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游之官鹅沟、腊子口

莫识丁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2日上午,我们来到【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这里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此外公园内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余人,保留着独特的服饰、风俗。</p> <p class="ql-block">官鹅沟景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郊,由官珠沟、鹅嫚沟、雷古山等核心游览区组成,东西长49千米,南北宽17千米,总面积达6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75.1%,有20余处形态各异的湖泊,10余处瀑布。景区内的鹿仁古寨、阴坪寨、新坪寨等具有特色的民俗村寨保存完好。官鹅沟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层峦叠嶂、幽谷纵横、古树参天、松柏吐翠、碧波荡漾、飞瀑流云、绿荫蔽日、凉爽惬意,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是摄影家眼中的“小九寨”。峡谷两侧山势陡峭,山崖上有很多瀑布飞流直下。</p> <p class="ql-block">视频:官鹅沟(1)</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盘龙峡(一线天与之字形峡谷)</p><p class="ql-block"> “之”字形峡谷景观:一正断层切穿三叠纪板状灰岩。在东﹣西拉张和“X ”共轭斜向张性剪切作用下,岩层沿二个“X ”共轭解理方向滑塌,形成据齿状断层崖壁,并派生出来回转折的“之”字形峡谷。峡谷漫长而幽深,归属山地嶂谷型地貌。</p> <p class="ql-block">龙涎瀑</p> <p class="ql-block">虎啸瀑</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景观:因峡谷生成于张性断裂,从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两侧谷壁自下而上近于平行,呈波浪状“之”字形弯曲,直达谷顶,方见一线天空。在谷中,游人行进时,总感觉面对悬崖峭壁阻挡,以为不可通行。然而,当抵达崖壁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宽阔游道突然呈45度角拐弯通向前方。峰回路转,妙趣横生,好似步入仙境,如诗如画。古人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p class="ql-block">视频:官鹅沟(2)</p> <p class="ql-block">排队上吊索桥</p> <p class="ql-block">惊险、刺激!胆要大、心要细!手抓紧、脚踏实、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下午乘车前往【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腊子口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腊子乡,为峡谷隘口,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地势险峻,两侧为陡峭石崖,隘口长约30米、宽8米,下方有腊子河及木桥栈道,形成“一夫当关”之险要地势。</p><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此地,通过正面强攻与迂回战术突破国民党守军防线,经两天激战攻克天险,为北上开辟通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而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处胜迹。游人在此缅怀先烈,追思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周边保留木桥、栈道等长征遗迹。1993年,由迭部林业局出资重建。</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长征发起地</p> <p class="ql-block">视频: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茨日那毛泽东旧居】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毛泽东曾居住在该村一幢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向腊子口挺进。</p> <p class="ql-block">旺藏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茨日那村红色守护者】</p><p class="ql-block"> 桑洁自己也记不清这些年来自家老屋究竟来过多少游客,更记不清自己曾向游客介绍了多少遍当年长征时毛主席在老屋住过的情况。因为1935年毛主席和红军曾在他家住过,现在他的家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从爷爷那辈算起,桑洁一家三代人守护着当年毛主席住过的这座小二楼,守护着他们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俄界会议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935年9月13日,毛泽东和红军来到旺藏后,一军团住在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在这里,毛主席向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面授了“在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如今,毛主席曾经住过三天三夜的地方﹣﹣茨日那村的一座二层小楼,成为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瞻仰的红色圣地。</p><p class="ql-block">桑洁是听着毛主席和红军长征的故事长大的,家里保留着一家三代多年来收藏的红军当年的物品﹣药箱、瓷碗、牛皮公文包等。爷爷格让把小木楼传给了父亲阿仓,父亲又传给了桑洁。读过中学的桑洁知道这栋房子的特殊意义,像祖辈一样,发自内心地呵护它。“无论如何老屋不能丢下,这是当年毛主席住过的地方,父亲说了,要守好这里。”</p><p class="ql-block"> 1983年,桑洁的父亲阿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嘱咐桑洁要守护好毛主席旧居。当时的那一幕,桑洁说他一辈子都忘不掉。现在,桑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护旧宅并当讲解员,旅游高峰期从早上8点开始就不断有人前来参观,送走一拨又一拨,桑洁忙得像个陀螺,虽然只是义务讲解员,但桑洁很认真,他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毛主席和茨日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晚住藏巴拉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