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N0.3藏着年夜饭的秘方

青春如草

美篇号:6974282 昵称:青春如草 <p class="ql-block">  书柜最下层,压着本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是父亲生前记的——不是什么大道理,满满当当都是做饭的法子:“红烧肉要选带皮五花,冰糖炒色时火候别太急”“炸藕盒调面糊,加个鸡蛋更酥”。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书柜里任何一本精装书都重。</p> <p class="ql-block">  父亲走后的第一个年夜饭,我第一次站在灶台前。对着笔记里的“年夜菜单”发呆时,女儿凑过来:“爸,爷爷以前总说,你做的蛋炒饭比饭店香。”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看父亲做年夜饭,他总让我在旁边递酱油、剥蒜,说“男人掌勺,得把家人的口味刻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今年提前三天就开始备菜。凌晨去早市挑活鱼,摊主说“年三十的鱼要活蹦乱跳,日子才兴旺”,想起父亲以前总在这天带着儿子去河边钓鱼,回来浑身是雪,却举着鱼笑得像个孩子。炸丸子时,儿子学着笔记里写的“油温六成热下锅”,结果手忙脚乱溅了一身油,我拍着他后背笑,像当年父亲拍我一样。</p> <p class="ql-block">  年三十下午的厨房,蒸汽裹着香味漫出来。红烧鱼在锅里咕嘟冒泡,我按笔记里说的“最后淋一勺米酒增香”,却多放了半勺——儿子爱喝米酒,这是父亲没教过的“私心”。女儿在旁边摆碗筷,忽然指着墙上的挂历:“爷爷去年在这儿画了个星星,说年夜饭要等所有人到齐才开吃。”</p> <p class="ql-block">  开饭时,一桌子菜冒着热气。儿子抢着夹我新学的梅菜扣肉,含糊地说“比爷爷做的咸一点,但好吃”;女儿给我碗里盛了勺八宝粥,“爸,你今年没放葡萄干,我知道你不爱吃”。我望着他们,又瞥了眼书柜里那本笔记——父亲没写过“爱”字,但他教我的那些火候、调味里,藏着最实在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此刻窗外烟花炸开,儿子忽然举起杯子:“祝爸爸明年还做主厨!”我笑着点头,心里清楚:这口锅、这桌菜,早不是简单的饭食。就像书柜里那本笔记,纸页会旧,但灶上的烟火、身边的孩子,会把这份牵挂,一年年热热闹闹地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