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本是魏玛公爵夫人Anna Amalia (1739-1807) 私人图书馆,死后捐献给魏玛人民,现在成为公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歌德在魏玛陆续居住长达半个世纪,常常在这个图书馆里学习和写作,他的代表作《浮士德Faust》, 就是在这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魏玛是个6.5万人口的小城市,位于莱比锡东面大概 40 km。魏玛在近代德国非常重要,它是德国从帝制走向共和的转折点。著名魏玛宪法诞生地,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在魏玛成立,德国魏玛共和国宪法是在 1919 年 8 月 11 日 由德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签署,并立刻正式生效的。共和国宪法标志着共和国诞生,这个维玛共和国是短命的,到1939年被希特勒纳粹法西斯政权颠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抢答题: 中华民国第一部宪法什么时候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Anna Amlia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国的摄政(1768–1775 年)就是王后代理主政,她也是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母亲。在丈夫早逝、儿子未成年时,她代为治理国家,并且大力推动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发展。她邀请并支持了很多重要文化人物,比如歌德、席勒、赫尔德等,让魏玛成为德国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爵夫人本人也是一位作曲家,擅长钢琴、作曲和音乐理论。她创办了魏玛宫廷乐团,并收藏和保存了大量乐谱与书籍。由她建立的 安娜·阿玛莉亚图书馆(Herzogin Anna Amalia Bibliothek) 今天仍是世界著名的古籍馆。她比大清国的慈禧太后有文化多了,慈禧太后的钱花在满汉全席上吃掉了了。</p> <p class="ql-block">魏马公爵夫人跟歌德同时代人,他们有很好的友谊关系。夫人办这个图书馆。也是为了歌德读书方便。当时的欧洲社会有这种风气。贵族夫人,老公死了以后,漫长的寡居没事儿干,就资助有潜力的青年,让他们施展才华,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靠一个贵族富婆Meck,资助他十多年,为了避嫌,两人约定永不见面。跟今天的富婆包养小鲜肉,根本不是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永乐大典,没准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许多中世纪以来的孤本善本,价值连城,供世界各国严肃认真的日耳曼文化学者参考和研究,黄一眼们严禁入内,反正他们也看不懂。</p> <p class="ql-block">这些东西不会是从永乐大典中抄来的吧,请黄河清来辩伪吧</p> <p class="ql-block">15 世纪中期,德国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并结合油性墨水和改良印刷机,欧洲开始批量生产图书,低成本反复印刷成为可能。</p> <p class="ql-block">20年前这个图书馆失火,火焰虽然立刻被扑灭,但是消防喷水给这些图书带来巨大损失。一些图书可以看出水泡的痕迹,图书泡水晾干以后还可以阅读,汽车泡水就不能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