魂海东青铜雕像昂然啸天;高水旺唐三彩五帝生肖兽首凝刻历史;唐吉洲铜浮雕还原金代场景;汉白玉神龙亭内 38 位将军手书 “龙” 字铁画银钩;搭配 35 方书型石、138 首将军诗词壁与郭亚宾铜錾刻中华龙,园区以青铜巨制与金石笔墨重现帝王威仪,让金源文化焕发史诗之光。</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金源神龙》</h3><div><br>该作品位于三五非遗馆大门外两侧,是展馆入口处极具辨识度的陈设,由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于 2014 年打造,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1965年出土于阿城)为原型,乃金源文化之艺术瑰宝。直径1.5米的精湛工艺展现神龙之姿,龙身蜿蜒矫健,气势磅礴。彰显着威严与神秘。其造型承载着那个时代对龙图腾的尊崇,它不仅是一件浮雕作品,更是金源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诉说着古老文明的辉煌,让大众领略到金源文化的独特魅力。</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金源神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该作品静静伫立于三五非遗馆大门内两侧,便于访客离馆时驻足观看。其由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于 2014 年打造,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1965年出土于阿城)为原型,乃金源文化之艺术瑰宝。直径 1.5 米的精湛工艺展现神龙之姿,龙身蜿蜒矫健,气势磅礴,彰显着威严与神秘。其造型承载着那个时代对龙图腾的尊崇,不仅是一件浮雕作品,更是金源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诉说着古老文明的辉煌,让大众领略到金源文化的独特魅力。</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坐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作品以 1965 年出土于阿城的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为原型,集龙头、麒麟背、犬身、狮尾四种动物特征于一身,在中国龙文化里独树一帜。它神态闲适优雅、从容自若,看似弯腰弓背,实则是 “坐等成龙” 的姿态,透露出女真人高度的民族自信,堪称金代文物的精华。2025 年 5 月 5 日,阿城交行为庆贺三五味业集团成立,将其赠与本馆,现该作品收藏于女真史话馆内。</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铸金源神龙》</h3><div><br></div><div>该作品位于女真史话馆内,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1965年出土于阿城)为原型,由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联合中国将军书画院于2008年5月5日打造。单尊高150厘米,宽120厘米,厚40厘米,重105公斤,以黄铜熔铸。龙身用阴阳雕刻技法,镌刻200位将军(含10位上将、24位中将、144位少将、22位将军)题写的“龙”字。造型融合龙头、犬身、麒麟背、狮尾等元素,神龙踞坐祥云,双颌微张,目光如炬,尽显北方民族的豪迈,亦寄托国泰民安的祈愿。</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00位题字将军名录</div><br>方祖岐上将 吴铨叙上将 杨国屏上将<br>邵农上将 陶伯钧上将 温宗仁上将<br>毛凤鸣中将 王洪福中将 石宝源中将<br>许瑞忱中将 杨永斌中将 郭玉祥中将<br>葛焕标中将 熊自仁中将 臧文清中将<br>糜振玉中将 魏金山中将 李中权少将<br>王晓少将 杨斯德少将 马树学少将<br>方慰三少将 王永正少将 王永生少将<br>王守仁少将 王佐平少将 王海棠少将<br>邓福全少将 甲向峰少将 白宝满少将<br>石新贵少将 任兴德少将 刘春胜少将<br>经向源少将 孙昌军少将 孙树林少将<br>纪 东少将 许传功少将 何承阳少将<br>何耀东少将 冷韶昭少将 吴永川少将<br>张凯少将 张超少将 张翼少将<br>张乐元少将 张永昌少将 张志祥少将<br>张和辉少将 李云山少将 李云生少将<br>李成年少将 李春延少将 李晋有少将<br>杨旭华少将 杨志福少将 邱市政少将<br>邹玉德少将 陆恂少将 陆凤杉少将<br>陈为松少将 陈振炎少将 陈海澄少将<br>陈鸿猷少将 周志炎少将 孟凡工少将<br>尚全孝少将 林亚希少将 范志论少将<br>郑顺舟少将 侯洛生少将 胡世浩少将<br>胡怀乾少将 胡钦佩少将 贺兆言少将<br>赵承业少将 饶书元少将 唐作厚少将<br>贾启玉少将 郭晋才少将 陶景顺少将<br>崔根峰少将 黄代培少将 蒋胜祥少将<br>韩福才少将 熊元吉少将 蔡冬梅少将<br>谭振亚少将 樊根深少将 于宫堂少将<br>马杰三少将 王福让少将 申解民少将<br>江伟文少将 吴光褣少将 李耕生少将<br>杨卫群少将 沈甸之少将 袁剑少将<br>管谦少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00位题字将军名录</div><br>丁文昌上将 于振武上将 王克上将<br>王城汉上将 向守志上将 刘精松上将<br>杜铁环上将 