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与“拍马”游记——“凉都”六盘水【2】

花芝·肆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aj4wid" target="_blank">“跑马”与“拍马”游记—— 盛夏中的马拉松【1】</a></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间:7月21日14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点:六盘水水城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气温:24度</b></p><p class="ql-block">“真凉快啊,人真多啊!”——24、5度的林荫下挤满了避暑客,川普渝普粤语混杂,汉服与苗裙交错——六盘水这座避暑天堂,将夏日的清凉化作民族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六盘水——六、七、八三个月的平均气温19度,依托这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资源,贵州六盘水,被誉为了“中国凉都”,吸引了各地“候鸟”与游客来这里消暑旅游。</p> 这里还有夏季马拉松——“六马”,更是将消夏避暑活动推向了高潮。许多马拉松跑友、外地游客纷至踏来,只为亲临凉都体验“清凉世界”里的奔跑是何等的舒爽、惬意,或者一睹马拉松比赛的非凡热闹。<br> <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成都,天天36、7度高温,如蒸笼般闷热,除了日头在楼宇间徘徊不去,还有包裹在周身粘稠的湿热让人崩溃,我要去拍“六马”,我要去凉都。</p> <p class="ql-block">在六盘水待了四天,前两天忙于拍“六马”,后两天开启了我们的凉都之游。</p> <b><font color="#ff8a00">水城古镇——</font></b> 水城古镇位于六盘水市中心,有280年的历史,因形似荷叶浮于水面而又别称“荷城”。水城格局不大,沿街店铺与青石板路,与其他地方所见并无二致,古镇上最惹眼球就是“天下第一烙锅”的大招牌。六盘水甚至贵州这边除了满街羊肉粉,余下的就是各种烙锅了,这里就没有烙锅解决不了的问题,饿了,累了,乐了,痛了,烙锅一通煎烤煮,一切Ok。 信步穿过石巷,顺着木栈道踏入凤池园,仿佛入了江南园林!沿湖栈道蜿蜒如带,贯通整个园子,柔长绿柳垂拂水岸,石拱小桥玲珑倒映,水波不兴处,更觉清凉沁骨——暑气于此,竟被这盈盈一水悄然收尽,人便在这份宁谧的水光里,得享浮生半日之闲。<br> 你瞧,成都来的老大爷,坐在树荫下慢悠悠地拉着二胡,那调子悠悠扬扬的。旁边,重庆的老爷子正拿着大毛笔,蘸着水在地上写字呢,笔画龙飞凤舞,可有气势了。玉带桥上,那个讲粤语的姑娘正跟男朋友腻歪着,含情脉脉地说着悄悄话。栈道那边飘来的口琴声,轻轻柔柔的,混在一起,听着就让人心里特放松。在这儿避暑的人啊,真是各有各的乐子,舒坦自在。 凤池园的另一侧,悄然矗立着是<b><font color="#ed2308">三线建设博物馆</font>。</b> 博物馆的外观类似工业厂房,没有亮丽的颜色,也没有时尚的造型——朴实厚重。<br> 走进三线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三线”的雕塑,它融合了“煤、电、钢、材”等元素,仿佛一座时空之门,引领每一位访客穿越回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br> “三线”——一个有着特殊历史烙印的名词。1964年,面对国际局势紧张,毛主席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三线指云贵川等西部纵深地带),旨在将工业布局向内地转移,备战备荒。 “三线建设”也就应运而生,国家将很多项目建在或者迁移到三线那些不发达的穷乡僻壤地区,跨度达三个五年计划。<div>  四川、贵州是三线建设重点区域,<font color="#ed2308">四川的攀枝花成为当时的钢铁基地,</font>(攀枝花也有一个三线博物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参观);<font color="#ed2308">六盘水因煤炭资源丰富,成为成为当时的煤炭基地</font>。<br></div> 六盘水三线博物馆主要由主楼博物馆、三线工业体验馆及三线广场、思源广场等组成。博物馆以实物与科技融合生动再现了三线岁月——那些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数百万的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建设者们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背井离乡,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上千座工矿、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br> 博物馆中展出的那些斑驳的图纸、粗朴的工具、泛黄的照片,都无声地诉说着那代人以血肉之躯对抗荒凉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对三线建设评价莫衷一是。