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甘肃省博物馆精品展

北太平庄 779565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甘肃省博物馆坐落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地处黄河之滨,凭借陇原大地丰厚卓异的文化底蕴,汇聚了大量文化珍宝,见证着这片土地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 ,其中的馆藏精品展更是一场令人瞩目的文化盛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四大镇馆文物之一,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遗址。它的瓶口呈圆雕人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挺鼻小嘴,双耳还留有挂饰物的小孔,宛如一位端庄典雅的少女,史学界将其称为“东方维纳斯”。甘肃彩陶起源早且延续时间长,这件彩陶瓶不仅是中国美术、雕塑的起源,更浓缩了先民的审美意识及其丰富的社会内涵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驿使图画像砖,四大镇馆文物之一。出土于嘉峪关新城堡魏晋墓群,描绘了古代邮驿通行的场景。画面中,一位信使头戴小冠,神情肃穆,身着宽松长袍,一手紧控缰绳,一手举示棨传文书,骑在一匹疾驰的马上。奔马身姿迅疾,画师用简洁流畅的线条,生动地展现出驿递任务的重大和紧迫。值得一提的是,图中驿使脸上五官独缺嘴巴,这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此画像砖是中国邮政标志的原型,真实记录了1600多年前嘉峪关地区邮驿的状况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莲花型玻璃托盏,四大镇馆文物之一,元代器物,由普蓝色玻璃制成盏与托,盏为七瓣莲花形,托的边沿呈八瓣莲花状,花瓣纹饰精美细腻。它体现了元代海上贸易带来的玻璃工艺巅峰,见证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四大镇馆文物之首: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这件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它造型独特,一匹矫健的骏马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之上。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却能保持平衡,展现出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平衡原理。其构思之巧妙、造型之优美、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也因此被定为</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旅游</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标志,成为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是丝绸之路文化融合与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彩陶展也是一大亮点。甘肃是“彩陶之乡”,这里的彩陶起源时间早,8000年前大地湾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彩陶,并且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是中国唯一没有中断的彩陶文化 。从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到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由简单搭配到复杂构图的演变,再到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达到“彩陶艺术的巅峰”,最后到青铜时代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的彩陶虽数量减少、品质下降,但依然各具特色,完整地展现了甘肃彩陶的发展脉络 。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数量众多,纹饰丰富多样,以漩涡纹、水波纹、网格纹等最为常见。如旋纹尖底瓶,以中心圆作为定位点,将各点以优美的弧线连接构成复杂而多元的图案,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能欣赏到完整的花纹,整个画面充满动感与生命力 ,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精品展中的佛立像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如北魏泥塑佛立像,高22厘米,面形长圆,眉目含笑,着双领下垂宽博袈裟,右手作与愿印,左手握衣角,衣纹阴刻,跣足立于莲台 。隋代石观音菩萨立像则高132厘米,头戴花冠,袒上身,斜披络腋,表情慈善安详,展现出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让人们穿越时空,领略到甘肃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先民们卓越的创造力,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