李景上将 李文卿上将<br>李来柱上将 宋清渭上将 杨怀庆上将<br>周克玉上将 周坤仁上将 徐永清上将<br>隋永举上将 戴学江上将 王作义中将<br>王良旺中将 王福义中将 左建昌中将<br>史克信中将 兰保景中将 朱永庆中将<br>刘明璞中将 刘智民中将 刘鹤翅中将<br>杨发勋中将 杨英昌中将 李俊涟中将<br>何林忠中将 冷宽中将 张书坤中将<br>陈超中将 单大德中将 宗顺留中将<br>徐寿增中将 郭锡章中将 高天正中将<br>康成元中将 蒲荣祥中将 景学勤中将<br>鲁玉坤中将 谭乃达中将 耀先中将<br>张桎秀少将 涂通今少将 马述宽少将<br>马振邦少将 王东发少将 王永德少将<br>王志毅少将 王秀川少将 王英烈少将<br>王秉芹少将 王育华少将 王洪波少将<br>王银彪少将 尹文声少将 尹成富少将<br>邓正明少将 史祥彬少将 吕振林少将<br>任之通少将 刘国福少将 刘慎思少将<br>许容奎少将 齐炳彦少将 杜郁少将<br>李王炳少将 肖殿川少将 邱祖余少将<br>张瑞少将 张化春少将 张臣刚少将<br>张寿钢少将 张良起少将 张武展少将<br>陈有庆少将 陈华全少将 陈家强少将<br>国墨林少将 赵荣璧少将 季志民少将<br>胡仁海少将 胡爱祖少将 荆心全少将<br>贾方少将 夏明智少将 郭洪祥少将<br>高丽元少将 桑希杰少将 黄宁少将<br>黄万荣少将 黄金元少将 黄耀德少将<br>童登赋少将 甄甲少将 蔡公杰少将<br>霍新发少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寿山石雕 《金源神龙》</div><br><div>位于女真史话馆内,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1965年出土于阿城)为原型。2008 年,福建省雕刻名家郭孔尧领衔,联合著名工艺美术雕刻家郑文宾、李忠海、左东京等人,历时 4 个多月,精选福建寿山石老岭石为原料,匠心雕琢而成。龙身长 100 厘米、宽 50 厘米、高 55 厘米,共重 3500 斤,底座上刻有 135 位将军(含上将22位,中将17位,少将96位)书写的 “大金第一都” 题字。将军书法艺术与雕刻之美在此交相辉映,堪称艺术珍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35位题字将军名录</div><br>方祖岐上将 杨怀庆上将 向守志上将<br>刘精松上将 隋永举上将 杨国屏上将<br>万海峰上将 陈 超中将 景学勤中将<br>王良旺中将 许瑞忱中将 郭玉祥中将<br>何道泉中将 高天正中将 史克信中将<br>张少松中将 赵太忠中将 周玉书中将<br>冷宽中将 张翼少将 张凯少将<br>韩福才少将 吕寿延少将 史祥彬少将<br>孙昌军少将 王海棠少将 夏荣耀少将<br>邓福全少将 方慰三少将 宫化清少将<br>黄 宁少将 敬应龙少将 李成年少将<br>陆凤彬少将 向经源少将 张臣刚少将<br>郑海林少将 邹德玉少将 李晋有少将<br>刘崇富少将 桑希杰少将 姚振普少将<br>张超少将 章汝达少将 熊元吉少将<br>徐永新少将 白宝满少将 蔡冬梅少将<br>陈华全少将 陈为松少将 郭晋才少将<br>贾 方少将 冷韶昭少将 李印良少将<br>刘进少将 陆恂少将 马树学少将<br>齐树林少将 饶书元少将 任之通少将<br>石新贵少将 孙树林少将 王守仁少将<br>杨书龙少将 张德林少将 张和辉少将<br>张永昌少将 赵承业少将 边文怀少将<br>陈克敏少将 杜郁少将 樊根深少将<br>傅俊祥少将 郭正堂少将 韩纯英少将<br>李云生少将 孟凡工少将 邱杰少将<br>苏玉柱少将 王洪波少将 王秀川少将<br>王银彪少将 王志毅少将 杨祖成少将<br>张化春少将 张 觉少将 张乐元少将<br>张寿刚少将 张志祥少将 胡仁海少将<br>蒋胜祥少将 任兴德少将 孙善德少将<br>童登赋少将 王秉芹少将 王永生少将<br>张良起少将 王佐平少将 陈海澄少将<br>胡钦佩少将 黄万荣少将 纪东少将<br>姜诗坤少将 李王炳少将 李正全少将<br>刘子贤少将 马述宽少将 尚全孝少将<br>王东发少将 尹成富少将 赵荣璧少将<br>何承阳少将 黄耀德少将 祁荣祥少将<br>林亚溪少将 李云山少将 唐作厚少将<br>陈克温将军 管 谦将军 江伟文将军<br>叶家林将军 杨大伦将军 周克林将军<br>吴光裕将军 李耕生将军 吴胜凯将军<br>阮吉强将军 沈甸之将军 于官堂将军<br>葛文楣将军 朱学昌将军 张之平将军<br>赵志民将军 申解民将军 任先民将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浮雕金源神龙》</div><br>该作品位于女真史话馆内,由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1965年出土于阿城)为原型,于 2014 年打造。规格宏大,长251厘米、宽219厘米、厚3厘米、重80公斤,呈一大四小龙布局。大龙居中端坐,刻有100位将军(含上将5位、中将12位、少将72位、将军11位)书写的龙字,左足昂扬、右足直踏,尽显北方民族雄力;四小龙环伺相望,象征女真后人对金源文化的崇拜与忠诚。