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王阳明</p><p class="ql-block">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反省和修养不是割裂的,而是互为表里——做事时的反省,是在滋养心性;空闲时的修养,也是在反省自己。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上班时和同事闹了矛盾,当时心里冒火想吵架(念头冒头),但马上刹住车想想:“我这么凶,是因为他真做错了,还是我自己急躁?”这就是“有事时省察”——通过反思具体行为,把跑偏的念头拉回良知;而到了晚上,你躺在床上回想今天的事,提醒自己“明天再遇到类似情况,得先深呼吸冷静”,这就是“无事时存养”——把白天的反思沉淀成习惯,让良知更稳当。王阳明认为,人的心性像块地,得“边用边养”。做事时的省察是“除草”:把杂念、私欲及时清掉,不让它们啃噬良知;空闲时的存养是“施肥”:把反思后的觉悟变成日常的习惯,让良知越养越壮。两者是一回事——省察是为了更好地存养,存养是为了更清醒地省察。对现代人的启示特别实在:修养心性不用挑时间。挤地铁时,想想“我刚才是不是对家人说话太冲了?”;陪孩子玩时,问问“我是不是总盯着手机,没认真听他说话?”;哪怕刷手机时,也能复盘:“今天有没有哪件事,我明明知道该做却偷懒了?”说白了,省察和存养就像呼吸——有事时是“呼”(反省),无事时是“吸”(滋养)。你呼吸得越均匀,心性就越通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