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令人尊敬的张文宏医生说:</p><p class="ql-block">我们必须正视“衰老不是自然状态而是“可以干预的状态”。越是年纪大,越不能听天由命。80岁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只要你还愿意动、愿意吃、愿意笑、愿意出门,那你就还有可能活出质量来。这不是鸡汤,是证据:</p><p class="ql-block">@2023年《中国老年健康报告》指出,通过科学干预,80岁以上老人中仍有近三成可以维持高质量的独立生活状态。老本可以活的更好,只是我们太迟去关注了。 </p><p class="ql-block">@2024年一项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大样本研究显示,在我国80岁以上老人中,超过72%存在“肌少症”,也就是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而肌少症并不是简单的“走不动”,它会直接导致跌倒、骨折、失能,甚至死亡。一个看似健康、能自己做饭的老人,也可能在三个月内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只因为肌肉慢慢消失了。</p><p class="ql-block">@在超过80岁的老人中,约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但大多数家庭根本没察觉。他们以为父母只是“记性差了”,却没意识到可能已经迈入了老年痴呆的早期阶段。这些不是个例,而是趋势。</p><p class="ql-block">@我们对老年人的健康理解,太局限,太迟钝,太想当然…比如:吃得少却越来越胖。很多人以为变胖是营养好了,其实不然。80岁以上的老人,体重增加,更多是因为肌肉减少、脂肪堆积。肌肉流失之后,代谢下降,脂肪比例反而上升。而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的积累,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不是“发福”,这是“虚胖”。</p><p class="ql-block">@从中医角度看,这正是“脾虚生湿”的表现。脾气一虚,运化无力,湿气一重,脂肪就来。老年人不动,吃得清淡,却一身虚肉,正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现状:老年人睡得多却总觉得累。不少老人一天能睡十几个小时,却总说“没精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种“过度睡眠”反而是衰老的信号。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指出,老年人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与认知功能下降高度相关。你以为他是在休息,实际上可能是身体在慢慢关闭。中医讲“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意思是阳气主白天,阴气主夜晚。一个人如果整天都“困”,说明阳气不足,阴盛阳衰,就是身体阴阳失衡的表现。</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现状:每天排便都正常,却已是便秘。</p><p class="ql-block">这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却是真实案例。很多老人每天都有排便习惯,但其实是“假性通便”。粪便干硬、排出不畅、需要很长时间,都是便秘的表现。尤其是长期使用开塞露、泻药的老人,肠道蠕动功能往往已经明显下降。关键问题在于,慢性便秘会引发血压升高、脑供血减少,甚至诱发卒中。从中医角度,老年人“津亏肠燥”,阳虚气弱,推动无力,这不是简单的饮食问题,而是整个脏腑功能的衰退。</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现状:没有病,却总在吃药。这个现象在现实中特别普遍。很多80岁以上的老人,长期服用五种以上药物,却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治什么。这种“多重用药”现象,医学上称为“多药共用症”,是老年人最危险的隐性杀手之一。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服药种类越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就越高,副作用也越严重…比如一个降压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一个降糖药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p><p class="ql-block">这时候,西医强调“药物审查”,中医则讲“调和脏腑”。比加药更重要的,其实是减药,是辨证而治。</p><p class="ql-block">@第五个现状:体检正常,却常常跌倒。有句话说:“摔一跤毁一生”。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这不是夸张,而是现实。有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人中,每年约有30%发生跌倒,其中一半导致骨折或住院。而跌倒的原因并不是骨质疏松而是“本体感受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说,他们的大脑对身体的位置感知变差,脚底的触觉迟钝,平衡能力退化。这不是单纯的“腿脚不利索”,而是整个神经系统的老化。而这种老化,不会体现在常规体检报告上。</p><p class="ql-block">@第六个现状:情绪稳定,却很容易抑郁。</p><p class="ql-block">80岁以上的老人,看上去脾气好,不吵不闹,情绪平稳,但其实很多人处于“隐匿性抑郁”状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约有23%的八旬老人存在抑郁症状,而农村则更高达32%。</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表现不明显?因为老人不会主动表达,他们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长期的孤独、失落、无用感,会在身体上表现为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免疫力降低。中医讲“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就会百病丛生。情绪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因素。</p><p class="ql-block">@第七个现状:不爱出门,却不是因为懒。</p><p class="ql-block">很多子女以为父母老了懒得动,其实不是。他们是真的“没有力气”。不是单纯的体力问题,而是衰老导致的“功能性退缩”。</p><p class="ql-block">比如怕在人前出丑、怕走路摔倒、怕上厕所不方便,这些“怕”让他们一步步减少外出。而长时间不出门,会加速肌肉萎缩、认知下降、社交退缩,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说“动则生阳”,阳气靠动养。越不动,阳气越虚,整个人就慢慢“沉”下去了。这七个现状,不是命运,而是信号。只要早一点察觉,早一点干预,完全可以延缓甚至逆转。</p><p class="ql-block">👍肌少症,可以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力量训练改善;</p><p class="ql-block">👍 便秘可以通过中医调脾胃、饮食起居调整;</p><p class="ql-block">👍多药共用可以请医生做系统评估,逐步优化用药结构……</p><p class="ql-block">(阅读笔记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