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 <p class="ql-block">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新馆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22个现代化展厅。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当你站在这些文物面前,会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敬畏!</p> 三层:15展厅 <p class="ql-block">15展厅:红山文化白玉猪龙,造型为猪首龙身,体现先民对猪(象征丰产)、龙(象征神性)的崇拜融合,是研究红山文化宗教信仰、艺术审美及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实物。</p> <p class="ql-block">震撼于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的白玉猪龙造型古朴神秘,是中华文明早期的重要象征。这些文物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让人直观感受到辽宁地区悠久的文明起源,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p> 16展厅 <p class="ql-block">16展厅:饕餮纹大圆鼎:是禁止出境文物,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卷体夔纹蟠龙盖罍:年代为西周早期,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北洞村窖藏坑。器盖上盘踞着一条头上长有两只角的蟠龙,龙首昂起,双目凸出,双足前踞,背部铸有立棱;器身侈口短颈,圆肩,敛腹,高圈足,肩部两侧有兽形器耳,兽耳里面套了一个环,称为“兽耳衔环”。该器物造型独特、工艺精美,代表了西周造型艺术的极高水准,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交流以及青铜器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惊叹于工艺的精湛</p><p class="ql-block">卷体夔纹蟠龙盖罍等青铜器,其精美的纹饰和铸造工艺令人赞叹。这些文物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审美追求。</p> 17展厅 <p class="ql-block">17展厅:花树状金步摇:是慕容鲜卑文化的典型代表,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体现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特征,是辽宁省最早发现的慕容鲜卑金步摇遗物。</p> <p class="ql-block">鸭形玻璃注:为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墓的出土文物,是十六国时期北方玻璃工艺的巅峰之作,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惊叹于工艺之美</p><p class="ql-block">辽代文物融合了契丹民族特色与中原文化元素,如鸭型玻璃注造型独特,玻璃工艺精湛;花树金步摇的金饰工艺细腻,体现了高超的金属加工水平。这些文物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让人感叹工艺之美的传承。</p> 19展厅 <p class="ql-block">19展厅:定辽大将军铜炮是明代晚期的重型火炮,是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1952年,考古人员在兴城古城西南角城墙倒塌的砖石堆下发现此炮,是存世定辽大将军铜炮的唯一实物,见证了明清战争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炮身铭文和铸造工艺,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p><p class="ql-block">作为辽宁地区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展厅让观众对辽宁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p> 二层:9展厅 <p class="ql-block">9展厅:展出从早期到明清时期的铜镜,通过精美的纹饰和图案,展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例如明代“五子登科铭文镜”,寄托了古人望子成龙、家族兴旺的美好期望。</p> <p class="ql-block">沉浸式体验古代生活</p><p class="ql-block">展厅通过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观众可以想象古人对镜梳妆、整理衣冠的场景,感受古代生活的细节,增强对历史的代入感。</p> 10展厅 <p class="ql-block">10展厅:中国古代货币展</p><p class="ql-block">全面展示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货币发展历程,涵盖不同朝代的货币形制、材质和铸造工艺。如新莽“契刀五百”,是王莽时期币制改革的产物,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对现代经济的启示</p><p class="ql-block">观赏过程中,观众可能会联想到现代货币体系的演变。从实物货币到电子支付,货币的本质始终是“通有无、利交易”,而古代货币的创新与变革也为现代金融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p> 11展厅 <p class="ql-block">11展厅:鸡冠壶是辽代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型之一,源于契丹游牧生活中的皮质容器,后以陶瓷烧制。壶身扁宽,顶部有鸡冠状凸起,部分保留皮囊的穿绳孔或仿皮扣痕迹,体现了契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特点。</p> <p class="ql-block">历史之重</p><p class="ql-block">陶瓷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瓷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能直观感受到不同朝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传承和民族交融。例如辽代的鸡冠壶,融合了契丹游牧文化和中原陶瓷技术,体现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p> 13展厅 <p class="ql-block">13展厅:展览主题</p><p class="ql-block">以中国历代玺印为核心,涵盖官印、私印、吉语印、肖形印等多种类型,展现玺印在政治、文化、艺术领域的功能与演变。</p> <p class="ql-block">展览意义</p><p class="ql-block">帮助观众理解玺印作为凭信工具与艺术载体的双重属性,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篆刻艺术在历史传承中的独特地位。</p> 一层:6展厅 <p class="ql-block">6展厅:</p><p class="ql-block">精美的玉器工艺:展出的明清玉器展现了当时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如细腻的雕刻、精湛的琢磨等,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p><p class="ql-block">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的玉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又有创新发展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审美享受</p><p class="ql-block">明清玉器的造型多样,既有庄重典雅的礼仪用器,也有精致小巧的文房雅玩,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日用器具。它们的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既体现了皇家的威严与奢华,也展现了民间的质朴与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p> 7展厅 <p class="ql-block">7展厅:为明清瓷器精品展,该展厅展示了明清时期各种精美的瓷器,如【清雍正窑变红釉石榴尊】!器型仿石榴果实,外折五瓣花形口沿,长颈、溜肩、鼓腹。通体施窑变釉,以红色为主,釉色流淌交融蓝、青、紫等色,如晚霞绚烂,釉面自然垂流形成独特肌理,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粉彩花蝶纹玉壶春瓶</p><p class="ql-block">瓶身绘制粉彩花蝶纹,色彩淡雅,绘画细腻,体现了明清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工艺和审美风格。</p> <p class="ql-block">总之,辽宁省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化与激发思考的空间。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艺术追求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