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善琏(一)

红火

<p class="ql-block">善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善琏,这颗大运河畔的璀灿明珠,闪烁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历史文化绵长而悠久的善琏古镇素有“湖笔之都”、“蚕花圣地”之美誉。据清《湖州府志》记载:善琏镇在府城东南七十里,一名善练,以市曰福善、庆善、宜善、宝善联络市廛、形如束练,故名善练。又据嘉、湖方志记载,在清初时期,善琏的住户已达千户至数千户之多,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十分繁荣。由此可见,善琏早已属江南水乡重镇之一。 </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中华文房四宝之首湖笔的发源地上,几乎家家有笔工,户户出湖笔,工艺精湛,名噪天下,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目前,正开发和形成集湖笔产销、旅游为一体的湖笔一条街。 </p><p class="ql-block">早在清代光绪年间,笔工们为了缅怀湖笔之祖——蒙恬的恩泽,在镇之沃土建造了蒙公祠,后几经修建,蒙公祠得以保存至今。现建筑正殿为歇山顶,飞檐翘角,殿四周有廊,均设石质栏杆,气势宏伟。大殿前两侧各有长廊10间,陈列和展销各种湖笔。日时,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和九月十六日,四方笔工云集蒙公祠隆重祭祀笔祖,始称“蒙恬会”,并由此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湖笔文化节。</p><p class="ql-block">湖州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在湖州举办了第一届以传承文明、创新发展为主题,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文化节以“笔”为媒,以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笔文化”为品牌,集中展示湖笔文化的渊源,突出文化节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群众性。 </p><p class="ql-block">1 位于善琏镇南的含山风景旅游区,京杭大运河依山而过。含山又名涵山、寒山,为水乡平畴之中卓绝高丘。原山上有唐代始建的净慈院,院内有专祀蚕神马头娘的蚕花殿。山顶有含山塔,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因含山东三庄也是湖笔发源地的一部分,而塔高耸挺拔,又称笔塔。近年来又先后在风景区内重建了蚕花殿、净慈寺、圣地阁、水上看台等,又修复旧景仙人潭,并改善了基础设施,每年游客达近 2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徐建新 编著)(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