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你从拉脱维亚踏入爱沙尼亚,塔尔图会是第一个温柔迎接你的伙伴。作为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它用恰到好处的体量,藏着满满的惊喜与温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别小看这座仅有十来万人口的城市,脚下纵横交错的5、6条快速道路,像热情伸展的臂膀,将它与各地紧密相连。要知道整个爱沙尼亚也才130多万居民,塔尔图这份交通的通达与从容,早已悄悄奠定了它“大城市”的底气,却又丝毫没有喧嚣的压迫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若你从埃马约吉河东岸走来,老城区的入口处,那座象征国家地理的黄色相框定会让你眼前一亮。它安静地立在市政厅广场东端,像一个懂生活的设计师,精心框住了这片土地的故事与风景,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了与美好恰到好处的相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老市政厅前,“接吻的学生”雕塑在喷泉的环绕下浅笑嫣然,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浪漫与活力。脚下的石块路面带着时光的打磨,两侧老房子改成的餐厅酒吧透着慵懒,整个广场就像一幅精心晕染的画,古朴里藏着休闲,唯美中带着亲切,让人忍不住想放慢脚步,融入这份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顺着市政厅往后走,那片因塔尔图大教堂而得名的座堂山,是俯瞰全城的好地方。而著名的塔尔图大学老教学楼,就静静依偎在山脚下,仿佛一位沉稳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这里的文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追溯起来,塔尔图的故事从五世纪的要塞就已开始书写。十三世纪加入汉莎同盟后,它像一颗被悉心浇灌的种子,在贸易的滋养下积攒起丰厚的底蕴。十七世纪,当瑞典帝国的光芒照耀波罗的海东岸,古斯塔夫二世将自瑞典王国以来的第二所大学设在了这里——那时的古斯塔夫学院,便是如今塔尔图大学的前身。1632年,当伽利略的“地球在转动”响彻寰宇时,这里也迎来了第一位求知的学子,比哈佛大学还要早4年,这份对知识的热忱,早已深深扎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这所大学虽历经迁徙与关闭的波折,却始终未曾熄灭文明的火种。一战后爱沙尼亚独立,它正式更名为塔尔图大学,如今已是欧洲知名的常青藤学府,成了爱沙尼亚精英们的摇篮,也让塔尔图成为波罗的海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学城。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历史人文雕塑,是时光留下的温柔注脚;北欧建筑的简洁与老城区的古典主义和谐相融,街头的每一处装饰都透着巧思;朴实的餐厅带着淡淡的怀旧,连空气里都飘着一丝学术的宁静与纯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当年创立这所学院的古斯塔夫二世,在学院诞生的同年11月便陨落在战场。但如今的塔尔图,用这份蓬勃的生机与深厚的底蕴,悄悄圆了那位年轻国王的心愿。它就像一位温柔而有力量的伙伴,带着历史的沉淀,怀着对未来的热忱,等你来细细品读每一段故事,感受每一份恰到好处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