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地质板块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行书房

一、那山那水 (一)地理环境<br>松潘县,别名松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北部。截至2023年7月,县域面积8341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850米,辖7个镇10个乡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全县户籍总人口7.27万人,是以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有“高原古城”之称,也是<font color="#ed2308">岷江、涪江</font>两大水系的发源地。2019年4月28日,退出贫困县序列。曾入选首次发布的“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并于2021年被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二)地形地貌 松潘县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中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比较大,最低处白羊乡棱子口海拨为1080米,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县城海拔2850米。松潘县地处<font color="#ed2308">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font>。地貌东西差异显著,由东南陡峻的壁峰、狭窄的沟谷向西北缓而开阔的丘状高原及高平原过渡。县境内总的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地势随山脉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其地貌特征大致可划分为西北高原和东南高山峡谷两大部分,高原又可分为丘状高原和山原两个部分。 地质结构<br>松潘县境内以<font color="#ed2308">荷叶断裂、岷江断裂及雪山断裂</font>为界,分为西秦岭分区摩天岭小区和马尔康分区金川小区。北缘是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西南是康滇歹字型巨型构成的龙门山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带。根据这个构造部位,境内划分岷江南北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及弧形构造带。 (三)自然资源 松潘县地处川西北高原,具有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截至2022年12月,松潘县共有野生植物种类2115种,野生动物种类258种。能源矿10种、金属矿2种(岩金、铁锰矿为主)、水气矿1种。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9亿元。 气候<br>松潘县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导致松潘的气候具有按流域呈明显变化的特点,小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font color="#ed2308">涪江流域</font>湿润多雨、四季分明;<font color="#ed2308">岷江流域</font>少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大部地区则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动物<br>松潘县牲畜有<font color="#ed2308">牦牛</font>、犏牛、黄杂牛、马、骡、驴、绵羊、山羊、猪等;野生动物种类仅脊稚动物就有258种,其中:鸟类110种;兽类120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6种;鱼类8种。拥有<font color="#ed2308">大熊猫、金丝猴、云豹、</font>牛羚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10余种,猕猴、大灵猫、盘羊、岩羊、蓝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br><br>植物<br>松潘县农作物主要为<font color="#ed2308">玉米、小麦、胡豆、青稞、洋芋</font>,低海拔地区可一年两熟或三年两熟;有乔木树种230多种,以优质用材林云杉、冷杉、桦木为主。灌丛以竹、沙棘、柳、杜鹃为主。松潘县有各类野生中药材和食用菌类计584种,蕴藏量在250万公斤以上。松贝、虫草、麝香、羊肚菌等野生珍贵中药材和食用菌类,境内有大黄、羌活、黄芪、当归、党参、雪茶等中药材。<br><br>矿产<br>松潘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金、铜、锡、锰、钨、锑、汞、砷、无烟煤、雄黄、石灰石、大理石等,有矿产地41处。矿种储量:砂金10.4吨、铁锰矿4000万吨、锡矿4.9万吨、砷矿2394.2万吨、无烟煤13.64万吨、褐煤20.22万吨。<br> 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 松潘县的旅游景点有<font color="#ed2308">黄龙、川主寺、</font>奇峡沟冰雪欢乐景区、<font color="#ed2308">大唐松州古城</font>等。