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塔里内塔八面五层,由一百多块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高约十多米。各层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出神入化,别具风采。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传故事及干佛造像,构图严谨,刻划入微。高大的须弥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华所在,跃入眼帘的是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造型生动、呼之欲出。整座石塔就是一件宏大的雕刻艺术精品,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相传这内塔原名舍利石塔,是唐代僧人云皎在长安得到七粒舍利子等佛家宝物回湖州后所建。笔者回来查了资料,此内塔历时十年在唐乾宁元年(894年)建成,距今已有1100多年。北宋开宝年间,相传舍利子神光出现在塔顶,于是就在石塔外建木塔将石塔保护起来,形成塔内有塔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而这外塔是七层八面,通高有五十多米。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端庄秀丽。由于内含石塔,致使外塔构造甚为奇特。四层以下中空,沿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楼梯,与各层外平座相通;上三层统设楼面,六层底架设计十字交叉的干斤梁,悬挑多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刹尖。登塔楼梯设在副阶廊内,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这外塔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p> <p class="ql-block">文字:网络</p><p class="ql-block">摄影、视频:在水一荷</p> <p class="ql-block">湖州飞英公园,位于湖州市区东北隅,是一座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英塔命名的公园。公园正门是三列式重檐翘角的赭红色大门,门额飞英公园由全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飞英公园始建于1996年。公园内除了飞英塔外,还汇集了湖州城历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古迹,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p> <p class="ql-block">原湖州“一寄庐”照相馆拍摄于1915年的飞英塔</p> <p class="ql-block">1982年初拍摄的维修前飞英塔外貌及其外部环境</p> <p class="ql-block">外塔塔壁藏五代吴越嵌螺钿经函残片</p> <p class="ql-block">石塔塔身藏七曲银质舍利金</p> <p class="ql-block">石塔藏西方三圣铜像主佛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飞英塔 </p><p class="ql-block">飞英塔,内塔始建于唐中和年间(884年),后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重建。外塔则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进行了修缮,并形成了独特的“塔里塔”结构。此后,元、明、清三代又经过了多次的修葺,使其得以保存至今。 </p><p class="ql-block">飞英塔原名为“舍利石塔”,后因有神光见于石塔内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在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罩护之,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更名为“飞英塔”。飞英塔由内外两层塔组成,内为石塔,外为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内塔为八面五层,下设须弥座,由太湖青白石雕凿拼叠而成,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外塔为七层八面,通高55米,整体造型古朴雄浑,具有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内外塔之间形成独特的空间结构,使飞英塔成为中国唯一的“塔中塔”结构古建筑。 </p><p class="ql-block">雕刻艺术:飞英塔的雕刻艺术堪称一绝。内塔上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和浮雕,据统计共有1031尊佛像,大多保存完好,图像清晰可辨。这些佛像和浮雕不仅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魅力,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外塔虽以砖木结构为主,但在斗拱、檐角等细部处理上也极具匠心,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p><p class="ql-block">飞英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即为湖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p><p class="ql-block">历代文化名流对其赞赏题咏不绝。如苏轼的“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赵孟頫的“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等诗句都表达了对飞英塔的赞美之情。这些诗词歌赋不仅丰富了飞英塔的文化内涵,也使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须弥座 </p><p class="ql-block">飞英塔须弥座由上而下分为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及圭角六部分。上枋:高25cm,立面上雕有缠枝花、海石榴图案,两侧雕有如意头,每面均隐两个化身童子。各面图案组合不同,化身童子姿势各异。上枭:高24cm,立面上雕有变体云雷纹,其下有仰莲,莲瓣上雕有类似万年青的纹饰,为犍陀罗文化风格。束腰:高41cm,每面均雕有不同形状的石狮,共十八只,称“八方石狮”。下枭:高29cm,立面雕有缠枝花,平面雕有莲花,其上有覆莲,大小、花纹与上枭仰莲同,均为犍陀罗文化风格。下枋及圭角:二者构成整体,为“九山八海图”。下枋高33.5cm,呈山孔状,内隐罗汉造像。圭角高33.5cm,平面为波浪纹,隐有蛟龙、夜叉等造像。</p> <p class="ql-block">飞英塔历史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始建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建成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增建木塔于外南宋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雷击被焚后,重建石塔端平初(公元1234年~公元1236年):重建外塔 1929年,因年久失修,外塔塔顶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创。文革期间,内塔雕刻又遭破坏。1982年起,由国家拨款百万元,对飞英塔进行复原大修,至1986年底竣工。整个飞英塔维修工程至1986年12月竣工,共耗资百万余元。 </p><p class="ql-block"> 维修施工中还先后在内塔和外塔中发现并取出一批藏品,现藏于湖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飞英公园内的一级银杏树,据资料记载,种植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湖州城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这棵银杏树已成为飞英公园乃至湖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龙凤石柱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龙凤石柱原本位于湖州府孔庙牌坊前,为明代遗物,1996年迁至飞英公园内。龙凤石柱共有四条,其中龙柱一条,凤柱三条。这些石柱雕刻精美,龙柱栩栩如生,凤柱则优雅多姿,展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墨妙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亭子,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墨妙亭由北宋时期的湖州知州孙觉(字莘老)创建。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应邀为墨妙亭撰写了《墨妙亭记》,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保存的看法。曾巩、赵孟頫等文人也曾为墨妙亭题诗作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墨妙亭内陈列着元、明、清三代的碑刻,其中元至正六年(1346年)赵雍(赵孟頫之子)所书的《湖州路重修府治记》最为珍贵。1996年,湖州市在飞英公园内重建了墨妙亭,嵌有元、明、清三代碑刻12方,并新刻了苏轼《墨妙亭记》和曾巩的《墨妙亭》诗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