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传统宗族制三堂文化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学堂文化(教人 读书明理)、祠堂文化(教人 敬天法祖)、中堂文化(教人 仁义孝悌)称之为“三堂文化”。</p> <p class="ql-block"> 学堂文化学而优则仕学堂。从夏代开始的校、殷商的庠(xiang)、周代的序、先秦的国学、乡学到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以及魏晋时期的太学、国子监,直到唐宋明清时期的书院,这些不同时期的不同名字,代表着当今“学校”这个称呼,期中不乏高等学府。学堂是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之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很注重培养人才,不同时期有门类众多的教材从不同层面来教育培养学生。其中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学教材是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教材,并且还是紧接在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启蒙阶段之后的读写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教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祠堂文化祠堂敬天法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祠堂是一个宗族的家庙,以供奉和祭祀祖先和先贤之用。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甚至驱逐出宗祠,祠堂能说是一个家族的法庭。如今,祠堂在我国南方,如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保存较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堂文化中堂仁义孝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堂之说起于唐。唐、宋两代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随称宰相为中堂。宰相办公的地方,自然是位置显赫,中堂也就成为厅堂中地位最为尊贵的位置。现代人家中的客厅好比过去的厅堂,我们的电视墙位置就是古人最尊贵的中堂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多将中堂最尊贵的位置用来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表达着尽人事、听天命、重人性、富人情、薄功利、尚气节的民族精神,表达着生有所养,死有所祀;祀其鬼魂,怀其先德;慎终追远,木本水源的伦理观念,表达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处世哲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堂文化以三个度将知识、理念、信仰注入人的思想、精神和血脉,来教育、滋养、引领人的一生,让人明事理、知廉耻、懂敬畏。儒家所提倡修、齐、治、平,当以修身立人为先,顾“三堂”文化当属我国传统育人之根基!我民族文明思想之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的我们应知三堂文化、懂三堂文化并践行三堂文化之精华,更应将三堂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辈之人都成为有德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房间,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书写着“中国文化 孝文化”字样,两侧有对联,内容为“父母之所慈尔敬之”和“父母之所孝尔爱之”。房间内摆放着两把传统的木制椅子,椅子旁边有一张小几,整个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这间古色古香的房间,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老屋。那时,爷爷总爱坐在中堂的木椅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书,偶尔抬头看看墙上那幅写着“孝”字的书法作品。他常说,孝是立身之本,做人要从孝开始。</p><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老屋早已翻新,但爷爷的话一直记在我心里。那副对联“父母之所慈尔敬之,父母之所孝尔爱之”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每当看到它,我都会想起爷爷坐在那里,轻声念着“孝文化”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或许,这正是中堂文化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供奉牌位的地方,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从学堂到祠堂,再到中堂,三堂文化像一条无形的线,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我时常觉得,传统文化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副对联,甚至是一句简单的话,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温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温暖的细节,一代一代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