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6时,我们驱车驶离开罗通道酒店,沿着沙漠公路向红海进发。车轮碾过占国土90%的苍茫沙丘,偶尔可见尼罗河支流如银丝镶入荒黄,两侧绿洲点缀着橄榄田与椰枣林。烈日炙烤下,沙浪与天际线模糊成一片,6小时后,碧波托起的皇家岛湖度假村赫然浮现,红海之滨的蔚蓝将酷热化为粼粼清凉。</p> <p class="ql-block"> 埃及皇家岛湖度假村坐落于尼罗河畔的翡翠绿洲之中,沙漠与碧水交织出独特的异域风情。度假村以法老时代的金棕色调为灵感,融合现代奢华设计,金字塔形穹顶与象形纹样点缀其间。私人沙洲晚宴、星空下的骆驼骑行与尼罗河游船点亮了探险者的感官,而恒温泻湖泳池与沙漠水疗则带来极致放松。无论是文化探索者还是静谧追寻者,这里既是穿越时空的驿站,也是沙漠与河流馈赠的避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埃及皇家岛的游泳池如蓝宝石嵌于沙漠,池底铺满精细的白沙,边缘点缀着法老图案的马赛克镶边。水波荡漾时,光影在鎏金穹顶下碎成金箔。池畔立着棕榈形铜制喷泉,棕榈叶藤蔓缠绕的遮阳棚投下斑驳阴影,躺椅覆亚麻软垫,与远处金字塔造型的冰饮吧台形成微妙呼应。池水恒温26°C,清澈见底,偶有锦鲤穿梭其中,似游走于时光裂隙。</p> <p class="ql-block"> 午后两点半,我们十人分乘两辆吉普冲入撒哈拉腹地。热浪扭曲了视线,车轮在沙丘上犁出蜿蜒的沟壑,卷起的金色尘雾如同燃烧的帷幔。贝都因向导乌姆里黑袍裹身,裹头巾在风中绷成锐角,像一枚被沙漠钉死的青铜图腾。车身每翻越一道沙脊,都像虔诚教徒用胸膛叩击大地,这趟穿越原非地理意义上的迁徙,而是灵魂在72度高温与稀薄空气间,将灼痛与寂静研磨成粉末,最终撒向天地之间那道无形的祭坛。</p> <p class="ql-block"> 撒哈拉沙漠形成于约250万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横跨非洲北部,北起地中海,南至苏丹草原。其范围南界在14°N附近,北邻阿特拉斯山脉,与地中海接壤。这里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生物最稀少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撒哈拉沙漠连绵起伏一望无际,以其壮观的沙漠风情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p> <p class="ql-block"> 吉普车在无垠荒漠中疾驰,从车窗向前望去,连绵的沙丘如金色海浪般涌向天际,嶙峋的石山像沉默的巨人矗立在灼热的风中;向后瞥去,车轮掀起滚滚黄沙,形成一条狂舞的黄色长龙,在烈日下狰狞地翻滚、扩散,将方才驶过的痕迹瞬间吞噬。</p> <p class="ql-block"> 刺激之旅从车拐头离开公路冲向茫茫大漠开始。四驱动车大约以每小时70公里左右的时速,在崎岖不平的沙漠上,感觉 如同坐上了一列飞驰的过山车,又如同身处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上。当吉普冲过一个小沙丘,四轮离开地面时,那种瞬间失重的感觉,会让你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都已涌到了喉咙口,而落地时的剧烈震动又会让你眼冒金星。</p> <p class="ql-block"> 胆大的摄影师在奔驰的车速中,为我们进行全过程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 我们艰难地攀登至目的地后,随即踏上松软的沙丘,时而踩着坚硬的沙粒步步为营,时而陷入厚重的沙层深陷其中,时而索性坐在沙丘上滑落而下。翻越沙丘时,风沙肆虐加剧了攀登难度,最终抵达贝都因村落时已疲惫不堪。 </p> <p class="ql-block"> 夕阳为连绵的沙丘勾勒出熔金般的边界,摄影师双膝陷入灼人的细沙,正俯身调整三脚架,决心捕捉撒哈拉此刻的磅礴之美。我们如朝圣者般端坐在沙脊线上,炽烈的晚霞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每个人的身影浇铸成半透明的蜜色琥珀。狂风骤起时,漫天沙砾在取景框里恣意流淌,仿佛有人打翻了盛满金箔的宝匣,让每一粒细沙都迸溅出星辰的光华。</p> <p class="ql-block"> 贝都因人(阿拉伯语:بَدْو)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是阿拉伯民族的一支,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在西亚和北非的沙漠、荒原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原居阿拉伯半岛,后随伊斯兰教扩张扩散至更广区域。夏季,部落常驻沙漠地带,远山背景下搭建简易草棚:椰叶覆顶、草编为壁,形成临时居所,与苍茫灰黄的沙丘融为一体。其生活方式高度适应干旱环境,帐篷和宽袍等习俗均体现对自然的依存。</p> <p class="ql-block"> 贝都因部落通过世代积累的生存智慧,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的能力令人惊叹。他们通过观察骆驼的饮水反应,结合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能在广袤沙漠中精准定位水源。贝都因人挖掘20米深的井,这种深度在沙漠中极为罕见,展现了他们与自然抗争的顽强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 贝都因部落的人使用的水桶</p> <p class="ql-block"> 沙漠骑骆驼是每位游客体验沙漠风光的必选项目。骑在双峰驼宽阔的背脊上,感受它悠然行走在金黄沙海中的节奏,仿佛乘坐一叶金色小舟泛舟沙海。骆驼四蹄稳健,鼻孔可自如闭合防风沙,驼峰储存的脂肪和水分让它能在沙漠中连续行走数日。随着驼铃声声声入耳,沙丘、仙人掌等沙漠奇观尽收眼底,真正体验到“沙漠之舟”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骑骆驼时需注意重心调整,当骆驼前腿站立时,身体后倾并紧握驼鞍;后腿站立时,身体前倾并抓紧扶手。重心不稳会前俯后仰,通过反向动作保持平衡。行进中需放松腰部,随驼峰起伏自然摆动,避免僵硬。 </p> <p class="ql-block"> 烈日炙烤下,我们站在金色沙丘前,冲锋衣与纱巾在热浪中翻飞。镜头定格了这张集体照里,每个人的轮廓都像被风雕刻过,唯有相机袋上挂的指南针,固执地指向北方。</p> <p class="ql-block"> 摄影师巧妙运用手撑和饮料瓶元素,将日常场景升华为艺术创作。画面中,一行人站在手撑,站立于饮料瓶上平衡身体,形成动态平衡的趣味构图。光影处理上,阳光穿透树叶缝隙洒在肩头,仿佛为画面镀上金箔,强化了动态美感。构图结合引导线与留白技巧,将普通场景转化为具有故事性的视觉语言。 </p> <p class="ql-block"> 沙丘起伏如凝固的金色海浪,烈日将每一粒砂砾晒成炙热的刀锋。我们跪在干裂的沙漠地上,将最后一瓶水倾倒在镜头上,水珠瞬间蒸发,却在取景器里折射出河流的幻象。导演吼着"再开一瓶!"时,场记员盯着仪表盘上40℃的计数,指尖颤抖着把"生命体征正常"划掉,改成"预计脱水时间17分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