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长河(宋津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81346919</p><p class="ql-block">图片: 自拍</p> <p class="ql-block"> 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了社会上一些人身带残疾。这些人的人生道路上写满了艰辛和坎坷。但是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不屈服于命运对他们不公的安排,负出比别人多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拼搏,去奋斗!让自己艰辛的人生历程结满了传奇的硕果!</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地处四川省的西南山区。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村里的小孩如果是遇上意外事故造成肢体伤残,或者患上灰质骨髓炎(小儿麻痹症),最终结局都是性命保住了,但是,落下了终身残疾。这群残疾人中,其中有三人不认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家电维修师王洪</p><p class="ql-block"> 王洪:汉族、男、一九七七年生、初中文化,四川省冕宁县和平村人。幼时患灰质骨髓炎,落下左腿残废后遗症。由于他自小身带残疾,颇受一些人的歧视和不待见。但是他身残志不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硬是在坎坷的前进路上闯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王洪是一个刻苦好学的好学生,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毕业后升入当时乡里的小学戴帽子初中,初中毕业后被西昌市机电校录取,入学第二年由于腿疾,学习、生活诸多不便,自动申请退学。</p><p class="ql-block"> 王洪退学后先后在本县城、西昌市、成都市等地多个行业中学艺。闯荡多年后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中专所学专业,进入家用电器维修行业拜师学艺,经过艰苦努力学成归来。当时我们村和临近的两个村都没有家电维修店,村民们的家用电器出了故障需要修理时,必须得乘公交车到十来里路远的复兴镇或更远的泸沽镇去修理。而像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体型较大的电器来回搬动、运输很不方便。于是王洪自筹资金在村边的国道108公路线边上,开了一家“锦程电器维修部”。这个店虽然小,但是肝、胆齐全,不仅维修家电,还兼营建筑小材料,摩托车、小货车等小零件。</p><p class="ql-block"> “锦程电器维修部”开业时,正赶上当时农村家电普及已经十余载,大多数村民们的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已经到了事故频繁发生的高峰期。锦程电器维修部这时应运而生,正好解决了村民们的这一困难。于是,不仅本村人的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后送来他店里维修,邻近的两个村的村民家用电器,出了故障也送到了他的店里维修。由于他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过硬的维修技术,让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王宏的维修店生意蓬勃发不仅方便了乡亲们,也踢开了王洪的创业致富、生活无忧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新铁艺的铁匠宋平</p><p class="ql-block"> 宋平,汉族,男,一九七二年生,小学文化,四川省冕宁县和平村人。幼儿时期患灰质骨髓炎,落下右脚肌肉萎缩病症。小学毕业后因这一病因辍学,随后进入铁匠铺学打铁。打铁活儿自古有三苦的说法,第一苦,常年同火炉“捆绑”倍受高温的洗浴。第二苦,那个年代铁匠铺鲜有除尘设备,铁匠们常年在充满铁粉和尘埃的空间里劳作,皮肤、鼻、口和肺部长期遭受到粉尘的侵蚀,最容易得矽肺、支气管炎等肺部病症。第三苦,铁匠在锻打烧红的锻件过程中,极易被满屋飞溅的铁沫火星烫伤。传统的铁匠活儿耗费体力就更不用说了,在没有引进汽锤设备之前,必须整天汗流浃背地挥舞铁锤。好多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宁愿去干担大粪的活,也不愿意去学打铁。而宋平竟然靠坚强的毅力,克服了身带残疾的不便坚持了下来。不用想都知道他在学艺过程中,不知道吃了多少常人忍受不了的苦,才熬到了出师之日。</p><p class="ql-block"> 出师时宋平开心的想,学了这门手艺算是保证了自己一辈子的“铁饭碗”,可以稍微歇口气了。然而行业竟争中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先进锻造设备的普及,宋平所从事的传统手工铁匠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临着歇业转行的危机。是转行还是坚守千辛万苦才学来的这门技术!宋平徘徊、彷徨、犹豫在十字路口。二零一四年宋平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手工“花纹钢工艺品”在国内外很受收藏家们的青睐。自己如果是将花纹钢制作这项技术攻克。在用花纹钢材料制作工艺品,说不一定能让自己传统的打铁技艺起死回生。</p><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宋平毫不犹豫地在网上,搜寻有关花纹钢的制造信息,得知制造花纹钢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就是将多块钢铁原材料经过反复地“炉火熔炼”粘贴,再经过上百次地折叠锻打而成。在这一制作过程中,宋平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前后花费了六年的时间,终于锻造出了符合国内外产品质量标准的工艺品“花纹钢”材料,并用花纹钢材料,制作出了第一批花纹钢工艺品及各种家用刀具。</p><p class="ql-block">随着他制作花纹钢工艺品技术的日趋成熟,他的花纹钢工艺作品在圈内和社会上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在二零一八年第七届中国(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得了二零一八年“工匠杯”工艺美术精品“铜牌”奖。二零二零年又在“百炼花纹钢”系列作品大赛上荣获首届“天府文创”大赛入围奖……</p><p class="ql-block"> 宋平不认命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谱写了灿烂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他的逆流奋进、勇于拼搏的精神直接影响到了家庭的下一代。他的三个子女都完完全全继承和发扬了他的这一精神,都考上了大学。老大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老二,今年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老三,今年读大三,立志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继续考研读硕……</p> <p class="ql-block">缝衣带补裤的巧手裁缝王伦</p><p class="ql-block"> 王伦.汉族,男,一九四六年生,四川省冕宁县和平村人。他八岁那年同小朋友一起打闹玩耍时遇外受伤,脊椎骨断裂未得到及时的医治,遗留下了严重的佝偻病症,完全丧失了重体力劳动的能力。小学毕业后因该残疾而辍学回家。六十年代王伦成人后,正处于社会动乱,农村经济萧条时期,农村人当时购买不起成品的衣物。老、中、青、幼人员的全年衣服全都釆用自购布匹,到裁缝店量身制作。王伦看准了缝纫这一行业当时的发展优势,并敏锐地预测到这一行业的兴旺至少会持续十多年的趋势。更有自知之明,认识到目前自己的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只能适合干这一行业。于是毫不犹豫地借钱购置了缝纫机、裁剪书籍等裁缝工具。开始了没日没夜地苦心钻研,历时一年多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掌握了缝纫这门技术。王伦的裁缝店最先开业时通告邻里“本店半费制作新衣、新裤,并免费给大家补衣、补裤”。由于服务态度好,收费合理,制作中又将传统的工艺精华,同流行的新款式相结合,不断地推出吸人眼球的款式。慢慢地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生意一天比一好,最终达到了缝纫小店生意兴旺,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前一个月,每天店里人来人往门庭若市。而且这门生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持续红火了十多年时间。当这裁缝手艺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在农村逐惭走向衰落时,王伦已经撑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成了家、改行做了其它行业。如今他苦尽甘来家庭幸福,儿孙绕膝,闲余弄孙,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们村三位身带不同残疾的人,跨入青年时期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认命、不服输,努力拼搏的从业事迹。他们的这种创业精神值得所有人借鉴、学习和发扬!在这里我诚心祝愿!每一位残疾人都身残志不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