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一一一敦煌莫高窟。

刘廉荣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俗称“千佛洞”,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沙漠中的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这座屹立于戈壁沙漠中的佛教艺术宝库,以其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和令人震撼的壁画彩塑,成为无数旅人心中必访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敦煌以其独特的魅力到了"一窟一世界,一眼一千年"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2415尊泥质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这座屹立于河西走廊西端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p> <p class="ql-block">历史跨越了千年,见证了佛教东传的辉煌历程,也承载了中华文明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彩塑中的菩萨造型,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范。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敦煌风格"。</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佛教造像和壁画上,它还保存了古代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民俗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走进莫高窟,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艺术震撼。每一个洞窟都是一座艺术殿堂,每一幅壁画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跨越了众多王朝,最后形成了集壁画,雕像,建筑为一体的艺术宝库,所以敦煌莫高窟值得每个中国人去瞻仰。</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保护利用敦煌莫高窟的重要设施,主要通过数字展示技术,向观众呈现敦煌莫高窟绚丽多彩的石窟艺术经典和气势恢宏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提高参观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游客在洞窟内的滞留时间。</p> <p class="ql-block">主题电影《千年莫高》着重介绍莫高窟营建和繁荣兴衰的背景,影片时长20分钟,将带您重温石窟宝藏背后跨越千年的历史。 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创新性地以数字球幕技术展现莫高窟不同时代的7个经典洞窟,影片时长20分钟。</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 <p class="ql-block">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p><p class="ql-block">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莫高窟”三个金黄大字,镶嵌在蓝底的牌匾中,在蓝蓝的天空下,庄严静穆。</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p> <p class="ql-block">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存有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492个,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p> <h3>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h3> <p class="ql-block">敦煌曾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正是通过敦煌,西出玉门关、阳关,进行贸易活动,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也才造就出了敦煌这个交通枢纽,军事重镇。</p> <p class="ql-block">由于丝绸之路渐于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基本保存了原貌。</p> <p class="ql-block">来自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的积沙时,意外发现一个隐藏的小洞窟。</p><p class="ql-block">这个小洞窟内密密匝匝地堆满了成捆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从地面垒到屋顶。</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现在编号为莫高窟第17号洞窟。</p> <p class="ql-block">如今,敦煌文物保护机构也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如严禁拍照、限制人流、监控石窟内温湿度,以及在石窟外建博物馆,用原样仿造品和数字技术满足游客参观需求等等。</p> <p class="ql-block">为保护莫高窟壁画,不允许拍照。下面窟内壁画全部引于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佛教故事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抽象的佛教教义具象化,便于信徒理解和接受。</p> <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的壁画与彩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跨越千年的艺术宝库,壁画与彩塑的共生之地。</p> <p class="ql-block">每一尊塑像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每一幅壁画、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中,对普通游客开放的有60个左右,每次常规参观可看8个洞窟,具体参观哪些洞窟由讲解员根据文物保护状况和游客流量灵活安排。</p> <p class="ql-block">走进藏经洞: 17窟,俗称藏经洞,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公元851—862年)之间。 原为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辩的禅窟。洪辩圆寂之后,弟子将禅窟改为影堂 (纪念堂),同时在其中塑造了洪辩的真容像,绘制供养壁画,立《告身碑》 以作纪念。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 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此窟。敦煌藏经洞文物的出土,是 20 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其中出土 的数量多达五万余件的古代写本、刻本和佛教艺术品,始自东晋,终於宋初, 历时七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走进148窟: 盛唐 (776年)开凿。 主室佛坛上,塑涅槃像,长15米。涅槃是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佛右胁而卧,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涅槃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经西夏重修)。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 南北壁佛龛内原塑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绢索观音,已毁。现存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 </p> <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九层楼,在整个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开凿的原始洞窟,唯独在北面有一个九层楼的建筑,编号为96号的洞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窟内有一尊弥勒大佛又称“北大像”,建造于武则天登基那年。这尊佛像和普通的弥勒佛造型完全不同,两腿下垂呈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体形饱满圆润,气度庄重神圣。仔细端详更觉得有一种母仪天下的感觉,完全就是武则天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九层楼内的佛像,35.6米。仰头望去,大佛低垂的眼睑和微扬的嘴角透露出慈悲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飞天壁画,她们身姿轻盈,衣带飘飘,有的手持乐器弹奏美妙音乐,有的手持鲜花散发迷人芬芳,飞天婀娜多姿的身形,为世人构建出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p> <p class="ql-block">飞天是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她们是佛教中的香神和乐神,以飘逸的姿态、绚丽的服饰在天空中飞舞,给人以轻盈灵动、超凡脱俗之感。</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壁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257窟,著名的"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画讲述了佛陀前世作为九色鹿救人反被出卖的故事。壁画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场景巧妙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色彩历经千年依然鲜艳。</p> <p class="ql-block">反弹琵琶的飞天,敦煌舞中最经典的动作来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