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

禾兮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港阔水深,中国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早年已被英国人看中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上强占香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中国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中国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系英国人纪念英女皇维多利亚(Victoria)而起。而维港亦坐落香港首府维多利亚城的北面。未起名维多利亚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kong或者Hong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维多利亚港西界没有这么远,只系包括香港岛北角,九龙红磡到昂船洲的水域。</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港口和海域。维多利亚港水面宽阔,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中心之一的“葵涌货柜码头”。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南北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夜景全景:幻彩咏香江,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观光点之一,由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高楼大厦满布,入夜后万家灯火,相互辉映,香港的夜景因而与日本函馆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世界三大夜景”。</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特别节日及吸引游客,维港上每年都会举行数次烟花表演。2004年起香港旅游发展局在每晚均举办“幻彩咏香江”的激光射灯和音乐表演,有超过40座建筑物联手参与。2005年11月21日,该表演成为“全球最大型灯光音乐汇演”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日间蓝天白云碧水,小船和万吨巨轮进出海港,互不干扰,到了夜晚便更加灯火璀璨,缔造“东方之珠”的壮丽夜景。香港有多种海上观光船,其中天星小轮最受欢迎。天星小轮主要往来中环、湾仔及尖沙咀等市区旅游点,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来,维多利亚港的角色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港口。维多利亚港一带,在位置及地貌上来说都是香港的中心,它是香港重要的天然资源,也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数百万人次跨越南北两岸;经济上,它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见证着香港的商贸、经济和旅游业的变迁;文化上,维多利亚港以及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建设、发展、花絮、新闻、是是非非和喜庆盛事影响着香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不断增添华彩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丘福灿诗赞:“初心风雨路征程,使命百载正前行。”香港维多利亚港是粤港澳大湾区发祥之地,也是中国对世界对外开放重要城市窗口。</p> <p class="ql-block">金紫荆广场位于香港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人工岛上,三面被维港包围,在维港的中心位置,与对岸的尖沙咀对峙,是观景的好地方。金紫荆广场是为纪念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设,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把一座金紫荆雕像送赠香港,并安放在当时新落成的会议展览中心新翼,面对海港的广场上,现已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金紫荆广场每日早上八时有升国旗仪式,在特别日子,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行政长官等政府官员会出席仪式,并由警察乐队奏国歌。</p> <p class="ql-block">2024.10月香港行</p> <p class="ql-block">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香港有多种海上观光船,其中天星小轮最受欢迎。天星小轮主要往来中环、湾仔及尖沙咀等市区旅游点,也接驳不少其他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收费廉宜。游客除了可以依靠天星小轮穿梭港岛和九龙外,也可在船上饱览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色。天星小轮作为游览维多利亚港首选途径之一,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50个必到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港地处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港阔水深,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停泊远洋巨轮。维多利亚港有三个主要出入水道,是进入香港的门户,维多利亚港有72个供远洋轮船停靠的泊位,其中有43个可供长达183米的巨轮停泊。整个港区的码头和货物装卸区总长度近7公里,进出港的轮船停泊时间只需十小时左右,效率之高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p> <p class="ql-block">避风塘与避风塘炒蟹,香港每年夏季不时遭受台风侵袭,因此维多利亚港内设有多个避风塘供船艇躲避风雨及停泊,也有不少经营游览维港以及香港一些离岛的船艇,部分更提供娱乐设施和餐饮服务。铜锣湾避风塘除了是游艇的停泊点外,也以避风塘菜闻名,以富辛辣及味浓特色的海鲜料理为主,当中的“避风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铜锣湾一带经营。</p> <p class="ql-block">北角(North Point)位于中国香港东区中部,也是香港岛最北的地区。北角主要为住宅区,人口以福建人为主,因此又有“小福建”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北角的范围包括西至清风街天桥,东至健康西道/民康街的地区。而炮台山道/大强街以西的北角西区,一般被称为炮台山区;电照街以东的北角东区,曾被称为七姊妹区,但现时只有老一辈的居民才使用此称呼。部份人亦会以英皇道及渣华道交界作为北角及鲗鱼涌的界线。</p> <p class="ql-block">1880年,英军于北角设立炮台,开始了北角的历史。