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显当世的童田

一下子中头彩

<p class="ql-block"> 清节自持的名人童田</p><p class="ql-block">章田即童田,字华夫,号南臬,行悌一,香头章氏永思堂裔孙。先生的官德、官品非常高尚,为官业绩让百姓钦服崇拜。当他还在任官时,就被当地百姓建生祠春秋祭祀。</p><p class="ql-block">先生发育较早,从小个子高大,貌若潘安很帅气。而且读书聪颖又勤奋,以志向远大闻名乡里,大多人都认为他前途无量。先生二十岁,就考中了县学生员(秀才),声誉很好,成就已经凸显。当时的县府官员都看好他,觉得定能成为国家栋梁。他确实深孚众望,在县学秀才中,是个特别勤恳努力的人,成绩优异。不久被当地官府推荐到京师国子监深造,称为膺贡入太学。弘治乙卯(1495 年)科以《易经》中应天府乡试举人,继而登己未(1499)年伦叙榜进士。 </p><p class="ql-block">他童先生不忘祖上训诫,秉承家族精神,有着独自的为官信条:</p><p class="ql-block">一是应该公正无私,替朝廷平定地方,让百姓字享太平。地方安定是朝廷的对官员的希望,安享太平,是百姓历来的夙愿,两者都是地方官的追求。童先生为朝廷,为百姓,为地方的安定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爬山涉水,走街窜巷动察民情和不安定因素。</p><p class="ql-block">二是治理应该清正,替民作主,为民办事,不受贿赂,公平处事,不私自摊派使得他们不敢巧取豪夺、欺压百姓。不妄取于民,不向百姓摊派无偿劳动力,更不会为自己的私利勒索求自己办事的下属。若有必须动用百姓劳力的地方,即使紧缩县府银根,也要支付百姓工钱。</p><p class="ql-block">三是应该自身廉明,德行高洁,不图自身享受。他自己的生活不奢张,不浪费,生活处境很是寒苦艰辛。人们比喻他的生活是处在如黄檗、黄柏苦味的冰檗之中。</p><p class="ql-block">四是应该以安静为主,维稳第一,不希望依靠揭发别人的隐秘,或坏人坏事来治理政务。做事从来是正面引导,以德行感怀地方,安定地方成为百姓的自觉行为。正如太傅公家训所言“切要在潜消未形”一旦发现有不妥当,不稳定的因素出现,就当以不露痕迹地消除。</p><p class="ql-block">五是理政应该精明细致,调查研究地方民情,处事注重方式方法,不会盲目武断下结论,讲求实际,追求实效,谨遵《章氏家训》中的“吃紧在尽本求实”。</p><p class="ql-block">六是应该执法如明镜,如果刑罚涉及名家,或至于当地一方豪强,他能嫉恶如仇,绝不徇私,不畏豪强、绅商仕宦,必定给他们绳之以法。执法明镜高悬,公正无私,使冤者能得到澄清,违法犯罪者得到应有的严惩。使得豪强、绅乡、仕宦不敢胡作非为。总是以提高民众的生活条件为原则,教化乡民,以律法为依据,以正面引导为手段,公平处事,公正治律。</p><p class="ql-block">先生初任临淮县知县,因政迹突出,转任至有安定远方之意的定远县知县。先生所到之处都执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公正无私,一度使得所属县民没有诉讼,成为“讼庭绝迹”之安乐太平盛世。受到当地民众的钦服、爱戴与崇敬。定远县百姓感怀先生的美德,凑集地方乡绅百姓,捐钱献物,为先生建造生祠(就是人还在世时,就为他建祠),予以春秋祭祀,不忘其德。其意并不是求得童田知县的保佑,是反其意而行之,又处在保佑章(童)知县能官路畅通,冀望章(童)知县能继续保境安民的一对矛盾之中。</p><p class="ql-block">先生在任官不愿违拗操守,清节自持,公正为官,能达到绝迹讼庭。