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题记: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行动的人先改变现状。然而,我们为了天堂寺辗转三百多公里,终于在凌晨到达了天堂小镇,天堂,这个词汇充满了神秘色彩,它既让人心生向往,又让人感到深不可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从皇城草原到达天堂小镇313.1公里,历时4小时43分钟,且马不停歇的开车疾行,终于在晚上十一点到达天堂小镇,路况挺好,不过都是山路,开车还需小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甘肃省天祝县,既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巍峨雪山、连绵草原是标配,同时又是河西走廊东端,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是一个藏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交织的地方。而且这里的山川湖泊、草原森林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每一处景点都充满了自然的原始魅力,当晚我们就住在了这座安静而又美丽的小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去天堂镇纯属偶然,兴致所致,就是这个不经意间的相遇,行走过的天堂小镇便从此刻在了我的脑海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清晨,我们踏上了被誉为“青藏之眼”的天祝,首站便是天堂寺。寺门的正前方是大雄宝殿,从外看,由千层石堆砌而成,这种外形平整、纹理独特的石块,不仅昭示出天堂寺历史的沧桑,也映衬着殿堂的雄伟宏壮,赋予天堂古寺独特的气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步行进入,却发现它的内部是纯木结构。木柱与大梁间用卯勾连,更彰显着其超绝的构造。漫步在寺内,随着虔诚许愿的老者一起绕寺,心灵也得到了洗涤。清晨的诵经声与转经筒的转动声,为小镇注入灵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堂寺,藏语称“却典堂噶尔”(意为“朝天堂”),在天堂寺,每一滴雨水和每一朵野花都找到了归宿,每一份慈爱与悲悯都在此绽放。天堂寺,这座位于天祝县西部的古老寺院,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它东、西、北三面环山,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嘉定镇隔河相望,被誉为“天祝小江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渊源可追溯至唐宪宗时代(806-822年),当时在大通河附近兴建了一座名为“阳庄寺”的原始本教寺,成为天堂寺的前身。这座寺院在鼎盛时期拥有千余僧侣,被誉为“天堂八百僧”,以其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而在藏区闻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大通河宛如一条玉带,自青山深处蜿蜒而来,天堂镇就依偎在它温柔的臂弯里。河两岸的峰峦层叠绵延,山坡上的林木郁郁葱葱,让天堂镇浸染在清凉的绿意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堂镇很小,天堂寺却是规模宏大,前面的广场也十分壮观大气。天堂寺属于格鲁派,也就是宗喀巴大师创建的黄教,寺内宗喀巴大师的坐像,是亚洲最高的木雕佛像。 天堂寺最著名的就是依山而建、形如布达拉宫的佛殿,上面有一条栈道可供通行。 酥油灯有大小不同的规格,心诚则灵,选取由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院,天堂寺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宪宗年间,历经千年风雨,数次遭受兵燹之灾,但又被多次重建,如今建筑规模已相当宏大。在天堂寺的鼎盛时期,曾有僧侣千余名,因而被誉为“天堂八百僧”。而寺内矗立的亚洲最高宗喀巴大师木雕坐佛像,更是天堂寺的镇寺之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主要建筑令人目不暇接: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空行宫等,每一处都散发着庄严与神秘。 宗喀巴大殿:世界之最的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在此,高达23米,令人叹为观止。 时轮学院:由九世东科呼图克图创建,每年举行多次法会,感受藏传佛教的深厚底蕴。 释迦牟尼殿:五世东科活佛主持建造,殿内释迦牟尼像栩栩如生,工艺精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红墙与金塔相映成趣,佛俗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耳边萦绕的佛音,山间飘荡的钟声,为远道而来的信徒们提供了一份安宁与坚定的力量。红墙金塔和环绕的佛音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的独特魅力。历经千年,天堂寺依然执着地慰藉着人们,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平和与宁静。</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座古刹中,经筒的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位信徒的独特故事。僧侣们慈祥的笑容,洋溢着无尽的温暖与关怀,而那一盏盏点燃的酥油灯,则宛如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绽放光芒,为人们褪去尘世的烦恼与纷扰。古刹对信众的默默守护与永恒温情,经筒与僧侣们的慈祥微笑,酥油灯的温暖光芒,诉说着古刹对信众的默默守护与永恒温情。走出殿来,风很清,云很淡,一切都是那么平和静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大通河如"刚挤出的牛奶",流淌着浓郁的金黄与赤褐,河畔黄叶铺径,寺院、民居与羊群构成恬静画面。站在海拔2040米的河岸,远眺群山环抱的天堂寺,宛如布达拉宫的缩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山同脉、水同源、人同俗。源自青藏高原的大通河在天祝县天堂镇拐出一道温柔的弧线。奔腾河水滋养着两岸沃土,起伏山峦环抱着这片土地,不同民族的炊烟,在河谷褶皱里缠绕成共同的生活气息。田间地头,人们携手耕耘;牧场山间,大家齐心守护;集市街巷,笑语欢声交织。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