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5章</h3></br><h3>批评:一种新的方法</h3></br><h3> 父母对孩子的大多数批评都是无益的。它会造成愤怒、憎恨,以及报复父母的欲望。甚至还有一个更糟糕的后果,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就会学会责备自己,并找别人的毛病;学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并贬低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人,并期待人人倒霉。大多数批评是不必要的。当我们在一条路上转错了弯并迷路时,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批评。在这个时候,由别人分析并评价我们的驾驶技术是无益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友善的人给我们指出明确的方向。问下面这些话,不会有任何帮助:</h3></br><h3>“为什么你转错了?”</h3></br><h3>“你没看路标吗?”</h3></br><h3>“你不识字吗?”</h3></br><h3>“你或许需要一副眼镜?”</h3></br><h3>“你在转弯前为什么不想一想?”<br></br>埃德,14岁,保证了要清洗家里的汽车。他忘了,并且在抓紧最后一分钟来做这件事。<br></br>父亲:这车还需要再洗洗,尤其是车顶和左边。你什么时候能做?<br></br>埃德:我可以今天晚上洗,爸爸。<br></br>父亲:谢谢你。<br></br>如果由一个喜欢批评的人来处理,这件事可能就会变得充满火药味。<br></br>父亲:你洗车了吗?<br></br>儿子:洗了,爸爸。<br></br>父亲:你确定?<br></br>儿子:我确定。<br></br>父亲:那车子为什么还这么脏?太脏了!看上去比没洗之前还脏!<br></br>儿子:但我已经洗了!<br></br>父亲:你这也叫洗了?你玩去了——就像你以前一样。你只想着玩儿。你觉得你能这样过一辈子吗?把活干得这么马虎,你的工作连一天都保不住。你不负责任,这就是你!<br></br></h3></br> <h3>有益的批评</h3></br><h3> 建设性的批评有一个主要功能:指出必须要做什么。有益的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要处理面临的困难。它绝不会对个人进行攻击,只会就事论事。</h3></br><h3> 当16岁的费利克斯第二学期的化学成绩不及格时,他的父亲很担心。他把费利克斯叫来谈了一次话。他的谈话集中在一点上:“怎样做才能对这门难学的功课有帮助?”父亲没有通过讨论过去或预言未来来激怒费利克斯;他没有指责,也没有用后果来威胁孩子。他始终保持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碰到了一个问题——让我们找出一个解决办法。”</h3></br><h3>无益的批评</h3></br><h3> 要成为有效的父母,我们也许要忘掉一些来自于自己小时候的根深蒂固的教训。那些不理解过去的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这些教训。我们的目标,是要避免这种不易察觉的重复。下面摘录的这段父母讨论小组的话,就说明了这一点:</h3></br><h3> A夫人:当我生气时,某些话会立即蹦到我脑子里。我想都不用想。我用的语调甚至都跟我母亲三十年前的语调一样。</h3></br><h3> B夫人:小时候,我父亲总叫我“傻瓜”,我恨透了。现在,孩子,我发现自己也这么说我儿子。我根本不喜欢这样。当我那么说儿子时,我很不喜欢自己。</h3></br><h3> C夫人:我习惯了被批评,以至于我觉得这对我很自然。我用的词,和我妈妈在我小时候批评我的用词一模一样。我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情,她总是让我重做。我现在对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h3></br><h3> D夫人:我父母会用三种语言侮辱人。他们毫不吝惜地用这些话来侮辱我们。我作了很大的努力,不让自己用这些话侮辱我的孩子。但是,在我生气时,我控制不了自己。</h3></br><h3> E夫人:我母亲是个歌唱家。当她生气时,她会用意大利语唱出侮辱人的话。这让我们都快疯了。让我震惊的是,我听到了自己用意大利语和英语唱着骂我儿子。</h3></br><h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脱口而出的侮辱人的话。这种过去的遗产是我们不需要的负担。我们能够学会不带挖苦和嘲笑的沟通方式。父母和十几岁孩子的交谈,不需要刻薄的言语。挖苦会引起仇恨,并招致反击。</h3></br><h3> 十六岁的斯坦利说:“我父亲有挖苦人的天赋。他的舌头就像一根鞭子。他能在一分钟之内,将你花一个月时间建立起来的东西毁掉。上个星期,我赢了学校的网球比赛。我感觉棒极了,高兴到了极点。我对父亲说:‘嘿,爸爸,我刚刚打败了我们学校网球队的队长!’我父亲以一种充满轻蔑的口气回答:‘什么了不起的队长!’当时,我气疯了。我满腔仇恨和愤怒,以至于我都不敢待在他身边了。我大喊了一声:‘什么了不起的父亲!’就跑出了家。”</h3></br> <h3>批评和自我形象</h3></br><h3> 对人格和性格的批评,会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自己产生负面感受。滥用形容词对孩子的人格进行攻击,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当我们说自己的孩子“傻”、“笨”或“难看”时,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就会有反应。他会以怨恨、愤怒、报复的幻想作出回应。随后,孩子可能会为自己的这种敌意感到内疚,故意做一些无理取闹的事情让自己受到惩罚。孩子的古怪行为会导致批评、惩罚和报复的另一轮循环。