真是难之又难。而他生活清苦,卧薪尝胆,置自身于黄柏冰檗之中,深知道民间疾苦。只有自持清节,才能做到政治清廉,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如此崇高的敬仰、信赖和赞誉。</p><p class="ql-block">章(童)知县任定远知县期间,正值太监刘瑾把持朝政,为所欲为之时。先生不愿与刘瑾等宦官为伍,不愿巴结行贿使自己升迁。年仅五旬余,正值为官的黄金年龄,便自请辞官隐退。</p><p class="ql-block">正德间,朝廷赐建童田进士牌楼于香头街。赐建进士坊在古代是很有讲究的,并不是每一个进士都能在地方赐建进士坊。他必须在为官期间的官德、官品、官绩都必须十分凸显的进士出身的官员才能有资格。为童田而立的进士坊,是香溪四十二个进士出身的官员中,唯一的一尊以个人名义的进士牌楼。进士坊立是香溪人的荣耀,是香溪进士的光彩。</p><p class="ql-block">先生致仕后,在家 30 余年,足迹没有进入过城市喧嚣之地。正因为先生为官清正廉明,仅靠俸禄,家景不是很好,但他从不求于地方官员为其办事,或求照顾。先生的无欲、无求,心境宽阔,安享晚年。享年 92 岁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数年后,上级有司衙门派莆田籍的一个黄姓的官员,来兰溪视察兰溪县事。该官员特意莅临香溪撰文为童田亲祭。祭文中有“绝迹讼庭,清节自持”的原话。这就是先生当官操行廉洁,品德高尚的缘故。这也是后人对他最客观的评价。卸任三十余年后,其亡灵还能得到上司官员的赞扬,特意为他撰文祭祀。这是荣幸之至的盛事。当官能得到老百姓的好口碑很难,能得到百姓为其建祠亲祭才是更难。先生的“清节自持”,正是民众感恩为之建祠祭祀的理由,也是证明先生为人为官的高德所在。</p><p class="ql-block">先生教子有方。先生娶金华赵氏,生二子,名可亨、可人。长子可亨授例输粟,授引礼舍人,次子可人承差出身,任广德州吏目,都得到了官场及老百姓的好评。《谱》曰:“有诗见敬宗录”。</p><p class="ql-block">章(童)知县有他自己的最高人生追求。为官两任立功无可厚非,立德更是众口皆碑,立言在致仕后,诗文存于《敬宗录》,可惜《敬宗录》现却无存。 </p><p class="ql-block">先生在任官地的百姓能为之建生祠祭祀;致仕过了三十年,而且人死后还能得到上官如此崇敬,亲自撰文予以祭祀,有这份荣耀者世间能有几人。而先生致仕后不张扬,不显摆,以致兰溪县域人历史上少闻,不知其为官伟迹,不知其高尚官德,世间又有几人。</p><p class="ql-block">章(童)田虽是一个小小知县,但在三十余年前任职时,是百姓无比的崇敬并为之建生祠的名官名人;又是致仕三十年后且已故的人,仍然被上级大官怀念并撰文祭祀的名官。致仕后又是无比低调为人,才使得现在的当地不显其名。不显其名也正是智慧名人的本色。</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上官,还是平民百姓,当年人们都是心如明镜,知晓和重视一方官员的官德操行。当官能做到 “绝迹讼庭,清节自持”,让不法之徒得到应有的惩罚,使之畏惧。让民众得到感恩和敬畏,能为其建生祠。不是难能可贵又是什么呢?不显其名隐于间,又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寻甸知府,里人吴禧盛赞童田公曰: </p><p class="ql-block">其形伟然,其容睟然。其坐屹然,其视瞠然。远而望之,长松孤岳其挺挺然;近而视之,阳春璧玉其温温然。噫!斯其钟山川之秀,绍家学之传。百世之后,睹此丹青,而洋洋然者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