截至2023年7月,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交通优势素有“一水横来,四路交汇”之美称,截至2022年12月,国道213线和建设中的成兰铁路、成西铁路纵贯南北,省道、县道横穿东西。 黄龙风景名胜区<br>黄龙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位于松潘县城以东56公里处的雪宝顶山麓藏龙沟内(藏语称为色措)[18]。松(潘)平(武)公路贯穿其中。整个景区纵约15华里,横约5华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550米。主要包括:黄龙主景区、龙滴水、丹峡、雪宝顶、雪山梁、红星岩、大草原、二道海、扎嘎瀑布等9个景区。<br><br>牟尼沟风景区<br>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城以西30公里处,总面积16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高山草海、温泉、溶洞、巨型钙化瀑布、环型叠瀑、钙化彩池等自然景观。主要景点有:牟尼森林、百亩杜鹃、翡翠温泉、百花湖、月亮湖、天鹅湖和溶洞群等。<br><br>扎嘎瀑布<br>扎嘎瀑布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牟尼乡后寺沟内,由原始林区、扎嘎峡谷和扎嘎瀑布组成的小景区。藏语称“嘎其峡”,意为白岩上的激流。瀑高93.2米,宽35米。<br><br>嘎里台草原<br><br>嘎里台草原位于松潘县西部,海拔3500米左右,东距九寨黄龙机场60公里。<br><br>二道海景区<br>二道海景区与扎嘎瀑布相邻。景区由若干高山湖泊、溶陷坑、溶洞、彩池、温泉、翡翠矿泉、草甸构成综合型景区。<br><br>毛儿盖会议遗址<br>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松潘,八月六日中革军委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沙窝会议”。<br><br>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br>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城以北17公里处川主寺开发镇东侧元宝山,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碑园由纪念碑、大型群雕、大型浮雕和陈列馆组成,誉为“我国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总碑”。纪念碑由红军战士铜象、亚金钢三棱柱碑体、汉白玉基座组成,总高41.3米。<br><br>叠溪古城遗址<br>叠溪古城遗址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松潘大地震造成的,位于茂县较场乡东南五里处,岷江东岸二级台地上,背靠七珠山,下临岷江,面积22万平方米。<br><br>大唐松州<br>大唐松州位于松潘县进安镇,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br><br>松潘古城<br>松潘古城有门七道: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 二、那人那城 (一)历史沿革<br>蚕丛氏立国后,<br>松潘属古蜀国领地,为氐羌民族繁衍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松潘设立县级建置湔氐(jiān dī)县,为松潘建制之始。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设置松州,并开始修筑松州城,史称唐宋柔远土城。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之后,在回吐蕃的时候途径松州,“大唐松州”自此闻名。明朝洪武时期,先后设“松州卫”“潘州卫”并“松潘卫”,松潘由此而得名。民国2年(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由此沿用。 (二)行政区划<br>区划概况<br>截至2021年,松潘县下辖7个镇、10个乡、1个林业局。<br><br>区划详情<br>7个镇:进安镇、川主寺镇、青云镇、<font color="#ed2308">毛儿盖镇</font>、镇江关镇、红土镇、小河镇。<br><br>10个乡:十里回族乡、安宏乡、镇坪乡、岷江乡、大姓乡、白羊乡、小姓乡、燕云乡、黄龙乡、下八寨乡。<br> <div>(三)民族分布<br>松潘县境内主要以<font color="#ed2308">藏族、羌族、回族、汉族</font>为主,另外还有<font color="#ed2308">苗族、彝族、白族</font>等十多个少数民族[14]。<br></div> (四)区域经济 2020年,松潘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5.95亿元,同比增长2.3%。 第一产业<br>2016年,松潘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7亿元,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4.5%。粮食产量为19006吨,下降5.9%,蔬菜产量为92850吨(包括<font color="#ed2308">食用菌</font>产量),增长1.3%;季末各类牲畜存栏157832头,增长1.4%;<font color="#ed2308">肉类</font>总产量5748吨,增长6.1%。<br><br>第二产业<br>2016年,松潘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44亿元;增长4.7%;完成发电量7.82亿度,铁合金19486.8吨,熟肉制品618吨,实现利税总额6954.5万元,增长30.6%。