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东上河口国门及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2025.06.26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丹东上河口国门,巍然屹立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上河口镇,雄踞鸭绿江铁路桥中国一侧桥头,横跨铁路线,气势恢宏,庄严壮观。这座高达14米、跨度同样为14米的国门,不仅是我国与朝鲜边境线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国门建筑,更是连接两国友谊与历史的重要地标。自2016年8月由沈阳铁路局精心打造并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该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吸引了众多游客。然而,部分游客也反映,景区内部分景点存在收费现象,期待未来能推出更多免费或优惠的游览项目,让更多人走近这段光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句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后勤保障部队最真实的写照。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条运输线不仅是物资的生命线,更是胜利的保障线。它见证了无数英雄在敌机狂轰滥炸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壮烈身影,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奋起、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钢铁意志。</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共消耗各类物资高达560万吨,庞大的后勤需求背后,是一条条被反复摧毁又迅速修复的运输线。敌军空军累计出动超过104万架次,日均近800架次,最高峰时竟达2400架次,投弹总量高达69万吨,轰炸密度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仅在铁路线上,敌军投下的炸弹就多达19万枚,合计10万吨,平均在我方交通线上每7米就有一枚炸弹落下。面对如此惨烈的空中封锁,我军军事交通部门、志愿军运输与铁路部队,以及广大援朝铁路员工,英勇顽强、艰苦奋战,成功挫败了敌军“重点轰炸”“集中轰炸”“绞杀战”等一系列封锁企图。他们创造了“随炸随修、此炸彼通”的奇迹,构筑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也正是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形成了“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的铁律,以及运输、抢修、防护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模式,为我军军事交通史书写下光辉的一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