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黑龙江探美丽景色与历史文化

昌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昵称 昌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编号18196060</b></p> <p class="ql-block"><b>  八月二日至十一日,烟台市老战友蒋卫利夫人、退休职工聂国华跟随烟台众腾国旅游览了哈尔滨市太阳岛、黑龙江五大连池、松花江和中俄边陲小镇等名胜风景区,寻探美丽的黑龙江美景和历史文化,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留下了难忘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八月三日下午,聂国华等游客们乘坐烟台至佳木斯的列车到达黑龙江省美誉“冰城”哈尔滨市,下车后参观游览了这里的美景,探索历史文化名城的悠悠历史及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游客们了解到,冰城哈尔滨:东北腹地的璀璨明珠。在中国雄鸡版图的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坐落着一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它不仅是中国东北地区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更是哈长城市群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散发着独特魅力。</b></p><p class="ql-block"><b> 哈尔滨的行政区划格局清晰,下辖9个区、7个县及2个县级市,广袤的土地面积达53076.4平方千米,滋养着939.5万勤劳智慧的市民。当地方言隶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那带着浓浓东北韵味的语调,既透着豪爽,又藏着温情,成为这座城市鲜活的“声音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游客们 从地理视角看,哈尔滨的风貌与江河山川紧密相连。它地处松花江流域,坐落于松嫩平原东缘,同时又毗邻黑龙江省张广才岭西坡及小兴安岭南麓的中、低山丘陵区,地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境内平原辽阔,虽无巍峨高耸的大山系,却有平原与丘陵交织的舒缓肌理,松花江的蜿蜒流淌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灵秀之气。气候上,这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造就了“夏季短暂凉爽,冬季漫长寒冷”的鲜明特征,冬季的严寒虽带来挑战,却也孕育了独特的冰雪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游览探索得知, 哈尔滨的历史,是一部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厚重史书。早在22000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启了文明的曙光。殷商晚期,它是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帝舜时期起,成为肃慎族的故地;两汉和魏晋时期,隶属于扶余国;到了唐朝,又归入渤海国鄚颉府辖境。</b></p><p class="ql-block"><b> 公元1115年,哈尔滨成为金国上京路会宁府的辖地,作为金朝京畿重地,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更迭。元代时,这里是成吉思汗三弟帖木哥·斡赤斤家族的封地;公元1395年,归属明朝版图。近代以来,哈尔滨历经风雨,1932年曾被日本占领,直至1946年4月28日迎来解放,开启了崭新的历史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哈尔滨,早已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它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发展活力在此交融。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它架起了连接内外的桥梁;作为向北开放的门户,它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它不断涌动着智慧的火花;而作为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每到冬季,冰雕雪塑如梦似幻,吸引着全球游客,“冰城”之名享誉世界。</b></p><p class="ql-block"><b> 从远古的文明星火到现代的繁华都市,哈尔滨在松花江的滋养下,在岁月的淬炼中,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东北大地,续写着属于它的精彩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当大家来到太阳岛得知,该岛位于哈尔滨市松点北区境内,又称太阳岛公园,总面积88平方千米,其中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38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平方千米。太阳岛文化风情景区即传统意义上的太阳岛,包括太阳岛东、中、西三区,总面积7.05平方千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景区建于195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内最早建设的公园。太阳岛景区依托太阳岛,重点提升水阁云天、栖凤台、坐龙广场、松鼠岛、笨熊乐园、雪雕艺术园、冰雪艺术馆、俄罗斯风情小镇、东北抗联纪念园等景点,打造了集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于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07年5月8日,太阳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黑龙江省(市)第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占地721平方米是哈尔滨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6][12]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b></p><p class="ql-block"><b>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建设,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哈一百仓库,被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包围着。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圣·索菲亚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总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b></p><p class="ql-block"><b> 2007年,圣·索菲亚教堂景区被评定为国家EA级旅游景区。1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聂国华等游客们来到道里区中央大街,看到其全长1450米,宽21.34米,人行道面积12741平方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在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又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1986年,中央大街被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政府开始改造整治中央大街,并于1997年6月将其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2006年,中央大街被评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以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主要景点有防洪胜利纪念塔、马迭尔宾馆等。