群龙灵动若腾云,既承金源文化基因,又赋当代艺术创新,为熔历史与艺术于一体的瑰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00位题字将军名录</div><br>丁文昌上将 于振武上将 方祖岐上将<br>王克上将 王诚汉上将 刘精松上将<br>向守志上将 吴铨叙上将 宋清渭上将<br>李景上将 李文卿上将 李来柱上将<br>杜铁环上将 杨怀庆上将 杨国屏上将<br>周克玉上将 周坤仁上将 徐永清上将<br>陶伯钧上将 隋永举上将 温宗仁上将<br>戴学江上将 王良旺中将 王福义中将<br>兰保景中将 史克信中将 刘鹤翘中将<br>朱永清中将 冷宽中将 李俊琏中将<br>杨发勋中将 杨英昌中将 单大德中将<br>宗顺留中将 徐寿增中将 康成元中将<br>景学勤中将 谭乃达中将 耀先中将<br>马述宽少将 马树学少将 尹成富少将<br>王东发少将 王传武少将 王洪波少将<br>史祥彬少将 任兴德少将 刘子贤少将<br>刘正宗少将 刘明仁少将 孙善德少将<br>林亚溪少将 曲长君少将 姚铁山少将<br>纪东少将 姜诗坤少将 邢智勇少将<br>胡钦佩少将 何承阳少将 赵承业少将<br>余明海少将 赵荣璧少将 张永昌少将<br>唐作厚少将 张志祥少将 夏荣耀少将<br>张树云少将 徐行少将 张振乾少将<br>徐永新少将 李康少将 郭正堂少将<br>李彰少将 郭晋才少将 李云山少将<br>寇铁少将 李天荣少将 崔根峰少将<br>李王炳少将 崔鸿林少将 李春明少将<br>曹学德少将 杨苏海少将 黄万荣少将<br>杨金岭少将 黄俊峰少将 杨祖成少将<br>敬应龙少将 肖绍文少将 童登赋少将<br>苏荣秀少将 詹大南少将 邱祖余少将<br>雷凤石少将 陆恂少将 熊元吉少将<br>陈哲少将 蔡冬梅少将 陈海澄少将<br>魏长安少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铸金《金源神龙》</h3><div><br></div><div>该品收藏于女真满族史话馆,作品以 1965 年出土于阿城的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为原型,龙身高50厘米,覆盖 99.9% 千足金镀层,内胆以铜镀银工艺打造,是金源文化与现代工艺融合的典范之作。并以浮雕技法镌刻30位将军(含上将4位、中将6位、少将18 位)书写的“龙”字,借助将军题字为载体,将金源龙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家国情怀相融,成为女真满族史话馆中传承文化、彰显精神的珍贵艺术藏品。</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5位题字将军名录</h3><div><br></div><div>杨国荣上将 隋永举上将 向守志上将 </div><div>刘精松上将 赵锡君中将 史可信中将</div><div>杨英昌中将 景学勤中将 卢凳华中将 </div><div>郑海林少将 王洪波少将 唐作厚少将</div><div>郭正堂少将 傅俊祥少将 马述宽少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5位题字将军名录</h3><div><br></div><div>黄万荣少将 熊元吉少将 李彰少将</div><div>孙昌军少将 郭洪祥少将 陆恂少将</div>张和辉少将 纪东少将 赵容壁少将<br>孙之贵少将 高振普少将 胡怀乾少将<br>郭德河少将 尹成富少将 王守志少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寿山石雕《金源神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寿山石雕金源神龙,精选福建寿山老岭石,以国家一级文物铜坐龙(1965年出土于阿城)为原型,精心雕琢而成。龙体部分长39厘米、宽16厘米、高40厘米,底座长45厘米、宽25厘米,整体总长45厘米、高60厘米。上方神龙昂首而立,神态闲适优雅,似“坐等成龙”,尽显女真人的民族自信与金代龙文化的别样风采。下方底座,祥云间四条龙或盘或跃,雕刻细腻生动,再现了金代龙纹装饰的繁复与华美。承载着女真民族的辉煌历史记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女真之魂-海东青》</div><br>该作品位于金都五帝园内,于2018年落成。以精良材质与精湛工艺铸就,高达5.55米、重3500公斤。雕像形态逼真,展翅欲飞,尽显灵动气势。海东青作为女真族最高图腾,象征其以小博大、永不放弃的勇敢精神,深蕴金源文化内涵,与女真族崛起及金代历史紧密相连,是珍贵的历史见证,兼具深厚文化意义与高艺术价值。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div><br><div>该作品位于金都五帝园内,是 2018 年为纪念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诞辰 950 周年,由三五味业集团投资 55.5 万元打造。雕像以《金源文化 900 年 — 五帝金秋》邮票中的人物像为原型锻造而成,高 5.55 米,重 3500 公斤,体量雄浑,尽显历史厚重感。作品特邀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题写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字样,更添庄重气息。此雕像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展现北方民族历史脉络的重要艺术载体。</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完颜宗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完颜宗翰(1080年-1137年),女真名粘罕,是金朝的名将,功勋卓著,也是金朝的开国功臣,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一带,是金代国相完颜撒改之子,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堂侄。