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篇有声书《萍踪乐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鄢霞,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响与导演专业,曾任职于长沙广播电视局音乐频道录音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笔,记忆的时针悄然拨回到 2002 年。那时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小胖妞,刚大学毕业,怀揣着对社会的无限激情,踏入了音乐频道的大门。而在这里,我遇见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位引路人张乐萍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次站在张老师面前,我忍不住悄悄打量着他:个头不算高,皮肤黝黑且透着一股结实劲儿,脸颊上那浓密的络腮胡格外醒目,头上还扎着一个俏皮的小辫子,背着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帆布袋小挎包。眼前这位洋溢着独特时尚感的 “洋气大哥”,就这样成为了我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进入音乐台,台里便紧锣密鼓地承办湖南省首届唱片歌曲大奖赛。那段时间,各路演唱选手如潮水般涌入录音棚录制参赛歌曲。高峰期时,一天竟要录制近 20 位选手,从晨光熹微忙到夜幕降临,连中午都没有片刻休息,工作的疲惫如乌云般笼罩着我。作为新手,我只求按部就班完成每天的录制任务,可张老师却截然不同。对于每一位选手的歌曲选材、演唱技巧、录制过程,再到混响调音、后期合成,他都秉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像一位匠心独运的雕刻家,精雕细琢每一个环节。连续多天加班加点,在他忙碌的身影下,在他悉心的指导中,一首首美妙的音乐诞生,在一张张唱片里留下了动人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有一天临近下班,连续奋战多日的我满心欢喜,以为终于能按时下班。这时,一位从外地赶来的选手匆匆而至。我语气冷淡:“不好意思,今天下班了,明天来吧!” 那位选手尴尬地站在大门边,小声解释:“抱歉我来晚了,我明天还要上班,录完歌就得赶回家。” 正当我准备再次拒绝时,张老师从录音棚走了出来。他微笑着接过选手手中的伴奏带,温和地说:“好的,没问题,你喝口水,稍作休息,我们开始录制。” 等录制结束,长沙早已是万家灯火。事后,我忍不住埋怨:“肚子饿了,您闺女还小,嫂子回家又要做饭又要照顾孩子,肯定得念叨几句,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值得吗?” 张老师笑着看向我:“人家也不容易,从外地赶过来参赛,晚上还要赶回去上班,我欣赏他对音乐的热爱,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当然要支持!” 望着他坚定的眼神,我内心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他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仅被我看在眼里,更深深烙印在心底,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责任,这也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永远的标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相处时间增多,我对张老师的了解也愈发深入。他幽默风趣、乐观豁达,仿佛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会望而却步。他像一位贴心的大哥哥,不仅教我如何为人处世,还时刻关注着我的成长。张老师不仅录制歌曲的技艺一流,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词作曲家。一首新歌曲,从作词、谱曲,到伴奏制作、后期演唱,他都能一手包办,这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简直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他创作的许多充满地方文化色彩的歌曲,至今仍在广泛流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尤其喜欢张老师家里的录音棚,那里处处弥漫着浓郁的音乐气息。墙上贴满了他与众多歌唱家的合影 —— 李谷一、宋祖英、张也、陈思思…… 每次去都有新发现。为了追求更好的音乐效果,他总是用不多的收入,不断更新各类音乐音响录制设备。还记得夕阳西下时,他专注地摆弄着录音设备,随后快步走进录音棚,扬起络腮胡,尽情高歌。他在音乐的海洋中肆意遨游,台风丝毫不输当代明星,举手投足间满是范儿,只是那一口独特的益阳普通话,真是独树一帜,每次都让我忍不住偷偷发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离开了长沙,但我们依旧保持着密切联系。我时常会收到他自导自唱的歌曲,那旋律中饱含着浓浓的乡情,流淌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浮躁喧嚣的现实社会里,给我带来难得的安宁与慰藉。每当回想起他爽朗的笑声,想起他沉浸在歌曲中自我陶醉的模样,他对音乐矢志不渝的热爱,那颗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红心,都让我由衷敬佩,也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回首往昔,那些与张老师相处的时光依旧历历在目。尊敬的张老师,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未来的日子,一路繁花似锦,平安顺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