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系列之四

常青

整理、演播:卞雅 美篇制作:常青<br>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乙化烈士简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p align="left"> 白乙化(1911年6月11日-1941年2月4日),字野鹤,满族,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经校方同意,保留学籍回家乡抗日。 </p><p align="left"> 1932年5月在家乡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任司令。由于他好穿白衣,指挥作战灵活机动,人称“小白龙”。 1935年参加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被誉为运动中的“虎将”。 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1941年2月4日,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br> 2014年9月,白乙化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3> <p class="ql-block">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林烈士简介</b></h3><div><br></div><div> 李林(1915——1940) ,福建省龙溪县人, 中共党员。李林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往大同,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div><div> 1938年春,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同年7月,牺盟会晋绥边工委成立,调任边委会宣传委员兼管边区地方武装。后当选为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公署委员。</div><div>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26日,在身负重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4岁。 </div> 2009年李林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br>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class="ql-block" align="left"><b> 抗日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b></p><p class="ql-block" align="left"><br>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一三淞沪战役”。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其中四行仓库保卫战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固守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实为420余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八百人”),为掩护主力撤退,他们不畏强敌、以少击多,坚守四天五夜,极大激励亿万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勇气。 <br> 201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谢晋元等八百壮士(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被追认为英雄群体。<br></p> <p class="ql-block"> <b>抗日英雄群体八女投江</b></p><p class="ql-block"><br>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乌斯浑河,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1986年9月7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