当时北角并无民居,但由于水深岸高,所以吸引了轮船公司及仓库码头的兴建,而皇家香港游艇会初期的总部亦在1900年代于北角成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角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不多,但战后随着大批来自上海的新移民涌入,人口开始变得愈来愈多。新移民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春秧街、渣华道、马宝道等地,多居住于高级的新型楼宇。1950年代,根据当时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记载,北角区为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现时纪录的保持者为香港的旺角区。) </p> <p class="ql-block">1919年,香港电灯公司关闭位于湾仔的发电厂,于北角兴建全新发电厂,以应付需求大增的电力需求。1921年,当地开始兴建糖厂,然而因省港大罢工影响,其后改为发展住宅区,[1] [2] 春秧街一带。1935年,英皇道通车,带旺该区的发展,使北角成为新兴工业区。</p> <p class="ql-block">此外,当时北角也有一个“小上海”的称号。随着1957年北角邨落成及北角码头启用,北角更为繁盛。到了1980年代,新移民人口变成以福建人为主,因此北角的称号变成了“小福建”。</p> <p class="ql-block">中环位于香港的中西区,是香港政治及商业中心,很多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都设在此。香港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以及前港督府(现称礼宾府)也坐落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环聚集了许多大型购物商场,置地广场、历山大厦、遮打大厦及太子大厦组成了知名购物圈,知名餐厅也不胜枚举,多家知名米其林餐厅外,九记牛腩、兰芳园、镛记酒家、莲香楼都是值得推荐的美味,人气也很旺,要做好排队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中环沿山脚而上向山顶发展,很多街道要爬坡或爬楼梯,如石板街,还有无数次出现在TVB电视剧中的煤气灯街,这里知名的景点是太平山顶,还有那知名的有盖扶手电梯——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另外,香港夜生活的好地——兰桂坊也位于中环云咸街与德己立街之间一条短小、狭窄、呈L形并用鹅卵石铺成的街巷中。</p> <p class="ql-block">中环的景观是老建筑与现代高科技大厦的混合体,老建筑如立法会大楼,现代建筑如中银大厦、IFC国际金融中心等已成为香港标志性景点,构成香港岛美丽和壮观的城市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尖沙咀海滨长廊,九龙半岛最南端的尖沙咀位于维多利亚港正中央,三面被维港环绕,因此尖沙咀海旁设有海滨长廊,又名尖沙咀海滨公园,可看到维多利亚港全海景。2004至2005年,香港政府耗资1.9亿港元对该长廊进行美化,美化之后的长廊有文化中心、香港星光大道、餐厅、交通接驳站、海傍及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等。</p> <p class="ql-block">香港星光大道是尖沙咀海滨长廊其中一个景点,2004年4月27日开幕,为表扬为香港电影事业作出过贡献的杰出人士(包括去世的和活着的)而建造,大道上有他们的手掌印,是香港的新旅游景点之一。当中有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铜像,铜像高2米,按照电影《龙虎门》的造型而制成。</p> <p class="ql-block">铜锣湾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及娱乐中心,位于香港岛湾仔区以东、北角以西,横跨湾仔区及东区,以购物、美食和多元文化著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铜锣湾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是中国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区内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及大型商场,包括:崇光百货、时代广场、利舞台广场以及世贸中心。铜锣湾购物区亦是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p> <p class="ql-block">铜锣湾原指今为维多利亚公园的海湾及其东岸。因为该处的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线就在铜锣湾道。铜锣湾古称盐船湾,18世纪戴氏家族于海湾东岸建立了一座“盐船湾红香炉庙”,即铜锣湾天后庙。</p> <p class="ql-block">而现时一般称为铜锣湾的位置,则原称为东角,意思为维多利亚城之东的一个海角。东角的位置大约是现时维多利亚公园与波斯富街之间的地区,即东角道附近。</p> <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期,铜锣湾乃英资企业怡和洋行总部,当时怡和洋行在东角设置货仓及于今糖街附近设糖厂即前香港铸币厂址。19世纪末,由于来往香港岛东西需绕路或坐船经过铜锣湾甚为不便,故此兴建了一条连接海湾的海堤,即是现今的高士威道。这亦是铜锣湾的英文名“Causeway Bay”(海堤湾)的字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中全盛时期,铜锣湾共有4间日资百货公司,分别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20世纪90年代,日资百货公司不是结业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个一个的购物商场。其中香港电车在铜锣湾的原车厂,重建成时代广场;位于波斯富街的戏院利舞台,则于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台广场。</p> <p class="ql-block">1960年,日本百货公司大丸在铜锣湾记利佐治街开业,加上第一条海底隧道的兴建,其香港岛出口就在铜锣湾。于是多家日资百货公司先后在铜锣湾开业,令铜锣湾成为港岛主要购物中心,而铜锣湾亦因东区海底隧道通车原故成为通往东九龙和新界东之主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至20世纪50年代,铜锣湾进行大型填海工程将海湾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以兴建交通干道,一部分则成为了现今的维多利亚公园,奇力岛亦从此连陆。</p> <p class="ql-block">铜锣湾东部过去有铜锣湾裁判司署,是一幢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古建筑。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地铁工程影响而变成危楼,于20世纪80年代初拆卸。原址变成了港铁港岛线的天后站出口,而顺理成章的,一般人亦改口把天后庙一带改称为“天后”,而“东角”这旧名则渐渐被人遗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地理划分到现时仍保留了不少痕迹,包括位于天后的铜锣湾街市、铜锣湾消防局及再向东行与海逸君绰酒店相对的民政事务总署铜锣湾社区中心、位于铜锣湾崇光百货附近的东角道,以及东角Laforet商场(原为东角Nu Face Sog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