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照相舘”观后感】: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不少人对近期热映的“南京照相舘”评价--赞者居多,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影片的史实提出了质疑。正因如此我才在昨天下午三点,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携妻去影院看这部电影,这应该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次。为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反映二战的电影不少,对于我已是七八十年龄的人而言,能够称得上乘之作的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看过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的“辛德勒的名单”。那是令人窒息的一部电影,然而毕竟反映的是德国的故事片。而反映二战中最早开辟反法西斯中国战场的故事片,应该说也不少,但过于粗糙。能够让我感动的当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聚焦 1937 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 88 师 524 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片“八佰”!而昨天下午看到的这部“南京照相舘”,个人认为可与“辛德勒名单”比肩的一部。有人之所以质疑“南京照相舘”,是认为“疏忽了历史的真实”、把“苦难成为视觉盛宴”…之所以产生如此的经纬之别,个人浅见是在于把故事片与纪录片混淆而产生的差异。因为“纪录片旨在记录现实、传递知识或引发社会反思”,而故事片侧重娱乐性、情感共鸣与艺术表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