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的夜晚,父母共生长俱乐部的《人性的弱点》共学场里,满是共学家长们的真诚分享——有人为“忍不住批评孩子”而懊恼,有人因“孩子突然愿意敞开心扉”而感动,还有人在“如何让人喜欢”的探讨里,读懂了亲子关系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复盘:7 天不批评挑战,我们学到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 “7 天不批评孩子,你做到了吗?” 这是第一期共学安排的练习任务,大家在分享练习过程中,感受到原来“不批评” 从来不是 “忍着不说”,而是一场关于 “看见孩子” 的修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三妈妈的纠结:批评的边界在哪里? 春暖花开的分享戳中了很多家长:高三的儿子放假回家,一整天都在玩,直到凌晨 5 点才爬起来写作业。送他上学时,她忍不住说:“以后还是把时间安排好。” 孩子立刻不高兴了。 </p><p class="ql-block"> “我总觉得这不算批评,但孩子明显感受到了我的不满。” 后来她反思:高三的孩子在学校承受着巨大压力,回家的 “放纵” 或许是在充电。</p><p class="ql-block"> 火凤凰的女儿(曾经历高三)补了一句:“那时候我最需要的不是‘你该怎么做’,而是爸妈陪我走走路,听我说点学校的小事 —— 哪怕是抱怨,说出来就轻松了。”</p><p class="ql-block"> 感悟:对大孩子来说,“不批评” 的核心是 “换位思考”—— 他们不是不懂道理,只是需要一个 “被理解” 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小学生妈妈的突破:少说 “为什么错”,多问 “怎么改” </p> <p class="ql-block">扬扬妈则分享了一个小进步:以前孩子默写古诗总写错字,她会忍不住说 “这么简单怎么还错”;但这次她换了说法:“错了没关系,我们想想怎么记住这个字?” 孩子居然主动检查、愿意配合了。 </p><p class="ql-block"> “原来批评只会让他逆反,停下来问问‘怎么办’,反而能让他自己动起来。” 这正是《人性的弱点》里说的:“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对方急于辩解。”</p><p class="ql-block"> 感悟:“不批评” 不是放任,而是用 “引导” 代替 “指责”—— 孩子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被否定的挫败。</p><p class="ql-block"> 火凤凰分享了自己带小侄子的经历:小侄子带陌生小朋友回家,弄坏了家具还被拿走东西,她没有立刻批评,而是等孩子自己发现 “这个朋友不礼貌” 后,再轻轻强调 “带朋友回家要先告诉大人”。</p><p class="ql-block"> “小孩子需要自己体验后果,再讲规则才有用;但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被信任’的尊重。”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读懂孩子的年龄特点,才是 “不批评” 的前提。</p><p class="ql-block"> 感悟:不同年龄的孩子,“不批评” 的打开方式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核心探讨:如何让人喜欢你?6 个原则藏着亲子相处的密码 </p> <p class="ql-block">《人性的弱点》里,卡耐基总结了 “让人喜欢你” 的 6 个原则,在亲子关系里同样适用:</p><p class="ql-block">1. 真心喜欢别人,是一切关系的起点 “真的喜欢别人的人,两个月交到的朋友,比刻意让别人喜欢自己的人花两年交的还多。” 火凤凰说,这一点对孩子尤其明显:当我们真心欣赏孩子的 “小缺点”(比如调皮背后的活力),而不是只盯着 “不足”,孩子才会愿意靠近。 </p><p class="ql-block">宝瓶分享了一个例子:她的领导总记得她孩子高考的事,甚至会和别人提起 “小韩的孩子很优秀”,这种细节里的在意,让她打心底里敬佩。“对孩子也一样,记住他说过的小事,比说一百句‘妈妈爱你’更有用。”</p><p class="ql-block">2. 微笑是最低成本的 “温暖剂” </p><p class="ql-block">“一个爱笑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火凤凰回忆起高中时,因为爱说爱笑,连素未谋面的笔友都愿意相信她。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微笑更是 “安全感信号”—— 扬起嘴角的瞬间,其实在说:“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接纳你。” 