因而,一个让家庭生活成了一种煎熬的反应链就形成了。</h3></br><h3> 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总被人说“傻”,他就会将这种评价作为事实接受下来。他可能会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希望以此避免受到嘲笑。由于竞争就意味着失败,他的安全感就依赖于不去尝试。在学校里,他永远不会主动做事情。他会逃过测验,不做家庭作业,并且会在期末考试前生病。他可能会永远将一个错误的信条当作真理:“如果我不尝试,我就不会失败。”一个总被人说“笨”的十几岁孩子,就会将这种评价纳入到他的自我形象中。他就会放弃那些需要灵活性的运动或其他消遣活动。他会相信,自己永远不可能擅长这些事情。</h3></br><h3> 当16岁的西奥多无意中将颜料洒到地毯上时,他的父母气坏了。</h3></br><h3> 母亲: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拿颜料时要小心?你老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h3></br><h3> 父亲(厌恶地):他做不到。他就是个做事马虎的人!他一直这样,永远会这样!</h3></br><h3> 毫无疑问,嘲弄的代价远远超过了颜料溅到地毯上的代价。怎样估算丧失自信的代价呢?事故不应该成为引发辱骂的导火索。最好的办法是去清除地毯上的颜料,同时不要诋毁孩子的人格。</h3></br><h3>“胶水洒了,拿抹布来。”</h3></br><h3> 当15岁的菲伊把胶水洒到地毯上时,母亲大声叫道:“哎呀,胶水洒了!拿抹布和水来!”母亲在帮着菲伊清理胶水时,说:“胶水很麻烦,很难从地毯上清理干净。”菲伊回答说:“对不起,妈妈。我应该更小心一点。”</h3></br><h3> 菲伊的母亲有效地处理了一个棘手的情形。她没有攻击女儿,而是解决问题。母亲本来非常想警告“下一次小心点”,但当她看到女儿那么感激时,她克制住了自己。以前,母亲会因为弄洒胶水而大喊大叫,这会使大家一整天都心情不好。</h3></br><h3>“真高兴啊,东西洒了,但没人受责备。”</h3></br><h3> 另一位母亲说了下面这件事:</h3></br><h3> “我们正在吃午餐。我那个14岁的女儿把牛奶洒了。我继续聊着天。她突然站了起来,说:‘别着急,我来擦干净。’我还是继续聊着。我女儿说:‘真高兴啊,东西洒了,但没人受责备。’</h3></br><h3>“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大叫。”</h3></br><h3> 另一位母亲说:</h3></br><h3> “我们刚刚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13岁,一个16岁——度完12天的假回来。度假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本来会弄得整个假期不愉快,但由于我的新认识使得这件事顺利地过去了。事情是这样的,我那个16岁的女儿一直戴着她最喜欢的手镯。在我们去往下一站的途中,她脸色苍白、非常不安地告诉我,手镯不见了。</h3></br><h3>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冲她大叫,说她如何不小心,如何笨。但我没有,我说的是:‘哦,那太糟糕啦!你可能把它落在旅馆里了。我们要给他们写封信,看他们能不能找到。’她松了口气,十分感激。我们的假期没有受到影响。”</h3></br><h3>墨水和愤怒</h3></br><h3> 另一位母亲说:</h3></br><h3> “一回到家,我就发现一张餐椅和沙发上有一些墨水点。很快,我就发现是我14岁儿子的责任,他的后裤兜里有一支折断的钢笔。</h3></br><h3> “我没有像通常那样‘大发脾气’,而是让他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清洗了这些家具。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批评他。我对自己的平静感到很惊讶,也很高兴。</h3></br><h3>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进了自己的卧室,发现那里的椅垫上也有洗不掉的墨水。这对我真是一个考验,如果不是有人敲门,我真不能保证会是什么结果。我儿子来告诉我,他对我没有冲他发脾气有多么感激。他希望我知道,他对这件事真的感到很糟糕。他的话让我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h3></br><h3>当出现问题时</h3></br><h3> 我们很多人必须要学会重要的一课:当出现问题时,不是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人格或性格的正确时机。当一个人溺水时,不是教他游泳,或问他问题,或批评他的正确时机。这是提供帮助的时机。</h3></br><h3>“带着这样的便条回家,我知道你不开心。”</h3></br><h3> 下面这件事,是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讲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危机发生时提供建设性帮助的例子。</h3></br><h3> “弗兰克拿着老师写的一个长便条回到了家。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我们以前也收到过这种便条。我们对他的激烈指责会持续好几天,会一次又一次地说起这件事,并提醒他令我们多么失望。</h3></br><h3> “这一次,我看着他说道:‘噢,弗兰克,带这样一张便条回家,你一定感觉糟透了。’他不好意思地承认了。</h3></br><h3> “以前,我给老师写了很多封回信为弗兰克道歉。这一次,我只是说我已经收到了便条,并且确信弗兰克以后会做好。我把我写的内容读给了儿子听。</h3></br><h3> “第二天,我去见了校长。当我告诉弗兰克时,他说:‘啊,你没必要去见她。