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片中这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风匣是老父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时,在原工作单位毛家寨单身宿舍里与同事共同烧火做饭用的炊具之一。六十年来我家经历过多次搬家、风雨坎坷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这也是母亲多年来一直坚持珍藏父亲“眼目”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条件、物质基础较差,烧火做饭还没有电吹风机一说,做饭只能在锅台上用风匣烧火,当时的父亲在工作之余和同事自己亲自下厨做饭,一个人洗菜擀面,一个人坐在灶火前拉着风匣,两个人合伙度日。</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第一台吹风机似乎是我家搬到第二个院址“园台子”时,我参加工作后的一九八四年购买的。先前一直也用的是风匣。那时没有多少燃煤,做饭烙馍馍烧柴用的大多数是麦草秸秆,遇到阴天下雨将麦草淋湿时,烧火做饭经常烟熏火燎的不着火就犯难,特别是姐姐,因为母亲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早出晚归,姐姐虽然年龄也就十几岁,可她负责我们照料姊妹们的日常吃饭问题。生活困苦的时代姐姐没少受做饭的苦。</p> <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生活很困难绝少杀鸡吃,可一但节假日或逢年过节杀鸡时,将拔下来的鸡毛小心翼翼的完整保存,主要用来制作风匣木质活塞密封用的。</p> <p class="ql-block"> 社会发展了,如今的农村大多用上了电灶、天然气、空气能等,干净卫生,热效率高。原先上学时老师们描述的新农村的景象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电灯不用油”,这些梦想早已变成了现实,新农村也进入了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 珍贵的物品记录着不平凡的往事。我们不应该忘记父辈们曾经艰苦创业的艰难过去,珍惜当下美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你家的风匣用到什么时候才退休的呢?</p> <p class="ql-block"> 风匣链接:风匣是一种压缩空气产生气流的鼓风装置,也被称为风箱。它主要由木箱、活塞、风门等构成,通过人力推拉,把风吹入灶底,使火旺盛。风匣的历史悠久,古代先人早已懂得利用风能为人类服务,风匣是这种利用的一个体现。风匣的用途广泛,不仅是农家灶用的鼓风装置,还在其他领域如风车、风磨、风戽(用风力带动的汲水工具)、帆船等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作用。风匣的组装包括箱帮、二层底、底盖、风板的制作和安装,以及风匣嘴的安置。其结构为一个长方形的封闭匣子,需要有三个孔,前后的孔上有活动的门板便于拉动活塞时空气的进出,中间的孔需要有凸出的嘴便于和炉灶的风道相衔接。风匣的使用不仅节省柴草,还缩短了做饭时间,是农耕时代先人发明的产物,印证着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