<br><br>有人说“三线建设”横跨三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改变了局部地的工业结构和经济状况;<br><br>也有人说,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主要目的搞的,花了这么多钱,既然大规模战争没有打,说明当时决策有误;况且在当时资金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将那么多资金用于基础条件极差的三线地区和国防工业,远不如当时用于沿海地区和民用工业的经济效益高。 我当然没有资格和能力评判三线建设对错,只知道长达15 年的三线建设,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是延续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br><br>试想没有当年三线人餐风饮露的拓荒,何来今日六盘水的繁荣与清凉?没有“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何来今日挺立东方的工业根基与国防屏障?<br> <font color="#ed2308"><b>时间:7月22日<br>地点: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br>气温:24度</b></font>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六盘水待了四天,入住在明湖师院附近。这儿距马拉松起终点“人民广场”大概就是2km。出门就是公园,跑个步,吹个曲都正好,如果住得离市区太远,条件可能不尽人意,太近,嘈杂堵车,房费又高。</p> 明湖湿地公园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国家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中国凉都”地标性建筑之一。它很宽,规划面积达197多公顷(大约3000亩),我逛了两次也没有逛完。湿地公园由人工库塘湿地,水城河河流湿地和喀斯特小山峡等等组成。 <p class="ql-block">六盘水最高学府——六盘水师范学院也在景区内,这学校应该是贵州最美的学府吧,不知道能不能读出最好的书?师院附近的那座1km多长飘带一样钢构桥,很有特色,走在上面尤如行走在空中飘逸着的彩带上,桥下是清澈的湖水,周围的山峰、高楼倒影在湖中,真是有如入仙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明湖公园的核心景区在“瑶池”,距师范学院2km多。瑶池,一见这个名字,是不是就想起了天宫的西王母了?</p><p class="ql-block">到了一看,哪有什么西王母,不过就是一泓平常水库,由窑上水库和龙贵地水库组成,是六盘水的后备水源地。景区宣传说,这湖水,晴天波光粼粼,雨天雾气腾腾,四周山峦起伏,常年云遮雾绕又鸟语花香,应该是西王母理想隐身地,所以名曰“瑶池”。</p> <p class="ql-block">小雨中的瑶池,湖水碧绿,山色葱茏,云雾流动,确有几分仙境味道,只可惜我们皆俗人,只觉得那5.5km的环湖塑胶步行道甚是喜欢,小路弯弯,清新宁静,是一个跑步锻练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明湖湿地公园还有一个世界之最——梅花山索道,全长9.91km,世界上最长同路径山地索道,坐完要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听说坐上这索道,沿途可以纵览喀斯特山脉、峡谷、湿地、湖泊、城镇等多元景观,坐在缆车里,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如果遇到淡雾天气,群山若隐若现,意境更是梦幻。</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尝试,人多,没耐性排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间:7月23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点:阿西里韭菜坪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气温:19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r></b></p><p class="ql-block">离开六盘水,我们特意还去看看推荐的打卡景——阿西里韭菜坪景区。</p><p class="ql-block">50多公里的山路,终于到达,孰料天公不作美,韭菜坪竟被重重雨雾围困。举目四望,唯见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传说中的云上花海与连绵峰峦尽隐于无形,犹如跌入了一场混沌大梦,只得对着茫茫雾障叹叹叹。</p><p class="ql-block">罢罢罢,还是去六枝特区看看。</p> 六盘水在变化。半个多世纪前,它靠地吃饭,因煤而兴,崛起为一座工业小城;半个世纪后,它又借力凉爽气候,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城市里高楼拔地而起,焕然一新,然而, 大片老旧建筑与设施依然矗立在繁华背后,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治理待提升的问题依然明显; 尽管街头的米粉和烙锅热气腾腾,但饮食结构单一、选择不足的短板依然突出。<br><br><font color="#ed2308"><b>————六盘水的转型之路,道阻且长。</b></font> 20250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