我已经比原来做得好了。’</h3></br><h3> “我对便条的反应,可能解决不了儿子在学校里的问题,但已经在家里改善了我们的关系。”</h3></br><h3><br></br>事情是怎么出错的</h3></br><h3><br></br>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间冲突的形成,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做了或说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情;我们以辱骂作出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应;我们以威胁或惩罚作为反击。最后,混战开始。<br></br> 弗洛伊,13岁,拍着篮球进了客厅。<br></br> 母亲:带着篮球离开这儿。你会打坏东西的!<br></br> 弗洛伊:不,不会!<br></br> 就在这时,篮球碰到了一盏灯,满地都是碎片。<br></br> 母亲:要是不对你大声喊叫,你就从来不听我说。你一定要打坏东西,是不是?你有时候就是个傻瓜。<br></br> 弗洛伊:你把洗衣机弄坏了。那你是什么?<br></br> 母亲:弗洛伊,你知道没礼貌不好。<br></br>弗洛伊:是你先没礼貌的。你说我是傻瓜。<br></br> 母亲:我不想再听你说话了。马上回你房间去!<br></br> 弗洛伊:别再对我呼来唤去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br></br> 母亲:回你的房间,马上!<br></br> 弗洛伊:来啊,逼我呀。</h3></br><h3> 面对这种对自己权威的直接挑战,母亲抓住儿子,开始使劲晃他。弗洛伊在挣脱的过程中推了母亲。母亲滑了一下,摔倒了。弗洛伊吓坏了,跑出了家,直到夜里很晚才回来。</h3></br><h3> 一个小事情变成了一件严重的大事。然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件事——从言语冲突开始——都是没必要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事可以得到更聪明的处理。母亲应该怎么做呢?她应该把篮球拿过来,拿出房间,并用坚定的语气说:“客厅不是用来玩球的。”没必要再作任何批评。或者,当后来灯被打碎时,母亲可以在表达自己不高兴的同时,帮儿子清理那些碎片。一句有节制的话就可能让弗洛伊感到抱歉,而不是对抗。如果母亲保持着冷静,他或许自己就能得出结论:客厅毕竟不是用来打球的地方。总的来说,刻薄的话语会造成伤害,而不会带来恰当的行为。</h3></br><h3>分寸感</h3></br><h3>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会区分哪些只是令人不愉快和烦恼的事情,哪些是严重而悲惨的事情。孩子必须要学会一种分寸感和价值判断的尺度。一件小意外,不应该被当成一场大灾难来处理。打碎了一个杯子,不是折断了手臂。洒出了胶水,不是流出了鲜血。丢了一件毛衣,没必要导致大发脾气。弄破了一件衬衫,不必造成一个令人不快的场面。</h3></br><h3>菲利普,14岁,无意间把钉子洒得满地板都是。他窘迫地抬头看着父亲。</h3></br><h3> 菲利普:哎呀,我真笨!</h3></br><h3> 父亲:钉子洒出来的时候,我们不这么说。</h3></br><h3> 菲利普:那你怎么说?</h3></br><h3> 父亲:你就说,钉子洒了,我来捡。</h3></br><h3> 菲利普:就这么说?</h3></br><h3> 父亲:就这么说。</h3></br><h3> 菲利普:谢谢,爸爸。</h3></br><h3> 父亲弯下身帮着捡了几个钉子。菲利普钦佩地看着父亲。他会在很长时间里记住父亲给他上的这堂什么叫成熟的课:如何友善而建设性地处理发生的小意外。如果父亲批评他,他能学到这些吗?如果父亲说:“看看你现在做了些什么!你就不能小心一点吗?你一定总要这么慌慌张张的吗?为什么你弄什么东西都会洒到地板上?”他会变得更好吗?</h3></br> <h3>主要的教训</h3></br><h3> 下面这些建议是毫无保留、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h3></br><h3> 不要攻击人格。</h3></br><h3> 不要批评性格。</h3></br><h3> 要处理眼前的状况。</h3></br><h3> 批评别人的人格就像动手术一样:总会造成伤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在极少数情况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但这永远是最后一个办法,只能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施行。这需要医生和患者都做好认真的准备。医生一定要冷静、从容,而患者必须要愿意接受并做好准备。</h3></br><h3> 最坏的批评,是用一个毁灭性的形容词给一个人的人格贴标签。这种标签通常是错误的,必然是侮辱性的,并且肯定会激怒别人。正如托尔斯泰所说:</h3></br><h3> 一种最广为流传的错误说法,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确定的特点:这个人善良、残忍、聪明、愚蠢、精力充沛、冷漠,等等。然而,人们不是这样的……人就像一条河……每条河都会这里窄一点,那里水流快一点,这里慢一点,那里宽一点,有时清,有时凉,有时浑,有时热。人也是如此。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特点,有时会呈现出这个特点,有时会呈现出另外一个特点,人经常会变得不像自己,而同时他仍然是他自己。</h3></br><h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ffqV6zHrlaS3x63Op3gp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