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济门城楼,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它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楼分三层,面宽五间,下涵拱门以通内外;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配以玻璃瓦红彤壁,朱柱格子窗,画栋雕梁,显得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古府城墙上地众多城楼中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同时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我市北堤城堤的重要关闸。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齐名。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即桥上有十八只梭船与二十四个桥墩相连。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这种独特风格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间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设计。它集梁桥、浮桥、拱桥的建筑形式于一体,这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且,广济桥的中间部分是由船只连接而成的浮桥,可以根据需要解开让出航道,这种活动桥的设计在我国古代桥梁中堪称一绝。每当我站在桥上,看着桥下流淌的韩江水,我都会为古代工匠们的智慧而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除了独特的桥梁设计,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也是一大看点。这些建筑形式各异,美轮美奂,仿佛是一座座小巧玲珑的艺术品。而且,这些楼阁在历史上还曾作为经商店铺使用,形成了“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独特景观。你可以想象,在古时候,这里一定是热闹非凡,商贩云集。</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太守曾汪首创86艘木船连成浮桥,命名“康济桥”,后经历代扩建形成石墩与浮桥结合的结构。</p><p class="ql-block">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定型为“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即24座石墩连接18艘浮船,兼具通行与泄洪功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其为“世界上较早的开合桥”,突显其工程学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与唐代韩愈关联,称其为“湘子桥”,衍生出“何仙姑化梭船”“铁牛镇水”等神话。</p> <p class="ql-block">浮桥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长14米宽3.6米,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浮桥桥面宽5米,桥面二侧各有一段长约5米的船体。浮桥二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矶头墩各有一段石阶梯供行人上下浮桥。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二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3</p><p class="ql-block">浮桥</p> <p class="ql-block">沿着桥面行走,我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木柱,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些古人在桥上走动的脚步声,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这种穿越时空的体验,让我深深陶醉。</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