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战国七雄” 指的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这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周天子这时候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只不过是形同虚设,再也没有谁把他放在眼里了。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当然,此时除了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小国,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河南西部的[xiáo]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为“山东六国”。</p><p class="ql-block">战国七雄的“山东六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一个个都慢慢的倒下了。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癸亥年2760[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lào]嫪[ǎi]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嬴政在李斯、[Yù]尉[Liáo]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如是说:入木三分。</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举兵扫六合,把东周春秋战国的第一次割据战乱时期变为第一次统一时期,使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两汉达到了高峰。谁知仅仅过了222年光景,又遭遇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割据战乱时期:庚子年3217[220]年~庚子年3277[280]年的三国时期,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庚子年3217[220]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扶其子曹丕篡汉称帝,是为魏文帝,建立曹魏;辛丑年3218[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延续汉朝正统;己酉年3226[229]年,孙权不甘落后,亦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三国时期正式形成。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在后面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相互征战,始终没能分出胜负,但蜀汉、东吴逐渐衰落。癸未年3260[263]年,曹魏灭掉蜀汉,乙酉年3262[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王朝,庚子年3277[280]年灭掉东吴,结束三国时期,中国又回到统一时期。</p><p class="ql-block">五邦:以庚申年3957[960]年北宋开国~己卯年4276[1279]年南宋终结为期。这是一个新名词,是对和这一时间段分裂状态的特别表述,或曰一个简称:五邦或邦朝。之所以要对此段的分裂状态进行特别表述,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有同时拥有五个独立存在而又相互战争,誓死争夺正统王朝的国家,他们分别是:宋国、辽国、西夏国、金国和大理国,又被称为宋朝、辽朝、西夏王朝、金朝和大理王朝。在叙述中,很多时候往往是国与朝通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