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多与少、快与慢 </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预测: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借用导师的话,如今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天朝是一个大国,我们要实现的不是几十万人、几百万人或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这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地球上没有先例可循,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p><p class="ql-block"> 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口多导致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压力超大,给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要素保障造成严峻的负荷。因为“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很大”。</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18亿亩耕地红线”,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资源!</p><p class="ql-block"> 我们建成了16万公里铁路网。有呼啸奔驰的复兴号高铁,也有低票价、站站停的公益性“慢火车”。庞大的人口基数背后,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差异化的利益诉求,同构出快与慢的景象画面。</p><p class="ql-block"> 当然,大也有大的优势。从供给端看,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从需求端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p><p class="ql-block"> 超大人口规模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支撑着劳动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大经济体量,让中国的发展动能更加澎湃,创新活力日益迸发,在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中更有底气。</p><p class="ql-block"> 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必须是高度自立自强的现代化。“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导帅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必须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p><p class="ql-block"> 这样坚持,才能克服“人口规模巨大”之难、发挥“人口规模巨大”之利,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跟上先进发展中国家的步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