此外,中央大街还拥有西餐节、老街音乐汇等旅游文化活动。多部影片也曾在此地进行过拍摄、取景。</b></p><p class="ql-block"><b> 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于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7]2023年11月,中央大街被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中央大街先后获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防洪塔与斯大林公园在道里区,防洪纪念塔是斯大林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两者为配套设施。</b></p><p class="ql-block"><b> 防洪纪念塔位于斯大林公园内,是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塔高22.5米,塔身浮雕展现了防洪筑堤场景,顶部雕塑为工农兵形象,基座刻有1932年和1957年洪水最高水位标识。该塔是哈尔滨防洪历史的象征,夏季常作为游客打卡地。 ‌‌</b></p><p class="ql-block"><b> 斯大林公园始建于1953年,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全长1750米,以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和艺术雕塑著称。夏季可观赏松花江美景,傍晚音乐喷泉表演和合唱活动频繁,是当地人休闲的重要场所。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八月五日,聂国华同游客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五大连池景区,这景区占地总面积为720平方千米,距五大连池市区18千米,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有14座新老期火山群峰耸立,800多平方千米的熔岩,数百处自涌矿泉天然出露。新期火山喷发的熔岩,阻塞了远古河道,形成了5个溪水相连的串珠状火山堰塞湖,由此构成了“世界顶级旅游资源”,被科学家比喻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主要旅游景点有龙门石寨、老黑山、南北药泉等。</b></p> <p class="ql-block"><b>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风景区,是2003年10月1日设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馆藏藏品22件/套,举办展览10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们来到黑河卧虎山景区,得知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是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该火山锥形如俯卧的猛虎,因此得名“卧虎山”。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地质特点,卧虎山形成于约2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属于多次喷发的复式火山,海拔496.11米,拥有四个火口呈圈椅状分布,底部平坦。其喷发年代为105.3万至141.6万年前,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锥体底座面积最大、火口最多的火山之一。 ‌</b></p> <p class="ql-block"><b>  景观特色是自然景观‌:火山锥由黑色浮石、火山碎块组成,地貌独特,植被茂密。登顶可俯瞰五大连池湖区全貌,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 ‌非常吸人眼球。</b></p> <p class="ql-block"><b>  药泉山,又名极乐山,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市区西侧,底座直径550米,相对高度65.8米,海拔为355.8米。火山口内径230米,火山口深32米,火山口为圆形,因山下有多处能治疗疾病的药泉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药泉山喷发时间距今已有100万年,是五大连池较古老的火山之一,也是海拔最低的一座火山。山坡植被完好,种类丰富,代表花卉是漏芦。火山口建有寺庙,山脚下有著名的二龙眼泉、南药泉、北药泉、翻花泉和南洗泉。</b></p> <p class="ql-block">  北药泉位于黑河市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内,这里是冷矿泉水疗养胜地。景区以重碳酸盐冷泉水和熔岩台地景观为特色,泉水含铁、锶、硅等矿物质。</p> <p class="ql-block"><b>  伊春市是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和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黑龙江省气候分区图上为小兴安岭寒冷多雨区。春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b></p> <p class="ql-block"><b>  伊春历史悠久。唐代以前,是北疆少数民族劳动生息之地,唐、辽、金、元、明、清各代在此实施管辖。大规模开发建设从1948年开始。1950年设立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1952年成立伊春县,1957年成立伊春市,1964年建立伊春特区,1970年成立伊春地区,1979年恢复伊春市。伊春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森林生态旅游区,森林、地质、河流、空气等旅游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境内有多达72处的地文景观,其中尤以汤旺河林海奇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月八日,聂国华随旅游团来到黑龙江小兴安岭石林国家森林公园,公园位于伊春市汤旺河区,面积6070公顷。</b></p><p class="ql-block"><b> 公园由7个景区组成,以石林景区为代表。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北麓,距市区7公里,由花岗岩巨大石峰、石柱组成,形成于古生代末期,受地应力作用形成独特峰石景观。自然资源丰富,以红松针叶、阔叶混交原始林为主,分布云杉、冷杉、白桦等多种珍贵树种,药用植物及山野菜种类繁多。</b></p><p class="ql-block"><b> 石林由∽型山脉和近百座石峰构成,景象千姿百态,有雄峰、一线天、情侣山等景观,古树参天,小溪穿越,瀑布飞流,珍禽异兽栖息。景区布局包括山水、花卉水景、兴安石林、秋色桦林、民俗风情、河谷湿地、天然牧场等五十二个游览景点。石林景区有天狼山、元宝山、龙头山等,以及被称为“一线天”的狭窄石峰间距。</b></p> <p class="ql-block"><b>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向阳乡,小兴安岭北麓,嘉荫县向阳乡辖区,距县城76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金山鹿苑景区,位于伊春市金山屯区东5公里处,腹地是大半个山头,山间有草坪、柞树、溪流。由于这里经常有野生鹿出没,金山屯区在此建立了养殖场。目前,这里已经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生态观光旅游区。</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四周群山环抱,绿树婆娑,青草芬芳,几百头马鹿、梅花鹿繁衍生息,呈现出比奈良更美的小鹿雾光森林景色,十分迷人。当你走在木质栈道上,穿行在长满苔藓、盘根错节的树木之中,可以感受道远处的溪水和亭台都充满了大自然灵气,让人倍感舒适。</b></p> <p class="ql-block">十天的行程结束了,黑龙江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使游客们聂国华等游客深受启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八月十一日下午,他们乘佳木斯至烟台的长途列车,回到了温暖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提供 蒋卫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