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西域

胡楊林

<p class="ql-block"> 二、神奇的吐鲁番</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既有火焰山炽热如火的壮丽奇观,又有葡萄沟绿意盎然的勃勃生机;既是丝绸路上的文化宝库,承载着坎儿井等千年历史遗迹,又是瓜果飘香的“葡萄圣城”,用甜蜜的果实诠释着“火洲”背后的丰饶。</p> <p class="ql-block">这里烈日与清泉共存,沙尘与绿洲相伴,维吾尔风情与多元文化交融,仿佛将大自然的极致、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绚烂都浓缩在这片盆地之中‌‌。</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清晨7:30,我们从哈密市区启程。约15分钟后,车辆驶入连霍高速。沿高速公路行驶362公里后,转入沪霍线(G312国道)。途经火焰山大桥后,沿西游路继续前行2公里,便抵达火焰山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名满天下的火焰山风景区,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古丝绸之路北道。火焰山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山长98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青龙嘴海拔831.7米。</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被称作热极。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82.3℃;温度在35℃以上的天气每年有100多天,高于40℃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40天左右。所以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烙熟面饼”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西游记》中火焰山拍摄的原型地。历史上玄奘西行途经的高昌古城,就在火焰山脚下。曾是唐代西域重镇,玄奘在此停留讲经弘法。现存夯土城垣与佛教石窟,勾勒出古丝绸之路商贸鼎盛的图景,也见证了佛教文化沿天山廊道东传的千年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唐代文献中,称火焰山为“火山”‌。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 绝。”明代大诗人陈诚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火神)。”这些诗篇都是对火焰山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阳光像融化的金箔倾泻而下。我们的车刚停稳在景区停车场,车门开启的瞬间,裹挟着沙砾的热浪便汹涌而入,就像打开蒸笼的刹那。火辣辣的热气灌满了整个车厢。</p> <p class="ql-block">付贵生夫妇赞助的白色遮阳帽,此时配上了用场,在头顶连成一片雪原,防晒衣拉链咬住每个人的下巴,女人们用口罩在脸上遮盖得严严实实,只剩如黑曜石般的眼睛再闪动。游伴们提着水杯,撑着遮阳伞,踩着滚烫的地面走向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入口处,刷身份证即可免费畅游。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条50米长的西游文化长廊,两侧墙壁上浮雕与壁画错落分布,“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经典故事跃然眼前。虽经岁月浸染,浮雕的彩绘泛起斑驳,但那金箍棒舞动生风的齐天大圣、白龙马前行的唐三藏、钉耙扛肩的笑面八戒,依旧保持着86版《西游记》荧幕上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走,是火焰山地理文化厅,中间有个微缩的火焰山沙盘,直观呈现火焰山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边环境。</p> <p class="ql-block">四周墙面采用壁画、浮雕及文字说明,系统展示吐鲁番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文化及历史脉络,突出其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与其相邻的是高昌名人厅,主要陈列了14尊历史人物雕塑,如高昌国国王居博雅、唐代高僧玄奘、北宋旅游家王延德、明朝外交家陈诚等‌。这些人物对高昌地区的政治、文化、农业及外交等领域有突出贡献。同时通过浮雕、老物件和图文展示了高昌古国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外国探险家展区,展示了历史上到访过火焰山的外国探险家。如俄国人雷格尔,以及那些外国掠夺者的泥像,如俄国克列门子、德国冯·勒柯克、英国斯坦因等‌。</p> <p class="ql-block">在9000平方米的地宫中,最热闹的当属巨型温度计展示厅。一根形如金箍棒的青铜温度计,巍然耸立在地宫中央——12米的鎏金柱身(直径0.6米)虽不及原著“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夸张设定,却以震撼的体量感成为必打卡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熙熙攘攘挤满了人群,都争着与这神奇的金箍棒合影。我们当时看到的地表温度巳经达到60℃,乔谏呈为记录下这一红色刻度,排除干扰,费尽心思。在夏季,实时显示地表温度常常超70℃,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国家领导人留影厅,在休闲购物中心稍作停留,随后,从阴凉的地宫转向灼热的地表。远处,赤红的火焰山如烈焰翻滚,将空气蒸腾出扭曲的热浪;近处,“铁扇公主”执扇而立、“牛魔王”怒目圆睁、“孙悟空”金箍棒斜指苍穹的雕塑群栩栩如生,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近距离目睹了沙盘烤制鸡蛋的奇妙景象。从“地热烤箱”里飘出的焦香味,确实让人有些嘴馋。</p> <p class="ql-block">游伴们的脸个个晒得像“关公”。拍照的手机巳发出机体过热的警示,视频画面摸糊看不清人与景。在40℃多度高温下,实在无法继续游览,便匆匆回到车上。</p> <p class="ql-block">这时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维族小伙子,守侯在车前,就像一位猎人,紧紧盯着我们这些“猎物”。他介绍我们去葡萄沟玩,承诺免过卡费,但条件是必须到他们的农家乐就餐。</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风景区,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绿洲,以盛产葡萄闻名。当地维吾尔人称之为“布依鲁克”,意思是“长着又多又好葡萄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产地。从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证,当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在3000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区内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9000余名维吾尔、回、汉等农民。