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组合2025年7月的津赞博纳四国之旅(二):赞比亚篇

琳姐(自驾游中华)

<p class="ql-block">进入赞比亚是为了欣赏维多利亚大瀑布的最后一段“东方瀑布”。</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瀑布大桥是横跨赞比西河的铁路桥,坐落于维多利亚瀑布之上,位于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交界处,连接两国利文斯通和维多利亚瀑布小镇。该桥1905年竣工,全长198米,最大跨度156.5米,是两国间唯一的铁路联络通道。</p> <p class="ql-block">从大桥津巴布韦桥头走过198米长的大桥步道,下桥就看见一块提示牌,告之已进入赞比亚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它国,首先是办入境手续,过关的人不多,但非洲人的办事效率是有目共睹的,等待中我随拍过往的路人。</p> <p class="ql-block">一位海关人员正在查验货车司机的证件,他身边一位的着装印有中国国旗。</p> <p class="ql-block">进入眼帘的路人,女人要么背着孩子,要么携带大包小包匆忙赶路:男人则或坐或站在路边玩手机,或来回踱着步。</p> <p class="ql-block">瀑布景区与海关毗邻,办好入境手续,通过这条道路就可以开始游览了。</p> <p class="ql-block">入口建有大卫·利文斯通雕像和纪念碑,他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探险家和医生,以其在非洲的探险活动闻名。生于1813年,1840年受伦敦传教会派遣赴非洲传教,1855年发现并命名了世界最宽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p> <p class="ql-block">赞比亚境内“东方瀑布”水量很大,击起的水雾在风力的作用下溅在身上,如倾盆大雨直往人身上泼。进主景区前,我全副武装,穿的防雨衣+长筒防水靴,出主景区时浑身淋的湿透。</p> <p class="ql-block">这块公示牌记录了从2001年至2025年南部非洲每年的降水量,2025年的降水量达148mm,丰沛的水量使“东方瀑布”更加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水雾飞腾形成的“雷鸣之烟”</p> <p class="ql-block">水汽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强烈的轰鸣声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主景区的尽头,是一座连接两峰的桥,行走在桥上,左侧可望见维多利亚瀑布大桥水雾形成的彩虹,右侧是遮天蔽日的水雾。</p> <p class="ql-block">主景区旁有一条岔路,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远望维多利亚瀑布大桥,观赏旁边的峡谷,观望“东方瀑布”水源,并偶遇《阿里郎》演唱。</p> <p class="ql-block">岔道的这条路的多处都能看到双彩虹</p> <p class="ql-block">赞韩歌手同唱《阿里郎》</p> <p class="ql-block">利文斯通博物馆:其前身是成立于1934年大卫·利文斯通纪念博物馆,2003年重新装修开放‌。是赞比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展示利文斯通镇和维多利亚瀑布的发现历史,涵盖非洲民族发展、考古、艺术及人类学展览‌。</p> <p class="ql-block">步入椭圆形的门就进入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不大的大厅墙壁挂着几幅地图</p> <p class="ql-block">大厅正中放置的维多利亚瀑布模型</p> <p class="ql-block">走过这面隔墙就进入了展厅内</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植物种子(猴面包树),拍了展厅内第一张图片后被告之展厅内禁止拍照。</p> <p class="ql-block">禁止拍照的规定,让人一头雾水。其展品是介绍当地历史进程的一些现代仿制品,植物种子,考古发掘出的已损坏的泥巴罐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走廊上,有反映非洲人生活的壁画,允许拍照,那就打个卡吧,毕竟我来过。</p> <p class="ql-block">友好的非洲姑娘开心的与我和领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一群非洲男女正在街头表演,又唱又跳,舞姿优美、灵动。</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利文斯通博物馆参观,前往“金筷子中国饭店”就餐。这家经营江浙沪菜系的中餐馆,接待过政要,菜品色香味俱全,让4天来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中国胃们集体得到了满足,12名团友埋头干饭,拍食物照被集体遗忘。餐后,陆路通关,进入南部非洲四国之行的第三国~博茨瓦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