该作品坐落于金都五帝园内,高达1.8米,此雕像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具象化呈现,也为传承金源文化、解读金代历史提供了直观载体。</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完颜宗弼》</div><br>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女真名兀术,是金朝的名将,战功赫赫,也是金朝的开国功臣,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海沟河畔,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该作品坐落于金都五帝园内,高达1.8米,这座雕像不仅将历史人物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更为人们打开传承金源文化、深入解读金代历史的大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浮雕《开国大典》</h3><div><br>该作品位于金都五帝园内,创作于2014年6月12日,由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策划,金史专家王永年担任监审,赵国华、于正强联合设计,特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锻铜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匠心打造。长4.5米,宽1.48米。此作以精湛的锻铜浮雕技艺,生动再现金朝建立时的庄重气象与历史瞬间。作品既承载着对金源文化源头的追溯,亦是解读金代早期历史与政治文化的鲜活艺术媒介。</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浮雕《海陵迁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该作品位于金都五帝园内,创作于2014年6月12日,由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策划,金史专家王永年担任监审,赵国华、于正强联合设计,特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锻铜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匠心打造。长4.5米,宽1.48米。以精湛的锻铜浮雕技艺,再现了金海陵王将都城从会宁(今阿城)迁至中都(今北京)的历史场景,作品为解读金代历史变迁提供了生动的视觉载体。</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浮雕《拜天射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该作品位于金都五帝园内,创作于2014年6月12日,由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策划,金史专家王永年担任监审,赵国华、于正强联合设计,特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锻铜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匠心打造。长7.8米、宽1.48米,以精湛的锻铜浮雕技艺再现了金代重要的礼仪活动,“拜天射柳”承载着北方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平安的祈愿,浮雕通过细腻的刻画,将这一历史场景中的仪式感与民族风情生动呈现。</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浮雕《市井生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该作品位于金都五帝园内,创作于2014年6月12日,由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策划,金史专家王永年担任监审,赵国华、于正强联合设计,特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锻铜浮雕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唐吉州匠心打造。长7.8米、宽1.48米。以精湛的锻铜浮雕技艺,生动再现了金代市井的繁华景象。通过对商贩叫卖、百姓往来等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直观展现了金代的社会风貌与民俗风情。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铜钟-金代定更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金代定更钟原型起源于辽宋对峙时期,999年辽兵,掳乐寿县觉道寺寺钟,迁移至感圣寺,1121 年毁于金兵伐辽战火,1151年海陵王迁都中都后重铸,后经努尔哈赤转至沈阳,皇太极将其悬于盛京钟楼,1930年入沈阳故宫保存。<br>2025 年 7 月 1 日,这一历史印记重焕新生,三五非遗馆馆长王军以原型为蓝本,在满族金殿外打造这尊铜钟。口径长 1 米、高 1.5 米、重 800 斤,钟面双龙、麒麟、仙鹤图样栩栩如生,更有向守志上将题写 “中华非遗堂” 及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功德无量 与世无争”字样,是金源文化当代传承的经典之作。