</p> <p class="ql-block">布依鲁克河(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此处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沟内葡萄园面积超400公顷,种植无核白、马奶子等近百个品种,年产葡萄6000余吨,被誉为“世界葡萄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葡萄沟风景区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3年4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誉;2025年5月1日起,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将正式取消每人60元门票。</p> <p class="ql-block">我们按照维旅小伙子所给的线路,离开了火焰山,沿‌沪霍线(G312国道)‌向西行驶,将要进入支路时,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维族男人接应我们,途经几个转弯路后,抵达葡萄沟景区村口。</p> <p class="ql-block">他打通景区村口守门人员,把我们交给两位骑着摩托的小男孩儿,一位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另一位长脸略瘦些,大约有十一、二岁,都十分可爱机灵。带着我们又是几个转弯,终于到达目的地。整个过程如同电影中敌战区转移般的紧张刺激。</p> <p class="ql-block">小伙子的爱人是位三十多岁的孕妇,挺着浑圆的肚子,眼角笑纹里盛着甜蜜。主动过来与我们打招呼,并把我们带到她家用葡萄架搭成会客厅。厅子宽敞凉爽放着七八原木桌子,紫莹莹的果穗垂在头顶,举手可得,这里确实是一个令人喜心悦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落座后,主人用大西瓜招待我们。因为新疆西瓜沙地种植,昼夜温差大,瓜甜如蜜;并且汁多酥脆,自带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很快两竹盘西瓜,吃得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此时,高永光和张国华走进厨房,因为这里的饭菜价格过高,于是,给每人点了一碗30元的汤面,又点了一大盘150元的烩肉面,以此来兑现我们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在饭桌旁边,是一个出售葡萄干的小棚子,里面摆放着品种繁多的葡萄干。等饭的工夫,女人们开始选购葡萄干,每个家庭3~5斤不等,都是回去送家人亲戚朋友的。</p> <p class="ql-block">饭罢,我们离开民俗村,走进葡萄沟风景区。漫步在千米葡萄长廊里,感受藤蔓拱廊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长廊右侧,有一个观景台,可登高俯瞰万亩葡萄园。葡萄沟内有达瓦孜风情园、阿凡提庄园等多个园区。大家在布依鲁克河瀑布‌前打卡拍摄,这是雪水形成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瀑布旁边是百年夫妻树,两棵桑葚树根系相连,象征爱情,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出游的夫妇都乐意来这里合影留念,讨个好彩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游赏景时,一位托着葡萄篮的维族姑娘塑像映入眼帘。她静立于三面镂空花墙前,光影透过墙孔洒在雕塑上,仿佛与背后的土坯晾房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在吐鲁番的烈日下,这些晾房如蜂巢般遍布田间。借助穿堂风将葡萄凝成蜜糖,锁住绿玉般的色泽与沁人的甜香——这是丝路千年的智慧,更是大漠戈壁中最生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葡萄沟,乘车前往坎儿井景区。40分钟的车程里,沿途的戈壁风光如画卷般展开,炽热的阳光洒在车厢,仿佛仍在回味葡萄沟的甜蜜。</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独特的‌地下水利系统‌,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奇迹之一,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核心功能是通过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的巧妙组合,将天山冰雪融水引入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解决当地极端缺水问题‌。</p> <p class="ql-block">全新疆有坎儿井1784条,总长5272公里。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哈密等地,而吐鲁番就有1237条坎儿井。目前,仍有169条坎儿井保持水流,年径流量1.1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约6.49万亩‌。</p> <p class="ql-block">坎儿井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张骞出使西域时,吐鲁番已因坎儿井水利系统而繁荣‌。</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景区后,首先前往 ‌《坎儿井博物馆》‌ 。馆内通过沙盘、实物、图片和模型生动展示了坎儿井的结构、分布与功能。这座被誉为“地下长城”的水利奇迹,在此得到全面而生动的呈现。此外,游客还能深入了解坎儿井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向左转过弯,在步道右侧可以看到一眼游客可参观的竖井。竖井是开挖暗渠时,用于出入和通风的通道。通常每隔20-30米挖掘一眼,深度因地形而异,浅则几米,深则可达数十米,堪称坎儿井工程中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探秘地下暗渠有两种方式:一是乘电梯直下直上;另一种是徒步深入暗渠,再乘电梯返回地面。我们选择了后者——唯有浸湿鞋底的渠水、躬身倾听的回响,才能触摸到古人凿石为脉的智慧与血汗。</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为坎儿井镀上最后一层金辉,我们已启程奔往乌鲁木齐。原计划入住国际大巴扎附近的酒店,夜览霓虹灯下的西域风情,奈何车流如织,只得辗转至稍远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复盘这一日,火焰山的炽热、葡萄沟的绿浪、坎儿井的清流……吐鲁番以它的神奇,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馈赠,密密缝进旅人的记忆。故以"神奇的吐鲁番"为题,权作对这方土地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撰稿人:任建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制 作:任建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摄 影:乔谏呈、或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