<br><br>第三产业<br>2016年,松潘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排名全州第5位;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完成零售额1721.7万元和6.36亿元,分别增长8.1%和9.3%。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6748.8万元和2752.0万元,分别增长20.2%和14.6%。<br><br>2016年,松潘县共接待旅游人数570.51万人次,增长13.3%,增速比全州低3.1个百分点。<br><br>2016年,松潘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14亿元,同比下降7.9%;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5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58亿元,同比增长23.2%。<br> (四)文化习俗<br>地方宗教<br>松潘县有雍仲本波佛教、藏传佛教寺院15座。其中著名的有尕咪寺、 卡牙寺、山巴寺、林坡寺、元坝寺、较场寺、纳咪寺、龙头寺、对河寺、纳洛寺等10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有后寺、<font color="#ed2308">毛儿盖寺</font>、肖包寺等3座;藏传佛教萨迦派有上泥巴寺1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有烟囱寺1座。<br><br>羌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div>斋月结束开斋那天称开斋节。伊斯兰教历斋月内教徒每天日出到日落前不吃不喝,日落开始饮食。从开斋节那天算起后推70天即为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节日早上,牧民将牛羊牵至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宰牲仪式,先作礼拜再宰杀牛羊,所宰牛羊分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济贫施舍。伊斯兰教历9月29日,是该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上午诞生日和逝世日。这一天,松潘穆斯林自发纪念穆罕默德。称“圣纪节”或“圣忌节”。<br><br>羌族服饰:</div><div>回族男子一般头戴白色或黑色无沿小圆帽,叫“孝帽”、“号帽”、“礼拜帽”,上身多穿白色衣服,套青、黑等深色马褂,下身大裆裤,穿“千层底”布鞋。妇女戴盖头,已婚妇女戴黑色、白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穿大襟衣服。<br><br>羌族婚嫁:</div><div>回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受宗教因素影响,男女一般请阿訇向女方长辈和姑娘本人要口唤(同意),送糖米糕点等礼物,取得女方同意后,便商定日子行订婚仪式,由男方请阿訇和亲朋好友念《古兰经》有关章节,并设便宴款待阿訇和亲友。<br></div> 羌历年:<div>羌历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最隆重的节日,有庆祝丰收的意思。每年这一天人们停止劳动,用面粉作成各种动物等祭祀天神白石和祖先,共同祭祀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亲朋好友相互迎请串门,寨子里朋友聚会喝咂酒、跳沙朗,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天。</div> 羌族服饰:<br>羌族男子包白色或者青色头巾,穿自制长过膝盖的白色麻布或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穿圆口布鞋或多耳麻鞋,脚裹黑白羊毛织成的毯子绑腿,束腰带,系吊刀,佩皮裹兜或绣花布兜。羌族妇女善于刺绣,以五色丝线用十字针、链子扣、编挑等多种织法。妇女服饰鲜艳美丽,喜穿天蓝、水绿、粉红、紫红色开衫。喜庆日男女都穿“云云鞋”其形状似小船,鞋帮绣各种云彩图案。 <div>藏历年:</div><div>藏历年是按照藏历推算出来的新年节日,同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据说是文成公主入藏以后才有。唐代以前,藏族以麦熟为新年,后来由于中原文化与高原文化的交流,逐渐有了历算,于是藏区以麦熟为新年的习惯改为过年,一直沿袭至今。<br><br>藏族丧葬:</div><div>生活在岷江上游的松潘藏民族,丧葬方式主要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塔葬为藏区的最高葬仪,有其悠久的历史,通常情况下,只有活佛、喇嘛才能享受这种丧礼。<br><br>藏族服饰:藏族服饰非常独特,其做工和装扮更是自成一体,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整个藏族服饰,分藏帽、藏袍、藏靴三大部分,此外与藏族副食相匹配的包括项链、手镯、戒指、耳环等。<br><br>藏族婚姻:居住在岷江上游河谷两岸的藏民族青年的婚姻,自恋爱到成婚,<font color="#ed2308">都有着非常浪漫的民族色彩</font>。整个婚姻,可概括为:“抢手帕”、“浪寨子”、“抢婚”、“说媒”、“结婚”五个阶段。<br></div> <h5><u>本栏目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内容编辑部分来自网络收集,版权归原作者,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因无法联系原作者,若涉及不妥,敬请联系,即可删。</u><span style="font-size: 17px;"><i></i></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