</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海东青》</h3><div><br></div><div>该坐落于满族金殿内,建造于 2014 年 6 月 1 日,规格为125*170 厘米,采用锻铜制作工艺匠心打造。海东青挥舞着翅膀,展现出执着而顽强的姿态,正向着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作为与女真满族相伴相生的灵物,海东青的形象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 它生动展现了女真满族所崇尚的勇敢、智慧、强大与进取精神,更传递出这个民族永不停歇、永不放弃的信念与追求。</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金太宗-完颜吴乞买》<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该作品坐落于满族金殿内,高达2.22米,由林氏脱胎造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胜标精心打造。完颜吴乞买(1075 年 - 1135 年)为金朝第二位君主。在位期间灭辽破宋,巩固了金朝在北方的统治,为金朝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此雕像以精湛技艺再现其历史形象,既承载着对金代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成为展现金源文化传承、连接古今的重要艺术载体。</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金熙宗-完颜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该作品坐落于满族金殿内,高达2.22米,由林氏脱胎造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胜标精心打造。完颜亶(1119 年 - 1150 年)为金朝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推行汉化改革促进女真族与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对金朝制度建设影响深远。此雕像以精湛技艺再现其历史形象,既承载着对金代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成为展现金源文化传承、连接古今的重要艺术载体。</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海陵王-完颜亮》</div><br>该作品坐落于满族金殿内,高达2.22米,由林氏脱胎造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胜标精心打造。完颜亮(1122 年 - 1161 年)为金朝第四位君主,在位期间迁移中都(今北京),对金朝政治格局与文化发展影响深远。此雕像以精湛技艺再现其历史形象,既承载着对金代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成为展现金源文化传承、连接古今的重要艺术载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铜雕像《金世宗-完颜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该作品坐落于满族金殿内,高达2.22米,由林氏脱胎造像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胜标精心打造。完颜雍(1123 年 - 1189 年)为金朝第五位君主,在位期间整顿吏治,使金朝进入鼎盛时期,为政权稳固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此雕像以精湛技艺再现其历史形象,既承载着对金代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成为展现金源文化传承、连接古今的重要艺术载体。 <div>   哈尔滨三五非遗馆的十七组铜雕作品,不仅是冰冷的金属,更是有温度的历史载体。在阿城这片土地上,金源文化从未远去,它藏在铜雕的纹路里,藏在龙首的威仪中,藏在每一位访客触摸历史时的心跳里。这里的铜雕,是女真文明的丰碑,更是一个民族留给后世的珍贵礼物!</div> 哈尔滨粒粒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三五集团(1991年创办)控股,于2005年在阿城区创办,2011年搬迁至双城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135人。厂房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4条现代化复合调味品生产线,企业兴建了国防文化园、将帅纪念园,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br>  企业以“传承文化,回报社会,创造美味,乐品人生”为核心理念,以“绿色,非遗,美味”为产品特征,企业本着“做精、做优,做强、做久”的发展目标,打造百年“老字号”,让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粒粒香老汤精”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