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视育儿之“虐”,寻找解脱之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立正妈妈在蓝橡树撰文说:带孩子竟成“精神虐待”?“育儿之累绝非偶然。这种“累”是从生理到心理,从环境到文化,持续高压下的身体警报。提醒着你,养儿很“虐”,及时逃离。”</p><p class="ql-block">在育儿这条漫漫长路上,“带孩子竟成‘精神虐待’”这一观点如一声警钟,敲醒了无数在疲惫中挣扎的父母。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研究映照出的残酷现实,其中的心酸泪,只有为人父母者才能深切体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育儿之累,是一场全方位的持久战。从生理层面来说,新手父母们熬过无数个哄娃安睡的无眠夜,时刻警惕孩子的吃喝拉撒,身体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被透支。心理上,对孩子成长的担忧、教育方式的迷茫,像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他们。孩子稍有不适,父母便揪心焦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又生怕一步走错,影响孩子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累,还深深扎根于社会环境与文化土壤之中。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父母们被裹挟进一场又一场的“鸡娃”竞赛。学区房、课外辅导班、兴趣特长培养,无一不是父母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来源。在传统育儿文化里,父母被默认为要独自承担起养育孩子的全部责任,即便精疲力竭,也鲜少有人能理直气壮地向外求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高压之下,育儿的“虐”感愈发凸显。“养育倦怠”现象应运而生,这是父母长期处于育儿压力和支持性资源失衡下产生的一种负面心理状态,其痛苦程度甚至超过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和暴力受害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仅会损害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面对如此困境,父母们不应独自承受,而是要及时“逃离”这令人窒息的漩涡。一方面,要学会自我调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过度的焦虑与期待,不要给自己强加过高的育儿标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尊重他们的个性与节奏。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外界支持至关重要。伴侣间应相互理解、共同分担育儿责任;也别忽视来自长辈、朋友或专业育儿机构的帮助。社区、政府等也应发挥作用,提供更多育儿支持服务,如亲子活动场所、育儿讲座、心理咨询等,营造良好的育儿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育儿虽“虐”,但并非无解。只要父母懂得关爱自己,社会给予足够支持,这场艰辛的旅程终能洒满温暖与希望,让孩子在爱与呵护中健康成长,也让父母在育儿路上不再孤立无援、痛苦不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