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古今中外书很多,名著也不少,但是,你不能什么书都买,你也不能什么书都看。实际上,你买什么书,决定你书柜里藏什么书;书柜里藏什么书,决定你平时里读什么书,读什么书,决定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平时买什么书?书柜里藏什么书?经常看什么书?我成了什么样的人呢。</p> <p class="ql-block"> 2004年5月,我购买了由岳麓书社出版,胡国瑞前言、喻岳衡点校的《白居易集》,这是我的书柜里最早存放的与白居易相关的书籍。通过研读这本书,2005年,我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白居易研究论文《白居易与洛阳名胜》,2006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白居易洛诗研究》。此后,购买、研读有关白居易的书籍,成了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二十余年来,购买与白居易相关的著作二三百部,包括与白居易相关的小人书、画册、字帖等,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国各个出版社出版的与白居易相关的著作,我的书柜里几乎都可以找到。我曾不无自豪地在家里对夫人说,在学校对学生们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图书馆,收藏保存的白居易的资料有我的两个书柜里保存得多。当然,有些白居易的书籍,咱书柜里也没有,比如国外出版的白居易著作,1949年以前的白居易著作,外文出版的看不懂,建国前出版的价格比较贵,想购买保存阅读,实在是超出咱的能力之外。</p> <p class="ql-block"> 对一般人来说,买书,藏书不是目的,目的是读书。书只有读了,买书、藏书的最终目的才能够达到,书的价值才能够最终实现。最先放在书柜里的《白居易集》早就被翻得破破烂烂,书的封面被我用胶布粘了好几次。朱金城的《白居易集笺校》繁体竖排,共六本,四千多页,至少通读七遍,至于翻阅,二十年来,我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次。通读顾学颉校点,四本,一千六白余页的《白居易集》,通读蹇长春《白居易评传》,通读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通读谢思炜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本,《白居易诗集校注》六本。通读朱金城《白居易年谱》、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常常想,不去管今后要购买的书籍,就是现在存放在书柜里的书籍,这一辈子也读不完。假如,我不在人世了,家人把我书柜里的藏书当破烂、垃圾卖掉、扔掉,而这些书中的一些还是崭新的,它们似乎从来没有被主人消费过,该是多么尴尬,多么滑稽的事情。因此,对我来说,今后,首先要把书柜里的藏书看完,免得自己成为一个只会花钱购买图书,只会藏书于柜,却不去阅读图书,不去消费图书的人。图书只是花了我的银子,在我书柜里做过短暂停留,没有给我提供任何知识价值,就匆匆完成其使命,变成了垃圾与纸浆。我不愿意做这样的傻子。</p> <p class="ql-block"> 书籍的营养,最终会转化成读者成长的力量,这个过程虽润物无声,时间较长,但不可阻挡。二十余年来,我发表白居易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白居易研究著作4部,2017年被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聘请为副会长,2021年靠着白居易研究成果被评为副教授,二十年里,终于从一个白居易的阅读者成为一个白居易研究者。可以说,如果没有我两个书柜的与白居易相关的藏书,这个转变绝对不可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我真相信:读啥书,就会成为啥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