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上的陈家桥:历史、传说与乡情

陈敬胜

<h3> 文 陈敬胜</h3> <p class="ql-block"> 陈淑兰是我同村同姓的一位姑娘,姊妹中她排行老二,我便称她为二姐。算起来怕是三十多年未曾再谋个面,二姐在高丰乡还没改镇之前,是乡里广播站播音员。</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她一个人即要编辑稿件,又要播音,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又在文化站工作过,可以说大半辈子都是在跟文字打交道,练就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村里许多年青人都不熟悉她,但认得的人都知道二姐其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才女。</p><p class="ql-block"> “腹有诗书气自香”这话一点不假,如今二姐年过半百,仍然浑身透着自信和谦和,同她打交道,我常常脑海总能记起杨澜女士的一句话:心若优雅,自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人是情感的产物,“情动于衷,而形之如言,终付之以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家乡而言,我想才女二姐,当仁不让的对养育的土地心怀相思和感恩。那么2019年本村陈姓姑娘聚会前期一些列协议事项的恰谈,自是勾起了她对家乡的一片思念,她必不会错过笔耕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果然,这一天我收到二姐在微信上的留言,让我去了解一下村口的那座叫“陈家桥”桥的前世今生的来龙与去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姐不愧是个才女,她之所以想了解“陈家桥”一些情况,我想定是,她以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在这次活动筹备工作中,察觉出故乡的一草一木,对她而言都含着某种深情与厚意的暗示。</p><p class="ql-block"> 这种情愫,其实就是对故乡一些司空见惯的,或者说一些生活中琐碎事物进行描述,那怕是地上的一片落叶,田头的一束枯草,都能让二姐流下相思的泪。如是便萌生了想写一段文字的冲动,大概如些……</p><p class="ql-block"> 按照二姐的嘱咐,我走访了几位年长者,果然让我大吃一惊,“陈家桥”且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  乌石街同湓城街、范镇街为瑞昌三大古街,享有盛名,为啥乌石街上首的桥不叫乌石桥却偏叫陈家桥呢?</p><p class="ql-block"> 相传旧时,这桥是一座石卷桥。桥头乌石街边,桥下首有座叫"归义社”的土地神龛,每年初一、十五人们为了祈祷神灵阴佑世太平安,都会来这里贡香火,相传极为神验!</p><p class="ql-block"> 大冲出来的后港水与乌石河水,过去并不是现在这样,相汇在石壁山脚,而是汇于如今的高丰中桥的下首。每年多雨的季节洪水极易倒灌冲涮石桥,石卷桥便常被冲塌,变成无桥河流。</p><p class="ql-block"> "隔山易,隔河难”,这就造成老屋陈与新屋陈同乌石街的隔离,日常生活极为不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14年(公元1925年)两同姓村庄就合伙修桥,上水囗两墩为老屋陈建,下水口两墩为新屋陈建,用三四人合围的巨大树木,锯开铺垫而成的木桥,从此这桥就被称为“陈家桥"。</p><p class="ql-block"> 1938年下半年,日本人进攻瑞昌,瑞昌沦陷,"陈家桥”一样见证了日本鬼子的烧杀抢的惨无人道的滔滔罪行。</p><p class="ql-block"> 瑞昌解放后,国民党瑞昌县长余传忠和国军纵队支队长孙文星带兵西窜,退于此桥,年久失修,兵马坠落河床者不在少数,于是又重新铺设加宽了桥面。上世纪六十年代,洪下三线工程人民厂建设开工,为了便于军工物品的运输,七十年代便拆了旧桥,重修水泥新桥至今。</p> <p class="ql-block">  作为高丰镇标志物地名,“陈家桥”同样具有神秘和许多诡异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陈家桥”传言在风高月黑的夜里,这里常有白狗鬼出没!我亲耳听到我村一位同辈的哥说,那年他夫妇俩逼于生计,在高丰中学门口开了一间杂货店,兼卖早点和学生用品。每天常常早出晚归,不少见到白狗出没,有一次白狗缠着他走,赶都赶不走,他无比心烦,一脚踢向白狗,白狗倏的不见了,他的脚重重地踢在桥栏墩上,痛得他呲牙裂嘴,脚竟又红又肿一个多星期,连走路都困难。</p><p class="ql-block"> 而桥头上的神坛归义社同样神秘和诡异。据说这座神坛专保佑瑞昌西线人们的出入平安,有一年有一辆自西向东的小轿车飞越桥面,坠入河床,正当人们认为一定是车毁人亡。谁知,人车居然毫毛不损。都说是神社保佑,开车的上岸买来炮竹香纸,作辑如鸡啄米,从此逢时过节香火更盛。</p><p class="ql-block"> 让人感到诡异的还有,那年为了建高丰车站,迁了神社建在高丰中桥新桥口。不久,有一家三口同样开车由西向东,开到陈家桥便失去控制,车毁人亡,当场挂了两人,惨不忍睹,都说是迁坏了归义社神龛。</p><p class="ql-block"> 有人肯定会笑,朗朗乾坤有什么神鬼?我也不信,只当玩笑和传说罢了。但这无疑更添了陈家桥的一层神秘和诡异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居,时节如流,陈家桥在白驹过隙般的日子里不断沉淀,渐渐地变成一曲值得吟唱的诗,值得欣赏的画,她是开在故乡文化园子里的一束艳丽的花。</p><p class="ql-block"> 愿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世间平安!</p><p class="ql-block"> 如此甚好!</p>