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铁道游击队 纪念园 记 行

常同喜.未晏兮

<p class="ql-block">微山湖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微山湖岛是湖中第一大岛国家5A级景区,岛上文化古迹众多还有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园供人缅怀。微山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岛。该岛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 。</p> <p class="ql-block">自驾前往微山湖岛需通过轮渡登岛,登岛需前往微山岛轮渡码头(导航直接搜索即可),渡轮航线跨越4公里宽的湖面,连接陆地与微山岛,航程大约12-15分钟,湖面开阔壮观沿途可眺望京杭运河主航道的货轮穿梭。</p> <p class="ql-block">购票登船:在收费处缴纳60元/车(含往返费用),随车人员无需额外付费。车辆按工作人员指挥依次排队上船,每艘800吨级渡轮可容纳32辆小车,按“四车一排”有序停放。车辆停稳后,乘客可下车到甲板或二层观景台,感受湖风与光影变化。夏季湖面荷香阵阵,冬季则有萧瑟的渔家风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微山湖京杭大运河主航道上遇见大型运输船队。</p> <p class="ql-block">下了摆渡船后首先看到的是微山湖岛码头广场,广场铺设整齐的石板地面,中央有圆形的纹路设计,增添了广场的美观与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微山湖岛码头广场上的帆船造型景观,主体以红色为主色调,船身及船帆由仿真绿植或草皮覆盖,呈现出一艘帆船的形态。船帆上用黄色字体写着“微山湖 欢迎您” ,传递出对游客的热情邀约。它是微山湖旅游区的标志性迎宾景观之一,将微山湖的水乡特色与欢迎之意相融合,以独特的造型营造出浓郁的地方氛围,既展现了微山湖的航运文化底蕴,也成为游客抵达微山湖岛码头时,感受当地旅游氛围、开启微山湖之旅的视觉标识,助力提升景区的辨识度与欢迎仪式感 。</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岛码头广场上 山东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 微山湖” 主题雕塑。以展开的书卷为造型,洁白的 “书页” 上,印有 “山东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 字样、批准单位(山东省民政厅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还有体现微山湖特色的篆刻风格标识及 “微山湖” 名称与英文拼写 。下方基座刻着 “山东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 ,整体设计简洁且富有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岛码头广场上陈列的蒸汽火车头展品,具有深厚的历史纪念意义,直观呼应铁道游击队在铁路线上战斗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微山湖岛的介绍:微山岛坐落在南阳湖的东南部,是个不足九平方公里的岛。湖面海拔33.5米,岛域面积9.6平方公里,岛的最高端海拔91.6米,岛的中间有十字街,岛以殷微子启而得名,谓微子山,或微山。岛上资源丰富,五谷丰登,湖物产丰富,有“日出斗金”之誉。微山岛又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是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革命武装成长的摇篮。微湖大队从诞生到发展,在铁道游击队的配合下,紧紧依靠湖区人民,战斗在这12668公顷的微山湖上,不仅有鱼香虾甜的美味,更有可歌可泣红色经典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湖泊。也是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及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成长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离开码头广场前往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路过微山湖岛主要街道的“三贤山花园”牌坊。“三贤” 一般指与微山湖岛历史文化相关的贤能人物,牌坊以此为名,传承当地人文底蕴 。另外微山湖物产丰富,有微山湖甲鱼、四鼻孔鲤鱼等特色水产,微山鱼宴名播大江南北,漂汤鱼丸等地方传统名吃,深受游客喜爱 。</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鲁南地区的铁道游击队而建的红色旅游景区。纪念园庄严肃穆,标志性的景观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彰显着爱国情怀。入口处醒目的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题字,苍劲有力。园内还建有纪念碑等纪念设施,其造型独特,象征着铁道游击队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内首先看到的是左右二座展现铁道游击队英勇战斗场景的大型雕塑。雕塑整体规模宏大,采用铜铸材质。其塑造了多位铁道游击队队员的形象,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队员手指前方,似在指挥作战或指引行动方向;有的紧握武器,眼神坚毅,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还有的队员攀爬在火车部件上,生动地呈现出铁道游击队队员活跃于铁路沿线与敌人展开斗争的画面。雕塑背景融入火车元素,进一步强化了铁道游击队依托铁路开展游击作战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里另一座以船为载体的雕塑。雕塑呈现众多铁道游击队员形象,他们或持枪、或呐喊、或指引,姿态各异、神情激昂,生动还原了队员们在船上战斗、行动的场景,展现出铁道游击队依托微山湖,灵活开展水上作战、运输等抗日活动的风貌,传递出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是对那段红色历史与英雄群体的深刻铭记与致敬 。</p> <p class="ql-block">走过两座雕塑往里走看到雄伟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铁道游击队活跃于鲁南地区,在铁路沿线抗击日寇,扒铁轨、炸桥梁,破袭运输线,助力抗战,事迹经文艺作品传扬。纪念碑彰显其英勇无畏,是缅怀先烈、传承爱国精神与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供人凭吊、铭记那段热血历史 。</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进馆大厅展示场景:顶部天花板上有醒目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党徽以红色为底色,黄色的镰刀和锤子图案格外突出,党徽外围环绕着一圈排列整齐的红色五角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下方是一组大型的人物群雕,雕塑前方的黑色基座上写着 “红色微山湖 渔火耀千秋” 几个金色大字。雕塑中的人物身着不同的服饰,姿态沉稳,神情坚毅,展现出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雕塑后方是浮雕背景,上面刻画了众多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场景,进一步烘托出铁道游击队英勇奋战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中间的那位是刘少奇,还有陈毅元帅,他们都在抗日战争时期路遇过微山湖并传播了革命的种子。刘少奇与陈毅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国家建设奉献一生,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铭记。