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电视去旅行】探访北疆博物院

九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昵称:九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737529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自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年古藏展新姿, 廿万文物迎客来。北疆博物院是由法国人桑志华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的,它开创了我国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先河。一百多年来,该院保持原地址、原建筑、一手文物和当初的摆放格局,无偿接待来访者。它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如今虽合二为一,但分别展出。拥有文物20余万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疆博物院座落于河西区马场道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之内,其所在地原属于法国租界。先有北疆博物院,后有外国语大学,院内多座建筑属于天津市文物保护建筑,北疆博物院就在院内一僻静处的一座三层连体楼房内。如果不是在CCTV节目中看到,还真不识其庐山真面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起北疆博物院就必须说一说它的创建者——桑志华。他是法国传教士,研究生毕业后便来到中国,足迹遍布黄河领域以及海河流域,开创了我国北方地区考古工作之先河。至关重要的是:他主张所有文物都应留存在发掘地,并予以科学规范的保护。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保存良好的各类文物和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入博物院前楼大门,一具巨型猛犸象头骨及象牙高悬头顶,蔚为壮观。低头平视,一层橱窗内各式动物标本琳琅满目。猛犸象头骨、野驴骨架、无角犀、山东绵羊、布氏真枝角鹿以及我说不出名字的标本,充满了一层的展示架,件件都是一百年前所发掘的文物,可谓价值连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入二层展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橱窗内布满了动物、植物和化石标本。高山秃鹫、花斑豹、棕熊、海豹、猩猩、海鸥、蝴蝶、斑羚、各式昆虫标本以及植物种子等,栩栩如生,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由此可见,桑志华考古团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与前楼遥相呼应后楼展厅,更是让人惊喜不已。我国第一个哺乳动物化石、旧石器、古人类化石均在此展出,填补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空白。虽然展出的北京猿人头盖骨是模具,但也是当初的“一模”,由于原头盖骨遗失,现今的模具犹显珍贵。后楼还还原了当初的办公环境以及保护方面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对如此繁多的展品,今日探访可谓是走马观花,知之甚少。我想,桑志华作为一名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足迹踏遍半个中国,离别时一件文物都不带走,这是什么精神?应该是国际主义精神吧。北博既是他的工作地,又是他的居住地,并在此生活25年之久。衷心的感谢桑先生,衷心的感谢文物工作者,由于你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我们对历史的直观了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