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奶奶

徐霞音乐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徐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于1968年春</b></p> <p class="ql-block">我的奶奶姓漆,名贵姺,生于1900年,历经清、民国、新中国,可谓三朝老人。她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爷爷家当童养媳,14岁与爷爷完婚。此后每年都忙着生儿育女,先后生了10个男孩、5个女娃。那个年代,像爷爷这般富裕的家境,大都三妻四妾,可爷爷一生则只有奶奶一个妻子。</p> <p class="ql-block">奶奶是个勤快、利落的小脚女人。在我1岁时,妈妈将我抱到奶奶家抚养。于是,从我记事起,奶奶就经常以她的生活阅历,反反复复唠叨着、诉说自己的人生经验。认为女子最要紧的是练就一身干家务的本领,且判断女人好坏的标准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她眼里是否有活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如今,我的耳畔仍依稀回旋着奶奶的教诲:做一桌好菜是女人的基本技能,窗明几净的家、加上好饭好菜养好全家,才能留住你的丈夫……做家务不仅是简单的擦桌子、拖地板,而是要合理利用时间、做到家务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的言传身教,渐渐形成了我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很小就能独自一人洗衣、做饭、烧菜、打扫卫生、收拾房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学做家务,奶奶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包括家政礼仪诸多方面。譬如,吃饭时要等大人先动筷子;不准拿筷子乱翻桌上的菜;大人讲话要看着他的眼睛,不可东张西望……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四伯父回忆,我2岁时咿咿呀呀话都说不清,就会对来访的客人说您好、欢迎、慢走,谢谢、对不起……小嘴巴甜的像抹了层蜜,让人听了既可爱又舒心。现回想起来,恐怕得益于奶奶做童养媳养成的善讨好人的习性、给予我的遗传基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养育的儿女多、孙辈自然也多。每当逢年过节,叔伯表侄、七大姑八大姨,拖儿带女济济一堂,好不热闹。记得有一年除夕,吃过团圆饭,孙辈们围成几个圈,下棋玩扑克,我也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平日里,大家就羡慕嫉妒奶奶对我“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会可找到机会了,于是一起说三道四、同声合力孤立我。向来被奶奶宠上天的我,哪受得了这种委屈,一气之下踩着凳子将家里的电闸拉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很快被人察觉、破案,堂哥表姐们趁着黑灯瞎火,合伙把我胖揍一顿。等到电闸推上,奶奶见我鼻青脸肿、满脸是血,气的浑身发抖。她命这些堂表孙辈排成一行,让大家自首。结果等了半天,无人招认,奶奶见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鸡毛掸,把每人的手心轮番抽了一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她老人家眼里,我几乎是完美的存在,所以不允许任何人气我伤我、包括我的父母。</p><p class="ql-block">奶奶没有进过学堂私塾,但说起话来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上小学第一天,父亲就要求我每天写一篇日记。对此,我后来专门备了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奶奶的至理名言,以便为每天的日记提供写作素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身材娇小匀称,很爱干净、也爱美。玉兰花和栀子花开的时候,经常各买一串挂在胸前,那是任何品牌的香水都无法替代的芳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摄于1972夏,在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b></p> <p class="ql-block">我打小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学习唱歌弹琴。5岁开始登台演唱,经常很晚回家,奶奶总是站在路口等我。南昌的夏天炎热难耐,夜晚睡觉时,奶奶的大蒲扇不停地对着我摇呀摇、甚至困了打瞌睡手也不停。奶奶还是个非常善于表达情感的老人,总是把我拥在怀里念叨着:我的心肝宝贝、我的小毛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曾被错划成右派——怀才不遇的他,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每逢星期天,他总要到奶奶家,检查我的作业和学习音乐的进度,时常严苛到不近人情。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就带着我跑到邻居家躲避。父亲曾多次想把我领回自己家教养,奶奶几乎以死相逼,才让父亲不得不妥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物资短缺,家家都不宽裕,奶奶却每天单独给我订了份鲜奶。尽管我从小对牛奶过敏,喝奶时老想吐,但奶奶仍逼着我喝,称喝习惯就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的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出发前一天,奶奶会给我买好多零食,足够七、八人吃。她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慷慨大方才能美名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读小学起,就经常到广播电台录歌,偶尔也参加电视台的录制。那个时期,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节目,常播放我唱的歌。而每当收音机里传出我的歌声,奶奶总是开心地听着、哼着……这,无疑成了她最骄傲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5岁上小学,15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需要搬到学校宿舍住。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奶奶,出发之前,她很严肃地给我谈了有关成年人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说,读大学慢慢会有男孩子追求你,如果你正好也喜欢对方就可以发展,但有两件事千万不能做,因为这是女人的底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那些年,我们这代人从未接受过性教育,所以令我感到十分紧张。奶奶不紧不慢的说,第一是不准男人亲嘴,只可以亲脸。我不解地问,为啥?奶奶说,亲嘴时口水会把种子带到嘴巴里,然后肚子里就有宝宝了,吓的我倒吸一口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第二是什么?我急切的问。奶奶回答,第二是不准男人摸你的胸。我问万一摸了会有什么后果?奶奶绘声绘色的威胁道,只要摸了一次,整个胸就会松松垮垮掉进肚子里去!15岁的我,对这番性启蒙教育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初恋时被噩梦惊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抽水烟,喝自己酿的米酒,她活了90岁。弥留之际我正在北京的“二炮歌舞团”当文艺兵,期间两次病危通知,要我速回。可奶奶一看到我,病就好了一半。见她老人家恢复了精气神,我又返回了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曾说,一个人即将离世前,会以某种方式向他喜欢的人告别。所以,当奶奶真的离去的那天,她来到了我在北京的梦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屈指一算,奶奶往生已有36个年头了,我对奶奶的情感超越了所有亲人和父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伟人逝世时,我随江西红代会宣传队在赣州演出。消息传来,老师同学们哭成一团,我却没有眼泪。老师问为啥不哭,并开导我:就当你最爱的父母走了。可我,努力了半天还是没有眼泪。老师进一步启发我,你最爱的人是谁?我说是奶奶,她马上说,那你就想象奶奶没了——话音刚落,我已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摄于1983年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徐霞二十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此刻,夕阳西下,玫瑰色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奔驰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一幕幕稍纵即逝的景色,仿佛又回到了与奶奶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心中不由升起一首似曾相识的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歌声悠悠——40年前由台湾著名歌手苏芮原唱的经典名曲“酒干倘卖无”,恰似奶奶酿的米酒。扑鼻的酒香,随着飞速的列车、乘着歌声的翅膀,飘向奶奶的在天之灵、溢满了诗和远方……</p> 编辑制作: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