</p><p class="ql-block">《过微山湖》</p><p class="ql-block"> 横越江淮七百里,</p><p class="ql-block">微山湖色慰征途。</p><p class="ql-block">鲁南峰影嵯峨甚,</p><p class="ql-block">残月扁舟入画图。</p><p class="ql-block"> 陈毅元帅</p> <p class="ql-block">反应微山湖抗日游击队大型群雕的局部。</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内关于“沙沟受降”的介绍。1945年12月1日下午4点,在沙沟车站西、微山湖东的一片低洼地上举行了受降仪式,鲁南军区派两个连队协助铁道大队受降,投降日军超1000人,还交出了山炮、机枪、手枪、子弹、铁甲列车等众多武器物资。</p> <p class="ql-block">受降前日军交出的枪支弹药。</p> <p class="ql-block">“沙沟受降”意义非凡,是全国抗日战争中,唯一一次侵华日军向地方游击队武装缴械投降的战例,充分彰显了铁道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功绩与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缴获日寇的枪支三八式步枪 ,这是侵华日军的主要制式武器之一。三八式步枪全枪长约1.27米,枪身加上刺刀长度超过了多数日军士兵的身高。它具有射程远、精度高的特点,有效射程可达460米左右。铁道游击队在战斗中,凭借机智勇敢,通过袭击日军据点、火车等方式缴获了不少三八式步枪。这些武器极大地补充了游击队的装备,提升了作战能力,让他们在与日军的周旋战斗中更具优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缴获的手雷是日军使用的九七式手榴弹,这是二战期间日军广泛使用的一种进攻型手榴弹。九七式手榴弹全重约450克,装药为TNT,杀伤半径在10米左右 。它采用延时引信,引信时间约为7秒。铁道游击队缴获这些手雷后,在近战、伏击战等战斗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袭击日军火车时,队员们可投掷手雷来破坏火车设施,杀伤日军,为完成战斗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这些缴获的武器装备,不仅是铁道游击队英勇战斗的见证,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艰苦卓绝的抗战环境以及中国军民顽强的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图中这把日寇指挥刀,是侵华日军军官所佩戴的刀具。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军官以佩戴指挥刀作为身份象征 。此类军刀通常做工较为精良,刀身具有一定弧度,刀柄的设计也较为独特,带有护手等部件。这些指挥刀不仅是武器,更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见证了那段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和苦难的黑暗历史,它们被收藏在诸如微山湖岛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场所,时刻警示着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展示的日寇用品包括头盔、皮包和日军风镜等物品:头盔:这顶带有五角星标志的头盔是日本二战时期的90式钢盔 。它于1930 年定型并装备日军,主要用于保护士兵头部免受弹片、坠落物伤害等。在侵华战争中,日军普遍佩戴该款头盔,是日军侵华的实物罪证。</p><p class="ql-block">皮包:日军使用的皮包一般用于军官或后勤人员存放文件、地图、个人物品等,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便携性,不同款式和材质的皮包也反映了日军当时的装备和后勤保障情况。</p><p class="ql-block">日军风镜:风镜可以在行军、骑行摩托车等情况下保护眼睛,防止风沙、飞虫等进入。日军在作战和日常行动中会使用这类装备,帮助其在不同环境下保持较好的视觉状态 。这些日寇用品如今陈列在微山湖岛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见证了当年日军侵华的历史,也时刻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最早由刘知侠创作成小说《铁道游击队》。刘知侠(1918年 - 1991年) ,是中国著名作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知侠深入战斗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与铁道游击队队员们朝夕相处,亲身感受他们的战斗生活,对铁道游击队英勇无畏、机智善战的事迹有深刻了解。基于这些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鲁南地区铁道游击队抗击日寇的传奇故事,成功塑造了刘洪、王强、芳林嫂等一系列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p> <p class="ql-block">岛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内,呈现拍摄《铁道游击队》场景的雕塑。雕塑里有几位人物,有的似导演,手持纸张、做出指挥动作,有的像摄影师,专注操作老式电影摄影机,生动还原影视创作时刻,纪念经典影片诞生,也让参观者感受那段文艺记录历史的过往 。</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纪念馆展出的《铁道游击队》电影宣传画。画面中,一位游击队员头戴帽子,一手紧握物件,一手持枪,展现出坚毅果敢的神态 。下方绘有骑马的游击队员以及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生动呈现了铁道游击队在铁路沿线与敌人战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改编的</p><p class="ql-block"> 飞虎队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截屏。</p> <p class="ql-block">话剧铁道游击队。</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里的土琵琶,它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实物见证。在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队员常用它演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以独特艺术形式鼓舞士气、传递情感。其造型古朴,由木材制成,虽历经岁月显得陈旧粗糙,但承载着铁道游击队的战斗记忆与革命情怀,是红色文化、音乐文化与历史见证融合的珍贵遗存,静静诉说着往昔抗战故事,让后人能触摸那段热血历史 。</p> <p class="ql-block">这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内的场景,还原了 “沙沟” 火车站及候车室等设施 。沙沟站是铁道游击队战斗相关场景的呈现,铁道游击队在鲁南地区铁路沿线开展抗日活动,沙沟站是其战斗、联络的重要地点。场景通过站牌、候车室、铁轨等元素,再现当年铁道游击队员活动环境,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抗战时期铁路站点风貌,铭记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p> <p class="ql-block">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我们走过英雄足迹,触摸历史温度。纪念碑巍峨,诉说着往昔热血;陈列旧物,见证侵略者暴行与先辈抗争。愿我们带着这份震撼与感动,传承铁道游击队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熠熠生辉。<b>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