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月12日,我校郭雅静、刘方芳两位老师参与由周口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这场知识的盛宴,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新教材的使用路径,也为语文课堂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p> 新教材:守正创新,素养为先 <p class="ql-block"> 培训会上,许昌小语团队负责人吕蔚屏老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带领老师们深入解读了新教材的修订精髓: </p><p class="ql-block"> 1. 指导思想:紧扣党的二十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文化自信与新课标(2022版)要求,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目标,注重经典传承与时代性结合。 </p><p class="ql-block"> 2.修订原则:稳中求进:精简课文数量(二、三年级下册各减少一课),优化选文难度。 </p><p class="ql-block"> 3.三位一体: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联动体系,强化语文要素的贯通与运用。 </p><p class="ql-block"> 4. 实践导向:通过课后练习、跨学科活动等设计,实现“从学习到应用”的闭环。 </p><p class="ql-block"> 吕老师特别强调:“新教材不是简单的增减,而是通过结构化重组,让语文学习更贴近儿童认知规律。”</p> 识字写字:方法为桨,兴趣为舟 <p class="ql-block"> 针对低年级教学痛点,吕老师结合笔记中的案例,提出“四重”策略: </p><p class="ql-block">1. 重方法: </p><p class="ql-block"> 多元识字法(查字典、随文识字、情境活动),避免机械记忆。 </p><p class="ql-block"> 例:非全文注音时,轻声字按本音标注,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本质。 </p><p class="ql-block">2. 重兴趣: </p><p class="ql-block"> 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如“识字加油站”覆盖全册,整合游戏化学习。 </p><p class="ql-block">3. 重实践: </p><p class="ql-block"> 将识字与生活联结(如超市标签、路牌认读),让知识“活”起来。 </p><p class="ql-block">4. 重评价: </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生自评、活动积分等多元方式,激发内生动力。 </p><p class="ql-block"> 金句摘录:“识字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举一反三’——回归课文,方能融会贯通。”</p> 阅读教学:整合联动,读写共生 <p class="ql-block"> 新教材的阅读板块设计凸显“双线组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并行),吕老师建议: </p><p class="ql-block"> 单元整合:以“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为支点,串联听、说、读、写任务。 </p><p class="ql-block"> 读写结合: </p><p class="ql-block"> 低年级:从仿写句子到段落,关注语言结构(如一年级写字指导“先观察再落笔”)。 </p><p class="ql-block"> 中年级:通过“对比阅读”“探究小组”,深化文本理解。 </p><p class="ql-block"> 跨科联动:将语文与艺术、科学等学科融合,例如用绘画表现古诗意境,用实验报告训练说明文写作。</p> 师感悟:拨云见日,知行合一 <p class="ql-block"> 参训教师郭雅静分享道:“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在识字教学中的困惑——如何平衡‘量’与‘趣’。吕老师的‘情境识字法’让我豁然开朗!” </p><p class="ql-block"> 刘方芳老师则感叹:“新教材的‘语文要素螺旋上升’设计,让我意识到教学需更注重纵向衔接,而非孤立备课。”</p><p class="ql-block"> 教育之路,常行常新。这场培训会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教育初心的唤醒。正如培训会中所言:“夯实基础,方能启智增慧;激发兴趣,始得文化传承。”未来,文正小语人将以新教材为帆,以学生素养为舵,在语文教学的瀚海中,乘风破浪,共赴星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