扬扬妈也说:“小区里散步时,对邻居笑一笑,关系都近了些;对孩子笑,他闹脾气时都会软下来。”</p><p class="ql-block">3. 记住名字,是 “被重视” 的开始 </p><p class="ql-block">“名字是一个人最悦耳的声音。” 扬扬妈想起药房的退休老爷爷,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每次见面都让人觉得温暖。对孩子来说,记住他朋友的名字、他喜欢的动画角色,甚至他给玩具起的小名,都是在说:“你的世界,我在乎。”</p><p class="ql-block">4. 倾听比说教更有力量 </p><p class="ql-block">火凤凰的女儿说:“高三时压力太大,但每晚爸妈接我回家陪我走路时,哪怕只是听我说‘今天老师拖堂了’,我都觉得压力小了很多。”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 “解决方案”,而是 “有人愿意听我说完”。 </p><p class="ql-block"> 扬扬妈也有同感:“现在我试着少打断孩子,他说‘今天同桌抢我橡皮’,我先不说‘你要让着他’,而是问‘那你当时感觉怎么样’,他反而会自己说出‘下次我会告诉他别抢’。”</p><p class="ql-block">5. 聊他感兴趣的,不是你想聊的 </p><p class="ql-block">“想让对方喜欢你,就聊他在乎的事。” 火凤凰说,她小侄子喜欢奥特曼,她就听他讲 “奥特曼的故事”,看到每周共学都有人在分享,小侄子也养成了分享的习惯,放弃和姐姐晚上出去散步的时间,陪着姑姑直到自己分享。 对大孩子来说,与其追着问 “作业写了吗”,不如从他喜欢的人物和事情聊起 —— 当他觉得 “你懂我”,才会愿意听你说。</p><p class="ql-block">6. 让他觉得 “我很重要” </p><p class="ql-block">罗斯福总统会特意打电话告诉仆人 “你家窗外有你问过的那只鸟”,这种细节里的在意,让人觉得 “我被放在心上”。对孩子来说,可能是记住他 “今天想穿蓝色鞋子”,可能是认真看他画的 “不像样” 的画 —— 这些小事,都在说:“你对我很重要。”</p><p class="ql-block">聪明” 可能显得敷衍,但 “你解这道题时试了三种方法,这种坚持很厉害” 却很真诚。 火凤凰说:“群里家长夸我‘时间管理好’,我会开心,因为这是具体的看见;但如果说‘你什么都好’,反而会觉得不真实。”</p><p class="ql-block"> 大家的共鸣:最好的赞美,是 “我懂你”。就像宝瓶说的:“领导记得我孩子高考,不是因为他想讨好我,而是他真的在意我的生活。” 对孩子来说,真诚的赞美从来不是 “彩虹屁”,而是 “你做的这件事,我看在眼里,也懂它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界限辨析:真诚赞美和谄媚,差在哪?</p><p class="ql-block"> “夸孩子时总怕太刻意,怎么才算真诚?”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其实界限很简单 。</p><p class="ql-block">看动机:是 “欣赏” 还是 “求回报”真诚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看见:“你今天主动整理了书桌,妈妈觉得你对自己的空间很用心。” 而谄媚带着功利:“你乖乖写作业,妈妈就给你买玩具。” 前者是认可 “他本身”,后者是交换 “你想要的”。</p> <p class="ql-block">看内容:是 “具体” 还是 “空洞” </p><p class="ql-block"> “你真聪明” 可能显得敷衍,但 “你解这道题时试了三种方法,这种坚持很厉害” 却很真诚。 火凤凰说:“群里家长夸我‘时间管理好’,我会开心,因为这是具体的看见;但如果说‘你什么都好’,反而会觉得不真实。”</p><p class="ql-block"> 大家的共鸣:最好的赞美,是 “我懂你”。就像宝瓶说的:“领导记得我孩子高考,不是因为他想讨好我,而是他真的在意我的生活。” 对孩子来说,真诚的赞美从来不是 “彩虹屁”,而是 “你做的这件事,我看在眼里,也懂它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下周实践:和孩子一起试试这两件事 共学的最后,火凤凰给大家留了一个小任务:接下来 7 天,每天做两件事 ——对孩子说一句 “具体的赞美”、认真听孩子说一段话,不打断、不评价,只说 “后来呢”“你当时感觉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教育从来不是 “教孩子怎么做”,而是 “和孩子一起体验”。就像《人性的弱点》里说的:“人际关系的秘诀,在于让对方感到自己被重视。” 对孩子来说,这份 “重视”,就是不批评的包容、会倾听的耐心,和带有温度的看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